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 庞薰琹:我热爱工艺美术教育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0-15  浏览量:60

编者按:

郭秋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副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委会副秘书长



庞薰琹先生(1906年-1985年),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并入清华大学,更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主要创建者。其在绘画创作、图案设计及从事工艺美术教学的同时,研究绘画、工艺美术、图案史论及艺术教育,并发表艺术评论、序言、散文和诗歌等;代表作有《工艺美术集》《图案问题的研究》《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庞薰琹工艺美术文集》《论工艺美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庞薰琹随笔》《论艺术 设计 美育:庞薰琹文选》等,总计近百万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庞薰琹晚年工作照,20世纪80年代


本文是庞薰琹先生1984年撰写的,他总结回顾一生的实践与教育经历,不仅系统论述他对工艺美术的认知,而且深入探讨工艺美术教育问题;是庞薰琹工艺美术研究的经典文献。


庞薰琹:《工艺美术集》

1941年设计,1981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我热爱工艺美术教育

庞薰琹


 

一、为什么我选择工艺美术


对于工艺美术教育,我不敢说什么经验。我只是对这个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

我对于工艺美术的最初认识,是在 1925 年初去法国巴黎。那时在巴黎正在举行12年一次的博览会,我参观了这个博览会,从大门看到最后一座展览馆,又回过身来,从最后的一座展览馆看到大门口。这次博览会好像没有要外国参加,主要的是法国各地和法国在亚洲、非洲的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有专门的陈列馆, 建筑形式采用了各地的特殊风格。我当时只有 19 岁,第一次看到这样大规模的博览会,给我的印象是:美啊!美啊!非常的美!我才初步认识到,原来美术不只是画几幅画。

听说巴黎有所装饰美术学院,我想到这学院去学习。可是有人告诉我,这个学院不收中国学生,使我联想到上海有个公园,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我当时就产生一种想法,将来中国也要有这样的学院,而且要办得比它更好。

1930年我回到祖国,想不到当时上海正在进行文化围剿,我一下子就被卷进去了。

1932年,我一方面组织画社,一方面筹备成立工商美术社,想不到这又使我 受到打击。向我扑来的有三种势力:第一是上海国民党市党部,向我进行恫吓;第二是外国人办的广告公司,它拥有雄厚资金,当时上海市内以及沪宁、沪杭铁路线两旁的广告牌都由它控制,上海的广告掮客都听它指挥;第三是流氓组织,他们的目的是要敲竹杠。所以我只能在举行一次展览会后收起这个摊子,负了一笔债。

1936 年,赵太侔、李有行邀我来北京,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图案系任教。李有行是图案系系主任。当时国内有四所美术学校,分别在北京、杭州、上海、苏州。北京与杭州是国立的学校,都设有图案系,图案系是最不被人重视的。李有行负责一年级的课,我负责三年级毕业班的课;李有行教的专业是染织,我教的专业是商业美术;李有行和我都是唱独角戏,而且从开学第一天起一直到第二学期结束。这一年中,图案系做出了一定成绩。可惜1937 年芦沟桥事变,我们不得不离开北京。

李有行是一位真正具有工艺美术教育经验的老师,因为他专业基础好,他是在法国里昂学习染织专业的。他1931年回国,不愿去杭州艺专任教,而在上海美亚印染厂任设计师,直到1936年。由于他对专业基础学习有经验,又有在工厂搞设计工作的经验,所以他能在一年中间教同学学到了专业基础,直到专业设计。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亲切的,他对同学学习上的要求是严格的,他的教学方法有完整的一套,他又能因材施教,所以他的教学成绩很突出。可惜他去世之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没有进行总结。而我则不然,我学的专业是绘画,只是在业余搞过一些设计,在筹备成立“工商业美术社”时,对这专业进行过一些钻研,所以应该归功于同学。和李有行同事一年,从他的教学工作中,我学到一些东西,这虽然是短短的一年,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很值得怀念的一年。

1940年,我去四川成都,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这时图案系已改名 为实用美术系,它已经不再是低于其他系,而是与音乐系、建筑系处于平等的地位了。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前,解放后的实用美术系还是用这名称。名称的改变,是因为目的已经改变,不再是用图案来装饰装饰,而是要考虑到实用。虽然如此,在实际中始终停留于“我设计,交给别人制作”上。直到现在,这种情况还没有彻底改变。

最初提出要成立工艺美术学院的是周恩来同志,在1951年检查为北京饭店烧制的景德镇青花瓷器时,他提到这个问题。这批瓷器,黄炎培先生称它为“建国瓷”。

1952年,国务院批准,把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实用美术系,归并到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初,两校的实用美术系合并,作为建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资队伍的基础。我也是那时调来北京的。我的工作就是筹备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7年的愿望,终将实现了。

工作的第一步,要摸清国内工艺生产的情况。1953年冬,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郑振铎同志积极支持这项工作。特别是周恩来同志,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他来看这个展览会时,对每一个地区、每一种工艺,每一件展品都看得非常仔细,详细询问各地的工艺与艺人生活情况。当他看到四川美术学院所制作的漆盒子,我告诉他这是四川美术学院制作的,他要我 从陈列柜中把展品拿出来,他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他对我说:“好啊!工艺美术教育就是要与工艺生产相结合。”当我告诉他,这个学校原在成都,解放后迁到重庆。他听了大不以为然,转身就问:“文化部有人在吗?”当时刘建庵同志在场。他转过身来对我说:“将来办工艺美术学校,也需要同生产相结合。要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要关心人民生活的需要,要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

当周恩来同志看完这个展览会时,他说:“要立刻开始筹备四个展览会,明年到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去展出。”当时和我国建交的国家,主要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他国家只有亚洲的印度、缅甸、巴基斯坦,欧洲的瑞典、丹麦、瑞士、芬兰。

我理解他的想法,根据当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需要这些工艺品,为了维持这些工艺生产,只有一个办法,在国外打开市场。


于是,1954 年,派出四个工作组去苏联、东德、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波兰举办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同时了解这些国家的工艺美术教育情况。

我和丁井文同志去苏联,幸而我在国内查看了一些有关苏联工艺美术的资料,所以到莫斯科后,在讨论参观项目时,是由我提出参观项目,供苏联文化部参考。大概正因为如此,苏联文化部主动提出:这个工作组,应该升格为“中国工艺美术代表团”。这在外交上是破例的。在我们的工作结束后,苏联文化部又留我和沈福文同志在莫斯科多住一些日子,要我们写关于我国工艺美术的情况。50 年代他们 对这问题的认识落后于我们,有几位苏联同志坦率承认这一点。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前,一切有关工艺美术的工作都是由文化部领导的,工作开展得相当顺利,全国各省文化局都有同志关心各地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对促进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件好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走上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1953 年我们 就提出要搞国内外工艺美术的情报工作,也就是今天的所谓“信息”。1957 年被 说成是“资产阶级思想”。我们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到底应该怎么搞,所以建议学校中成立学术委员会,想不到这又被说成是“反党”, 是“不要党的领导”。附设的工艺美术研究所也被砍掉了。不能说和领导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是“翻天”,是“新动向”的表现。这样的情况,从 1957 年直到 1979 年,长达 22 年之久。

可是就在这 50 年代末 到 70 年代末的 20 多年中间,一些工艺先进的国家, 在工艺美术事业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都注意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关心人民的生活需要。

现代的工艺美术已经进入美术要与科学相结合的时代,工艺美术是多学科结合的产物。这方面我们落后了。

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顾问彼德·汤姆逊在广州美术学院说过一段话,他说:“从技术角度讲(附注:这里所说的技术是指绘图技术),里面有不少作品的确是搞得很不错的,但明显感觉这些设计里,缺少一些东西,即对人的需要的考虑,有些考虑不够,对人的需求的概念很含糊。我曾对两张室内设计作过长时间的评价(附注:评价两字可能翻译有误),感觉设计是很不错的,但并不是为真正中国人而设 计的,它脱离了你们目前的水准。技术上很完美,但缺乏对人的了解、对人的关心。我看了你们很多设计作品,觉得很美,但是好像是生活在一个梦里,不真实。”

他这一段话是带有普遍性的,这不是一个美术院校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其实,这样的意见,50 年代,周恩来同志早就提醒过我们。

1982 年 4 月,在北京召开过一次高等美术院校工艺美术座谈会,不了解为什么这次座谈会规定只能谈基础课与专业课,而且是各谈各的,不敢触及教学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所以这样的座谈会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看来“工艺美术教育的改革,还有阻力”。

1100 多年前,我国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两句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时代总是在前进,事物总是要有变化,谁能阻拦!谁能阻拦?

至于我个人,在半个世纪中,确实好像生活在一场梦里。


二、为工艺美术教育呼吁

在我国古代,绘画、雕塑、工艺是个整体。在当时,无所谓哪个高哪个低。

到南北朝时期,有些人把绘画作为取得个人名利的一种手段,他们依附于一些权贵。那时的统治阶级,一方面夺取工艺的成就,一方面鄙视工艺。

美术与工艺,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重大矛盾;相反,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极深。但是,在思想上,由于长期以来受士大夫阶级的影响,轻视工艺,于是两者之间的隔阂愈来愈深。特别是从元明以来,把绘画视为清高,而把搞工艺美术的人视为卑贱。

其实,只要思想上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切美术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而工艺美术同样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的目的,应该给搞工艺美术的人同样的社会待遇, 那还有什么矛盾?

在解放以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发展工艺美术事业,有过一个虽然 是初步的,但是还算比较全面的设想。首先着重于关心人民生活之所需,因为我国当时是一个有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而几千年来人民过着极端穷困的生活。至于用一些贵重材料制作的工艺摆设品,要不要关心呢?同样应该关心,应该珍视这些手工艺,提高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平,使它永远能保持已有的荣誉。现在看来,当时这种设想还是实事求是的。

路总是有曲折的,但是有些比较实际的意见始终不被重视,致使工作受到一些 不必要的挫折。

当时,我国的人口总数还不到现在人口总数一半。现在一个有十亿多人口的市场,谁不垂涎?同时,我国还与 190 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我们又如何能站住脚跟?我们这些七八十岁的人,是从洋火、洋烛、洋油、洋布、洋面等等占有我 国市场的时代中生长起来的,所以在解放以后,我们是满怀热情想建设我们的国家,想为世世辈辈受尽苦难的人民谋求一些幸福。

28 年前,总算把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工艺美术学校办起来了,可是我们的理想却始终不能完全实现。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势有巨大的变化。有些省办起了工艺美术学校,在不少美术学院中也都成立了工艺美术系,轻工业学院也办起工艺美术系,有的师范学院也增设了工艺美术系。此外,还有不少专业性的工艺美术学校与工艺技校,近年来更涌现出不少工艺美术职工大学等等。可是,因为这些学校是分属不同部门领导,各搞各的,谁也不过问这方面的体制问题。更严重的是学校所用的教材与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以 50 年代的经验为基础,差别只是增加一些, 变换一些,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

可是,就在这 30 年中,有些国家在工艺美术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 主要的变化是工艺美术开始面向群众的生活。许多新材料不断地被发明并供应市场,许多新工艺技术不断地在生产中被采用,新的产品不断地在市场上出现,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有时从几年缩短为几个月。一般的美术学校纷纷成立各种实习工厂,美术教育有很大变化;在工艺美术教育方面增加了不少新的课目,越来越注意智力的开发。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工艺美术教育工作应该加以全面考虑,对各种工艺美术院校,应该让他们自己提出每年要完成的工作计划。在各学校之间,应有分工,有重点,也有合作。应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工艺美术教育的独立体系。能完成计划的院校应给予奖励,有特殊贡献的个人或研究小组也应给予奖励。凡未能完成任务的,应研究其原因,加以改革。凡有名无实的学校应下马。

办学校主要应该是要求教学水平的提高。30 年来有许多新的课目,我们还没有设立,应由各学校分头准备开课,在一两年内填补这些空白。有些课目不是一个学校可解决的,则可采用集中力量的办法把它攻下来。

今天的工艺美术教育必须要与生产相结合,设计与制作相结合,因此,工艺美 术院校各个专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实习教室。这些实习教室,在取得成就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小型的实验工厂,以弥补我国缺少研究和试制新产品和进行小批生产的工厂的缺憾,同时使学习与实际取得密切联系。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的兴趣,锻炼学生对专业的设计能力,同时也可以起活跃市场的作用。

在工艺美术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深感到实行单元制教学带来许多弊病。对这种教学方法应进行适当的改革。对于工作量的问题,将上课时间多少作为衡量工作量的标准,这在工艺美术学校中是不很合适的。应把教师在科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一个教师能不断地以新的科研成就来教学生,来带动学生,这就是一个好教师。

早就发现,有些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学了某种专业,毕业以后,却不愿意做专业方面的工作。这主要的是学校的责任,是学校制度脱离实际的问题,同时也是招生工作方面的问题。一般青年在考入美术学校时,不可能理解各种专业,所以应该实行先试读两年的制度。在这两年中,也不是单纯为了试读,而是学习一些技术基础。两年毕业后,发给技校或专科毕业证书,他可以离开学校去工作。愿意继续学习专业的同学,应该让他们自由选择专业。有些专业学生不愿学,主要的是因为 这些专业办得不好,可以停止招生两三年,想法把这些专业办好。在这期间大搞专业方面的科技研究,同时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

招收新生的办法也应彻底改革,不能照老样只根据美术方面的成绩,同时也应该重视数理化方面的成绩。因为今天的美术设计要与生产相结合,美术要与科学相结合。一件新产品的发明,往往需要集中多方面的智慧。

有人认为工艺美术不是文化事业,而是生产方面的问题,这种看法多少是片面的。

美术教育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要使一个人受到美的教育,要从幼儿时代开始,要为孩子在家庭中创造美的条件,要与社会创造美的条件。看一个国家是否有真的文明,不是听他的宣传,而是看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住、衣、食、行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工艺美术事业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变化也往往是很大的。要想搞好这些工作,工艺美术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之所以呼吁这个,也正因为看到这个问题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

作为工艺美术院校的领导人,必须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头脑要灵活点, 心胸要开阔点,要深入人民的生活,了解各种信息。这是时代的要求。

我国是有十亿多人口的国家,要很好地解决人民住、衣、食、行、用各方面的 要求,比世界上任何国家要难得多。

我们应该大胆地采取开放政策,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引进外国的先进设备, 可以采用合作、投资等办法,来加速我们的建设工作。但是,我们始终要发扬我们自己的创造精神,奋力前进,最后要超越他们。这样,我们才能保住我国将来的市场,与各国输入的产品能进行竞争。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在经济上、文化上独立而又强大的国家。

但是,饭是要一口一口吃的,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在所有工艺美术院校建立 实习教室,在开始的时候,还必须依靠一些老工人。因为现在从事工艺美术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般缺少生产经验,所以希望在人事部门等方面能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这些老工人多数是在抗日战争以前磨练出来的,他们在某些专业技术方面可以起指导的作用。

有人说,老工人不懂先进工业设备。这也不是毫无道理,但是,一切新产品的设计 与制作却始终离不开手工。机器虽然日益先进,也始终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头脑。

只要我们有理想,有决心,有不怕一切困难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大胆改革,不 但能把现有的工艺美术院校办好,而且还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一个有十亿多人口的国家,即使培养出千万个工艺美术师,也不能说多。

 


1984 年 10 月

原载《艺术教育》1985 年第 1 期


供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