推进竹产业面向国际、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18-07-23 浏览量:74
讲者:王剑勤
一、公司简况
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专做红木家俱起家的,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竹制品生产企业,已具有30多年竹制品生产历史。公司现拥有5个厂区,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
公司生产的“竹易家”、“士林”、“青风汉格”牌竹制品享誉国内外市场,多次在国际竹业博览会获得金牌,产品80%以上出口欧美和日本市场。
二、合纵连横、奋力拓进
30多年来,公司始终以“市场、质量、效益”为核心,采取横向拓宽、纵向深化的战略,奋力开拓,不断进取,做大做强竹产业。
(一)横向拓宽
1.丰富产品品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产品,逐步从单一的竹筷为主,发展到以竹餐具、厨卫、家俱及家居用品,形成系列化、多品类、规模化生产。
2.拓展内外市场紧盯消费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逐步从国内市场为主,拓展到欧美、日本等国际市场,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竹制品出口生产企业。
3.延伸产业链条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的产品逐步向“高、深、精”方向转移。拉长竹产业链,向外延拓展已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近几年,公司通过内培外植,先后扶持了省内外10多家企业配套协作。
(二)、纵向深化
1.以品牌创建、质量管理为抓手,完善企业规范化管理。公司先后通过并实施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全部产品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逐步形成了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
2.加大投入、精准开发,不断推出适应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公司每年投入销售额3%的经费在新产品研发上,始终保持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确保创新开发的领先优势。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带动竹产业升级换代。公司采取自主研发、外部采购、与高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先后对传统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式进行改造。2015年投资1.3亿元建成投产的生产厂房,引进了数控加工及智能控制等先进设备,达到年产600万件竹制品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三、面向国际、创新发展
(一)中国竹产品应大步走向世界
追求美好生活不分国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竹产区,也是竹产品生产大国。人类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竹产品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天然禀赋和特质,顺应历史潮流,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如何让更多更好的中国竹产品走向世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国内竹产业现状看,企业规模较小、加工设备简陋、劳动生产率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与国际市场融合不深;反观之,由于国别、民族、宗教、文化及生活习俗等原因,国外消费者对蕴含东方文化的竹产品也存在认知和消费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中国竹产品走向国际的障碍。只有消除这些障碍,中国的竹产品才能大步的走向世界。
(二)市场在哪里
“世界这么大,让我去看看”。让竹产品背上行囊,走进不同的国度,展示风采,投人所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因宗教、文化或生活习俗的差异,对竹产品的用途、消费理念等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企业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制造出适合消费需求的产品,那么你的市场就在那里。
(三)路子怎么走
通往国际市场的路千条万条,有弯有直,有顺畅有艰辛。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也走过不少弯路。对初创或小型企业来说,与国际性大公司互利互惠开展合作,利用他们的市场、信息及经验,不妨是一条快捷走向国际市场的通道。此外,重视电商平台建设与合作,发挥互联网+等平台作用,创新经营模式,也是一条有效拓展产品市场的途径。
(四)产品怎样做
走向国际化的产品更需要建立规范、完整的生产加工和工艺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材料与制造等相应环节的认证制度,并与国际接轨。
(五)重视品牌创建
品牌涵盖着企业的技术、质量和实力,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必须始终把创建自主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在产品质量、创新研发、营销策划、资金投入等多个层面,夯实品牌基础、塑造品牌形象,使中国的竹产品、中国的企业,不仅仅走向国际,更要引领世界潮流。
四、合力推动,共创美好未来
竹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东方特有的竹文化、竹产品走向世界,还需要企业、政府组织、科研团体、媒体倾力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政策扶持,共同营造识竹、用竹、爱竹的氛围,引导绿色消费的理念。企业更要增强自身实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品、精品,使竹产品成为消费者喜于乐见的生产生活用品。让我们共同合作,共创美好的未来。
2018世界竹藤大会,为竹研发加工企业提供平台,架起产品与市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是一项富有实效的重大举措,也是国际竹藤组织、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众多社团组织为竹产业发展并走向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
最后,我衷心感谢大会为我安排的这次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