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徐艺乙:中国民间美术研究一百年(三)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3-07-25  浏览量:238


 桃花坞年画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工作的深入进行。1954年3月24日,文化部召开“第四次全国文化工作会议”,确定了当时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和1954年的文化工作计划。对民间文化艺术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展,依然是文化部门的重要工作。会议闭幕之后,各地的文教部门在继续抓好年画工作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其他品类的民间美术工艺品的深入调查。新创刊的《美术》杂志在1954年陆续发表了蔡若虹《年画创作应发扬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张文俊《无锡惠山泥人艺术的改造问题》、张仃《桃花坞年画》、于其灼《台湾高山族的艺术》、吴瑞忠《木偶雕刻家江家走及其雕刻艺术》、叶又新《潍县民间木版年画的传统特征》等关于民间美术的研究文章。1954年4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处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关于“积极开展对民间工艺遗产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工作”的指示,确定以南京著名的丝织工艺云锦为重点,组织技艺水平较高的云锦老艺人张福永、吉干臣和一部分美术工作干部成立了“云锦研究工作组”,对南京云锦进行有计划的艺术整理和研究工作,由陈之佛担任研究工作组的名誉组长,何燕明任组长。同时进行着的,还有南京剪纸、灯彩、绒花等项民间工艺的普查。6月中旬,在无锡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的刘海粟、臧云远等人去宜兴考察蜀山紫砂茶壶的状况。8月,中央美术学院张仃等人到苏州对桃花坞年画等民间艺术进行访问调查。1955年春,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的关心和倡导下,天津的老艺人们纷纷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杨柳青年画社、“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等艺术团体。另外,对“刻砖刘”“风筝魏”等民间艺术品类的发掘整理工作也开展了起来。1956年的3、4月间,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组成傩舞调查研究组,赴江西婺源、南丰、乐安、黎川、遂川5县12乡,在调查傩舞节目的同时,拍摄了几百幅傩面具的照片。同年的秋天,佛山市政府邀请广东省美协、群众艺术馆、广州美院、省出版社和广东画报社的专家杨秋人、蔡迪支、杨纳维等人在佛山召开座谈会,研究抢救、恢复佛山民间木版年画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一年中,陕西省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学生在王履祥、郭金洲等老师的带领下对汉中地区的架花刺绣进行采风实习。


汉中羌族刺绣

调研的同时,各地的文教部门也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展览,向社会推广、介绍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受到普遍欢迎。1954年5月,江苏省美术馆开始筹备“江苏省民间美术工艺陈列室”。同月,浙江省群众艺术馆在杭州举办了“浙江民间剪纸展览会”,展出了来自浦江、永康、乐清、温州、金华、宁波、萧山、湖州等20多个县、市的民间艺人和群众创作的剪纸作品170余件,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数千件剪纸作品中甄选出来的,显示了不同的风俗和地方风格。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民间剪纸展览会”于6月19日在北京故宫承乾宫开幕,共展出来自18个省、市的400余件作品,展览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11月,中央民族学院从其收藏的700余件高山族民俗文物中选出百余件举办了“台湾高山族文物图片展览”,展览内容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服装、雕刻以及有关高山族人民生活、生产情况的照片。为配合此次展览,10月17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杨成志的文章《台湾高山族的物质文化》。1956年1月1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举办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图案展览会”;2月5日,又在北京王府井帅府园展览馆举办“新旧年画、民间玩具展览会”,共展出新旧年画近500件。2月12日,“浙江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在浙江省博物馆内展出。在20多个品种669件展品中,有青田石刻、东阳木雕、温州油泥塑和雕嵌;余姚、东阳、嵊县、绍兴的竹编,余姚的草编,黄岩、奉化的翻簧;杭州的丝绸、织锦,温州等地的刺绣;硖石、宁波的彩灯,浙江各地的剪纸、刻纸;龙泉的仿古瓮器;嘉兴、金华等地的蓝花布和彩印花布,少数民族的服装及装饰品等。展览期间,浙江省的文化局和手工业管理局还组织各地民间艺人代表观摩展览,举行座谈会。同年的5月,“福建省民间美术展览会”在福州展出。与此同时,根据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指示,从1954年的6月开始,中国政府先后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波兰首都华沙、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缅甸首都仰光、苏联首都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里加、基辅等地,分别举办了“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或“中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向各友好国家的观众介绍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民间艺术。


福建泉州 纸刻料丝花灯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有效地促进了工艺美术事业的恢复和繁荣,使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有了基本的保障。1954年8月,北京市委作出“罗致艺人,培养艺徒,从根本上保存技艺”的决定,组织专业人员对北京市的工艺美术行业进行调查,制订了保护民间艺人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授予技艺高超的27名艺人以“老艺人”的光荣称号,并对他们实行较高的工资待遇。在江苏省的苏州、扬州等地,人民政府和文联的工作人员将为生活所追而改行的民间艺人请了回来,建立民间工艺美术的生产合作小组,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在福建省的晋江等地,通过举办民间工艺美术展览的方式,先后恢复了彩扎、刻纸、料丝花灯、戏剧道具、刺绣、木偶等品类的生产。1954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央手工业管理局。随之,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各级手工业管理机构。12月12日,根据文化部和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委会的决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北京市手工业生产联社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服务部,组织收购各地传统的和恢复生产的工艺美术作品,后又在团城设立全国工艺美术陈列馆,陈列精典作品供工艺美术工作者和民间艺人观摩学习和交流。1956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在听取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局长、全国手工业合作社联合总社筹委会主任白如冰关于全国手工业合作化情况的汇报时说:“手工业的各行各业都是做好事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还有工艺美术品,什么景泰蓝,什么“葡萄常五处女’的葡萄。”“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提高工艺美术品的水平和保护老艺人的办法很好,赶快搞,要搞快一些。你们自己设立机构,开办学院,召集会议。”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指示很快得以落实。不久,全国手工业合作社联合总社筹委会成立了工艺美术局,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在北京、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区,也按行业建立了刺绣、草编、麻帽、地毯以及特种工艺的专业联社。同时,为了加强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许多地方组建了工艺美术的技艺研究、培训机构。福州市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室,抽调了6名技艺优秀的老艺人和4名青年美术工作者,从事脱胎漆器、寿山石雕、龙眼木雕、瓷雕等创作设计和理论研究。在江苏省,南京云锦研究所、苏州刺绣研究所、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相继成立,集中了各个地方的优秀民间艺人,对继承、保护和繁荣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广州,以收藏、研究和展览以广东地区为主、兼及全国各地历代民间工艺品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于1957年开始筹建,后于1959年正式开馆。

 

走马灯原理

由文化部和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共同筹办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于1956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作为培养工艺美术优秀人才的高等学府,建院初期即建立了“泥人张”、“面人汤”等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室,从而使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纳入了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之中。浙江美术学院为了满足浙江各地和其他地区民间工艺美术行业的生产发展的需要,提高民间艺人的理论和创作水平,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于1958年8月开设民间艺人训练班,教学工作由民间艺术研究组的教师担任,学员由青年学徒和有经验的艺人构成。学习的内容有青田石刻、寿山石刻、石刻镶嵌、东阳木刻、黄杨木雕、龙眼木雕、龙泉仿古磁、景德镇彩磁雕、惠山泥塑等,在教学上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受江苏省手工业管理局的委托,南京艺术学院分别于1958、1962年开办了两期以发展江苏地方工艺美术为主旨的工艺美术专修科,分设工艺雕塑、工艺织绣两个专业班,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具有初中文化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员。另外,在大部分条件成熟的省、市,还开办了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多种方式和多个渠道的人才培养,使得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掘、整理、保护、继承有了专门人才。

来源:民俗学论坛公众号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