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 雷圭元:工艺美术之理论与实际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1-12  浏览量:397

编者按:
郭秋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副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委会副秘书长


雷圭元先生(1906年-1989年),中国现代图案学体系奠基人,工艺美术教育家;四川省立艺专、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主要创建者。曾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国立杭州艺专、四川省立艺专等。曾设计西湖博览会会徽(1929年)、带队参加国庆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装饰设计(1958-1959年)等。代表著作有:《工艺美术技法讲话》(1936年)、《新图案学》(1947年)、《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1950年)、《怎样画图案》(1959年)、《图案基础》(1963年)、《中国图案作法初探》(1979年)、《中外图案装饰风格》(1985年)、《雷圭元论图案艺术》(1992年,雷圭元生前口述,杨成寅、林文霞记录整理)等。

1943年,本文发表于《读书通讯》(第66期)“艺文丛谈”栏目,原编者按说明此文是雷圭元先生新著《工艺美术之理论与实际》的总论部分。本文是研究雷圭元工艺美术思想的经典文献,提出“工艺美术生活方式说”,认为现代工艺美术是交叉学科的产物,旨在“创造合理的生活方式”。

1950年,该书以《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为名由上海万叶书店出版,分为上卷(1950年5月初版,1950年11月再版)和下卷(1950年11月初版,1951年9月再版),是雷圭元融图案研究与图案教学为一体的重要著作。



 
雷圭元:《工艺美术之理论与实际》(第三篇),手稿封面,20世纪40年代
1950年,以“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为名出版



 
雷圭元:《工艺美术之理论与实际》,《读书通讯》第66期,1943年5月


 
雷圭元:《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上卷),上海万叶书店,1950年



 
雷圭元:《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下卷),上海万叶书店,1950年


工艺美术之理论与实际
雷圭元
 
现代工艺美术是在追求自然界中的形和色,万象的比例和律动;以数学为基础,以思维来集中,佐以美学上诸法则,适应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条件,构成便利于使用,达到人类理想的生活,给与精神一种安定,保持全体的均衡,冀求全人类向光明和平真诚快乐的大道中推进,创造合理的生活方式。
    
这是新兴工艺美术所趋向的一个共同目标,也是新时代工艺美术家应该共同负起的一个使命。

要完成这个工作,我们得确定两个步骤:

第一,我们得舍弃过去以美为第一,以“为装饰而装饰”的空泛的理论,要从如何能适合人的生理需求和如何填补人们心理上的缺陷,用形和色去活泼或平静人们的性灵,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更丰富起来。

第二,应从器物本身着意,盖每一器物有每一个器物的独特功用,和每一器物的独有构成过程,和它的一定的制成材料,这些“用途”,“构造过程”和“材料”是决定器物形式和效能的,因之,近代工艺美术家必需和建筑家一样,要明了材料的性质,制造过程,及此一器物之是否适合用途;并且还要考虑到生产,供给,运输等种种实际问题。

所以工艺美术家在思考设计一个茶杯或一块地毯,立刻就要想到这茶杯或这地毯,是用什么材料制成,是怎样制成,用在何处,和给什么样人使用,使用时候在生理上起一种什么反应——如茶杯是三角形不能适合嘴唇角度致喝饮时不舒适;心理上起一种什么反应——如地毯色彩太刺激或花纹高低不平,而引起神经不安等现象,这种种的限止;正可以使工艺美术家,养成灵敏而丰富的想象能力;这种种限止,使其设计的茶杯或地毯,在成品的时候,更能符合其理想。

假使一个茶杯,初不知用什么材料,更不明其成形的方法,即设计成如何精美的外形,在实际上竟难以制成;或勉强制成,结果费工费料,这就是设计者的过失。

假使这些实际问题,都已解决。如一个制陶工匠,他对于一个茶杯所用的材料和成形的方法,均有经验。如果一成不变地日日在制造着,数十年没有改动这茶杯的式样,在这一工匠,因为缺乏思想,没有创作的能力,所以只有,但知其然地工作着。但是一个工艺美术家则不能没有头脑,应该站在时代的前面,要有意识地引人们的生活方式踏上新时代。我们的目的在设想着如何创造既高尚而又实用的器物。因此我们提出理论和实际的问题,来作一番讨论。

讨论的范围,第一部是属于平面的,第二部是属于立体的。每一部再划分为三个步骤。

一、计划创作
二、计划适应
三、计划实现

第一步是思考着如何产生装饰的意匠(Idée Ornemental),第二步是跟着设想如何表现,并考虑到美学的原理,装饰的法则,材料的适应等种种问题;第三是考虑到在制造时有无困难,完成后能否适用。

在计划创作的时候,必需作种种预备和练习,应预备种种图案资料,如植物动物以及天象人为的器物等。费一番搜集和描绘的工作,还得费一番心思将这些自然资料加以变形(Interpreter),使成为可应用的装饰个体(motif de décoration)。

这些资料的来源是广博的,是用之不竭的,我们不需在书本上去搜集,不必在古人的作品上去抄袭;并且不需费多少金钱,随时随地就能得到。

图案资料,是很丰富地蕴藏在大自然中,上至天象下至海底小动物,无一不可采用为图案资料,植物动物,飞虫贝介,一花一叶,一麟一爪,其自身之组织及色彩,已具备美的条件,其他如水之流,云之动,花木之俯仰屈伸,鱼鸟之飞翔浮沉,莫不有变化节奏存乎其中。潜心默察,应用无穷。

这预备工作为创作之基础,在本书中特专为提出一章讨论,详论其工作方法。但在次序上放在构成原理及法则之后,为使先明了装饰构成方法,然后便于取舍应用。

其次,几何形资料,在应用上,亦颇重要。自然界万有形象,脱不出几何形的范围。所以几何形可说是一切纹样形体之基础,学习几何形,为学习装饰美术之第一阶段。倘将几何运用纯熟,则变形时可减少许多困难。

原始装饰,一般纹样虽多取之于自然,但应用在器物上,往往变成各种几何花纹。阿拉伯图案应用几何形的纹样更多;中国古铜器,埃及天花板装饰,其直线和曲线的配置又都是几何形状。即使以动植物资料为装饰者,亦少有直接应用,或多或少均要近乎几何形的变形,其原因是一切工艺品形状,均基础在几何形上面。为了适合与调和,不得不将自然形中间的繁杂部分省略。即变为简单的几何形状,以求适合器物的各面。

在历史上有一时期,滥用自然形状。如花叶枝条,直接作为器物的轮廓和花纹,如路易十五;中国乾隆时代的工艺品,往往费时费料始成一件,已成为完全为装饰而装饰的珍玩,失去器物的本来机能,歪曲材料的真实性。现在已认为不合理的作品了。

近代新兴工艺,先确定合理的理论,再试虑材料的性质,以适应器物的功用而设计,故不浪费,不虚浮。根据这出发点,所以几何形装饰,又极其活跃地应用着。

本来,学习几何形装饰是一桩极其枯燥的工作,但是我们既明了它对于近代工艺美术是占有一要位,我们也就有兴味耐心研究。本书中更尽量少用机械式的配置,以增加兴味。

呈现在我们前面的,无论植物动物以至宇宙间的形形色色,可作为图案资料来应用的,实多不胜举。尽我们毕生精力,亦难以搜集完全。并且不可能每种资料均去搜集变形。因此,我们就得要考虑出一个简便的方法,起先要将同一资料加以种种不同的变形,产生各个装饰个体。再用构成方法处理这个装饰个体,用交叉、连续等种种手法,使成为有组织的纹样,我们称之为装饰的构成。这里将举出古代的或自然界的关于这方面所表现的例子。其次我们应用美学的原理和法则,如“变化”“统一”等原则,说明这些美学上的问题,给我们感情上起一种什么状态,心理上能得什么一种反应。帮助我们创作时,注意到应用某一原则而可预期到达某种效果。

描绘,是创作图案的基本训练,倘使已知道资料的来源,已明瞭构成的方法,为了缺少描绘的技巧,就无能力表现。本书中特设写生及变形方法,另为一章讨论,以培养创作能力。

图案构成的基本要素形体、纹样、色彩三者,而色彩更非熟习不易为功,本书所述之色彩应用方法,最为简明,便于应用。

最后,将各种工艺品之计方法,举例说明,关于各种工艺品之制造过程亦择要解说,使设计者得一实际的具体观念,并作为实习的预备,以达到完成。

一个工艺美术家,并非如一个画家一样,全凭个人爱好而创作。工艺美术家创作一件作品,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他产生实用的,同时为大众所爱好的作品。

时至现代,我们在思想上已经脱去种种不自由的羁绊,而在生活上,我们还有许多说不出的苦痛束缚着,大时代在前进,而我们的生活方式依然停留在一种无计划的混乱状态中。外来的工艺品,在粗制和贱价的倾销势力下,使我们的生活失去了自主,无形中陷入空虚和受人支配的精神散漫状态之中,苦痛不能自觉。

所以要设法提高一般人对于工艺美术之认识,使有能力辨别是非,认清自己的需要,不要盲目的追求外货。一面期望工艺美术家多多创作东方风格的工艺品,使大众的精神和[现]实生活有所调和。从次殖民地的,失去自信力的生活方式中开发一条新生之路。

本书一面介绍西洋方法,一面尽量插入中国古代和民间工艺品之样式及花纹,以坚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冀由此创造新中国工艺品样式和花纹,达到自力更生的境地。

希望全国工艺美术家本着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希望全国工艺美术家多加指正。

原载《读书通讯》第66期,1943年5月

20世纪40年代,雷圭元(右二)夫妇与庞薰琹(左二)夫妇一家人在成都

校对 | 王云涛、周晨佳、黎泓、吴昊泽

审校 | 郭秋惠


供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