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工艺发展与精准扶贫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18-07-23 浏览量:187
讲者:何素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中国四川省宜宾市从事33年竹工艺的生产者,也是一位手艺人,我叫何素梅,今天,在场的很多专家、教授、艺术家都是我的偶像,在此,请允许我想向你们为世界竹材利用和开发所做出的贡献致礼!很荣幸,今天能借国际竹藤大会这个平台与各位分享和探讨我市竹工艺的发展和精准扶贫这个话题。
竹子被誉为“穷人的木头、富人的装饰品、艺术家的盟友、大自然的礼物”我非常认可这个说法。我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在古老的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独特、灿烂的竹文化。我国西周后期,有人妙得天启,破竹为简,串结成卷... 竹简的横空出世,使艰难的文字记载迅速享有刀法如飞、行云流水的竹刻书简。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河南发掘的楚墓群中,出土了铜刀、铜锥等专用书写工具,一同出土的还有多枚有字竹简,从历史学家眼中闪动的巨大惊喜看来,拾起的不是文明的碎片,而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记忆! 从而看出,竹材的利用承载着我国几千年来厚重的文化历史!
宜宾市,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的地方,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自古以来,这里的人民对竹有着很深的情怀,先祖们以竹代木,根据日常需要用竹材生产生活用具、器皿等日用工具,逐渐的人们从生产制作生活用具发展到了文房用具、家居装饰等高雅的生活艺术品。
宜宾市江安县竹簧工艺历史悠久,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3年)。祖辈们利用竹材,研发了许多具有独特地域文化风格的竹工艺品,种类可分为竹簧、竹筷、竹筒雕、竹根雕、竹家俱、竹装修等七大类;形式有镂空雕、烟熏皮雕、鼓雕、圆雕等。其雕刻造型艺术既保留了中国书画完美的笔墨神韵,又显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工艺技巧,同时追求立意构思,传神写意,是民间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的自然流露。
在多样化的产品中,仅竹筷就有几十个品种,如:印花竹筷、狮头筷、漏明筷、四言狮、金瓜筷、空心麻花筷、实心麻花筷、十二生肖筷、龙凤呈祥筷、儿童筷……等等;竹雕工艺品有:皮雕笔筒(竹材表皮上施以浅浮雕)、竹雕笔筒、竹雕帽筒、竹雕文房用具等等。400多年前的江安县,一位来自湖南邵阳的县令叫沈炳堃,看到当地的精美的竹工艺品,非常喜爱,为了增加和丰富江安的竹工艺品种类,从他的家乡引进了“竹簧工艺”的技术技艺,从此,宜宾的竹工艺品又增加了一个大的门类。竹簧工艺制作工序非常复杂,它的造型技艺对于技术的要求特别高,一般的技艺师傅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产品。竹簧产品温润如玉,色如象牙,品种有:单个首饰盒、多个首饰套盒;条六方、正六方、翻簧、竹簧的茶叶筒;大小各类花瓶、糖果盒、收纳盒、压纸条、麻将等等功能化、生活化的产品,虽然生产流程和工艺复杂,但产品完成后让人爱不释手,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功能,倍受人们喜爱。
上世纪80年代初,江安竹工艺厂的何华一老师(我的父亲)以当地机械师研发的竹刨切片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新产品:竹皮扇、竹壳刻贴画、屏风等系列产品;1986年,他开发了竹建筑,竹装修项目,带领技术师傅到全国各地进行装饰装修和修建竹建筑,受到客户的高度赞扬和消费者的好评。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工艺品市场受到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的冲击,使得很多企业倒闭,何华一老师带领企业的技术人员、走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将精美的竹工艺品融入在竹装饰装修项目中。1987年我们承接了成都市“岷山饭店”21楼风味餐厅的全竹室内装修,里面所有装饰品、桌椅、屏风等,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装饰材料和竹工艺品。竹装修材料,突出了竹子原生态的肌理效果,墙体采用保留竹材自然的竹节分别帖在墙上,具有别样的民族风情。
在岷山饭店这个项目中,有两幅大型竹雕壁画,要怎么用竹材去创作完成呢?材料的局限是现实问题,困难摆在面前,我们开始不断用竹刨切片反复的研发试验,热压、冷压等等,因当时我们的机械设备没有现在的先进,都失败了,最终是采用手工熬胶粘合、压板成型的技术终于打破竹材的局限,研发了1500px×1250px×100px-125px的竹板材,甚至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更厚的材料,再在上面雕刻创作大型竹雕壁画,该壁画完成后受到各大媒体、电视台的报道和客户很高的评价,也很受市场的欢迎,为企业和职工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活的品质,更加热爱以竹这种原生态的材料所生产的生活用品和用具,更加喜爱竹子这种天生就具有的文化气息植物,我认为市场前景宽广。
2004年8月我在父亲何华一大师和妹妹何玉兰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江安何氏竹工艺有限公司,公司一直致力于竹工艺产品的研发、创新和生产。今天,公司风风雨雨走过了14个年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公司以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的产品蜚声海内外。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机械化程度低,产品几乎是全手工生产,未能够形成产业化生产。怎么抓住现在国家大力发展竹产业和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充分认清自己的优势、不足和所面临的的困难,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抓住机遇,以传统竹雕为基础,采用现代科技技术生产的竹材研发、创新更多的符合现代人们需求的生活用品,让我们的传统技艺生活化,走人寻常百姓家里!近年来,我们公司也做了很多国内外的宣传活动,包括到欧洲、亚洲邻国、港澳台等地区;同时,我们依托“蜀南竹海”旅游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以工厂化和传统技艺相结合、培养技术人才在产品创意和产品包装上下功夫,树立品牌意识,按照现代市场需求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进行包装改革和新产品创新设计,在市场有了一席之地。我们当前正在与一些大学院校合作,将技艺传授给年轻的学生,让他们理解和认识竹子的美,去利用竹材,以他们充满活力的思维创新一些时尚的文创产品。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活的品质,更加热爱以竹这种原生态的材料制作的生活用品和用具,更加喜爱竹子这种天生就具有的文化气息植物,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宽广。
因为我们的国情,的确有一少数竹农的生活还很困难,他们只能用竹子做一些粗加工的生活日用品,比如:很简单的背篓、簸箕、箩筐、笤帚、刷把等产品,附加值极低。早在上世纪末,我们就在竹资源丰富的一些特别困难的乡镇,陆续开办了竹雕技术培训班,至今,参加培训的竹农大多已经脱贫致富,有的甚至达到了小康水平,特别是在蜀南竹海景区的竹农,他们的收入更是颇丰。同时,我们还挑选其中一部分热爱竹工艺的竹农或他们的孩子到我公司学习、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我们还招收了一部分残疾学生,其中有一位刚刚17岁的男孩,他父亲联系我时说,他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儿子是聋哑人,16岁时我就带他外出到建筑工地打工,但是后来发现如果工地上遇到危险情况,别人呼叫他注意或者躲避时他都听不到,所以还是把孩子带回了老家,希望能让他学习一门手艺,最终他选择了到我公司来学习竹刻,孩子很懂事,我很喜欢他,把他留下来,但是由于语言不能沟通,教起来很困难,不过,这个孩子的悟性很好,很快就掌握了雕刻的基本技法,现在已经能够雕刻一些高端的产品了。
2017年,我们积极参加四川省经信委组织的“四川省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扶贫三年行动”,在进一步发挥工艺美术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就业、实现增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以技艺推进精准扶贫。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着这些工作,现在看来完全符合我们国家领导对困难人群的帮扶要求。在未来,如果需要,我们将毫无保留的把生产技术带到世界各地,带动更多的人们能够走上小康之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