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刘芳菲:在主持“手工艺50人论坛”2024智库年会主题论坛“凝练品牌、领航生活工美”的综述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2-06  浏览量:0

2024年11月16日—17日,“手工艺50人论坛”2024智库年会在温州隆重举行。著名主持人、文化学者刘芳菲,主持主题论坛“凝练品牌、领航生活工美”。本文是刘芳菲主持该主题论坛的综述。


刘芳菲讲到:连续两年参加智库论坛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就是我们并不像某些行业协会有特别大的一个会场,但参加的人分量都很重。来的都是各个手工艺门类的国大师、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有情怀致力于手工艺传播的年轻一代。
传承是多方面的。论坛是为了将大家更好地集合在一起,集合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传下来的手艺,共同面对新媒体格局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共同避免行业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大家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手中有技术,心中有热爱。
今天下午的论坛也很精彩。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董占军校长、中央美术学院的林振中教授、清华大学的黄维所长、浙江台绣的林霞女士,还有文化学者——我的前同事,中国匠人大会的创始人赵普等,我觉得这一场的分享精彩不容错过。
来自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得董占军校长为这场论坛做了开题演讲。董校长的发言给我们解读了新时期Ip的形成价值,展示了他所在的山东工艺美术学校的成果——学生和老师们合作开发的产品。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特聘专家林振中教授带来他的主题演讲——传统手工艺融合家居生活。我以及现场所有的与会嘉宾都感觉是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和当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给现代家居带来的变化。当传统手工艺和当代艺术相结合,浸润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美已经在包裹着我们。让更多的人知道不用花太多的钱,用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手工艺,你的生活就会有美的无限种可能,这是非常重要的。
林老师在演讲当中说到参加展会,瞬间也给了我一个启发。今年春天,我去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参加TEFAF,那是世界古典艺术最顶级的展览。我知道中国的第一个去参展的商人是香港著名的黄花梨女皇伍嘉思,她将明代的黄花梨家具带到展会,持续很多年连续参展。我们都知道黄花梨是很贵的,我就问她,参展的黄花梨都卖掉了吗?她说一抢而空啊!我们知道十几年前,黄花梨也是百万起步的销售金额。他说很多外国人来问我,这是哪位家居设计大师的作品?就像我们今天说是不是勒科普西耶?是不是那些著名的北欧设计师的作品?她说不是,这是三四百年前中国人做的。当时外国人非常震惊。所以我们的传统设计是有着相当大的国际市场,但是可能我们没有做更好的嫁接,无论是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嫁接,还是从国内到国外的市场嫁接,都有更大的可能性。当我们作为一个参观者看到这种可能性,再回来参加论坛,再听了刚才林教授的演讲,我也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也期待着在才理事长的带领之下,学会能够组织起来,将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技艺结合的好物推向国际。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副主任、设计艺术研究所所长黄维先生带来了《手艺引领时尚,品牌铸就经典》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讲到给集体婚礼设计婚戒。黄老师说到给万人婚礼设计婚戒,从我们传统的解读来讲,这也是一种福报。然后我再进一步想,其实今天我们的设计师、手工艺匠人们在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审美和千年的手工艺,创作时似乎心中带着一种敬畏,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做出难看的东西,这是对传统美学、艺的一种不尊重。而我们如果能够将他发展浸润到今天当代人的设计生活,甚至能够通过我们的设计引领风尚的话,这是一种功德和福报。所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来自法国的菲利普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演讲《美术教育的哲学:从工坊的实用主义到学院的理想主义》。用他的文化传统,在那样的一个文化背景下来解读法国的艺术发展,开篇的那句话就被我记录了下来:如果世界是清晰的,那么艺术就将不复存在。加缪的这句话说的太好了!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在灰蒙蒙的空间里才有艺术家们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才有想象力的存在。中国近代徐悲鸿先生、林凤眠先生、吴冠中先生等一大批影响了中国近代美术一直到今天的先贤们,他们都从法国留学归来。赵无极先生说:我有两个文化背景,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法国的。在这两个文化传统的加持之下,有了艺术上的交织与裂变,中国的美术、艺术才呈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貌。所以文明文化的交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或缺。来自新的文化背景下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的活力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手工艺50人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每一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大洲的艺术家们、学者们的分享,这对今天中国手工艺的发展非常重要。
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设计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霞女士带来了她演讲《论非遗活在当下,让艺术抵达生活》。可能很多朋友也是第一次知道台绣有这么多的可能性。林霞女士是一位重度文艺女青年,而且是一个微观世界大师。极其微小的显微镜下的细胞世界、微生物的世界,似乎给了林女士无穷的灵感。

生命从哪儿来?而现在我们实践的都是生命源起之后的各种可能。

我的前同事,比我更早地投身到中国手工艺的宣传和推广当中的赵普,带来他的主题演讲《传统手工的价值发现与当代利用——兼论未来制造的伦理共识与行动指南》。这些年来他一直以极大的热情在公众和业内奔走呼号。我觉得一个人的热情一时兴起是很容易的,但是坚持很多年是不容易的。赵普的推广声音洪亮、接地气,我们的手工艺界需要这样的推广者。
中国的手工艺需要走出去,创出我们的品牌。手工艺50人论坛,才大颖理事长有这样的远见,有这样的组织能力,能够聚合大家形成一股力量,像林教授说的,带领大家走出去创出中国手工艺的品牌。就像中国建筑学在世界上最早的传播者是梁思成先生。梁先生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先出了英文版本,后来他又翻译成中文。这是真正把中国的斗拱、梁、椽各种柱头翻译成英文。以外文和图像化的方式介绍到西方去。今天我们也需要借用现代的传媒手段和科技手段,将中国的当代手工艺的发展介绍到世人面前。
手工艺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而且每一位到会的与会的大师们都经过了几十年的锤炼才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我记住了圆桌论坛最后的发言者李几米老师说的“成为第一”。这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内卷”。而手工艺在传承当中确实需要一种内卷精神。我们的50人论坛在创新赛道上需要一种内卷精神,只有这样不断地内卷,才会有古法新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