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玉壶冰心——胥建国从艺50年美术作品回顾展”在洛阳美术馆隆重启幕。展览开幕式后,举办了展览研讨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委会名誉主任胥建国以《抽象雕塑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为题作主题报告。
胥建国讲到:在中国,有多少美术学院开设有抽象绘画或雕塑课程,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课程名称、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至于抽象雕塑的创作手法与评价体系,前者很多,但基本都是现代西方抽象艺术的移植或变种;后者可以说还没有,究其原因大概是手法形式太多,难以以一概之。此况有利有弊,利是益于多元发展,弊是不易评定高下优劣。胥建国《和而不同》花岗岩 300×300×120cm 2012年
谈抽象、抽象艺术或抽象雕塑,首先要谈的就是抽象思维和抽象概念。人的思维方式有多种,从不同角度或学科又会延展出更多种。明了点讲,抽象的对应词是具象,而抽象思维的对应词则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不同于形象思维,它不依赖感知物体的具体图像作为参照展开思考,而是通过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其过程是在对事物本质属性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基础上,提取事物本质属性并形成概念。抽象思维的特点是具有概括性、间接性、超然性,优点是能深刻地反映并揭示世界的本质。一、说起抽象艺术好像就是西方的,这样讲不全对也不全错。对,是指现当代抽象艺术的主流和主导都在西方;错,是讲抽象思维是人类共有的,抽象艺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是广泛存在的。二、抽象形态是自然界的某种存续样态,也有经过人为创造而成的相关形态。抽象形态是相对于具象形态而言,还有其他形态会以其他的方式存在,或者说还会有更多我们不能用所谓抽象和具象简单套用的形态存在,并需要研究。从历史发展和辩证理解看,艺术作品的多种形态并存不仅是一种常态,也是人类生活实践多元化的必然。抽象艺术与写实艺术本身并无冲突,在一定阶段彼长此消都是正常的存在,但因艺术家个人选择并施其好恶则另当别论,因为艺术语言及形式不存在排他性,对于艺术家个体而言,只是自我选择与适用的过程与结果罢了。三、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流毫无疑问是抽象,但不等于包括具象和其他艺术的消解,具象写实艺术由此产生的多个变异形态与方式也可以视为是对抽象艺术的反向运动,艺术进入当代后,形式的多元化更是呈现发散与拓展的趋势。四、抽象艺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在对事物本质共同追求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形式或称谓,如冷抽象、热抽象,几何抽象、抒情抽象,有机抽象、无机抽象等。相信随着艺术家进一步的探索,未来还会有更具有挑战性的抽象形式问世。五、抽象艺术所描绘刻画的是从具象中抽离出来的东西,它关注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透过内在结构寻找世界的某种秩序,是对精神性和本质特征的揭示。
龙马负图
河图洛书
太极八卦
中国造型艺术中最早的抽象图形是河图洛书、太极、八卦。这些上古文化的重要成果高度概括了先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参悟与认知。新石器时期的器物主要是服务于祭祀和生活,器形中有少量的拟形器,大部分还是为了实用。其造型种类繁多,展现出对形式美感和法则的理解与运用。随着器物的发展和大量制作,表面也开始施以图案和纹饰,由此也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形态不同表现手法的装饰艺术。其中比较具有抽象性的造型是水纹、云纹,以及部分动植物纹样。这些纹饰虽然采取了包括夸张变形等手法,但从中已可以看出先人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揣摩,已经懂得对事物的概括提炼,对本质的揭示。但我们依然认为,在研究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时可以借用西方的抽象理论来分析,但绝不要死搬硬套,因而两者不全在一个坐标系。
马家窑彩陶旋纹尖底瓶纹饰展开图
马家窑彩陶锯齿纹分期图
半坡彩陶鱼形彩绘图案
除了纹饰图案,书法艺术也是中国造型艺术里具有抽象意味的形式之一。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篆、隶、行、楷、草,笔画、字形和章法中都显现着抽象的美感与意蕴。这都为中国人欣赏抽象艺术或创造抽象艺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殷商甲骨文
西周中期青铜器《史墙盘》
西周中期青铜器《史墙盘》铭文
汉隶《礼器碑》局部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以现代艺术观来反视中国古代雕塑,其突出的特点不是具象、写实,也不是抽象、写意,而是是装饰性和绘画性。源于上古尊鬼神、重礼教的文化,祭器和礼器的开发制作极大地推动了工艺美术发展,小到陶器、骨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工艺品,大到建筑、园林装饰,都强调中轴、对称、平衡、节奏、韵律等,器物在满足实用性过程中为了更具有美感或者是某种文化的需求,便充分地运用装饰以丰富主体物的内涵。而装饰带来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平面化。这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个重要特征。巩县石窟《帝后礼佛图》
巩县石窟《飞天》
绘画性,是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征。这是因为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在早期的艺术制作中始终是一个统一体,特别是东汉后,由于皇室和贵族对绘画的偏爱,雕塑逐渐转为绘画的附属,绘者为艺,而塑刻者则成为匠,一幅壁画或一件雕刻,先有绘者(创作者)“描”,后才有塑刻者“成”,这大概也就是“三分做七分绘”和“塑容绘质”的由来,加之雕塑中一些观念性的导入,至使雕塑的关注点并没有集中于形体与空间的变化,而偏重于轮廓线的整体性与衣纹线条的节奏、韵律。至于具象、抽象还是写实、写意也都从属于了文化观念的需求。总体看来,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虽不乏对具象的表现,但真正依照对象写实的作品并不多;传统文化中虽运用抽象思维的方面很多,但真正可以划归为抽象艺术的很少。包括纹饰图案、篆刻、书法和绘画、雕塑在内,中国本土的造型艺术,重气韵的表达和对意境的追求远超过对写实、写意和具象、抽象的关照。这既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国本土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从西方抽象艺术历史延续看,早期岩画和雕刻中都不乏抽象的形态刻画与塑造,我们虽然还不能确定那一定是抽象思维下的成果,但至少从中可以看出对物象归纳综合的努力。原始艺术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对于原始人来讲,具象或抽象等艺术表现形式并非首要,重要的是为了记事,和用平面图像或立体形态表意。这种目的决定了原始人会选择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来表现,只不过不同地域和境遇所引发的形态也会不同,有的比较隐现,抽象隐藏在具象的背后或其中,有的比较彰显,直接展示透骨露肉。
古希腊雕塑《波塞冬》
中世纪雕刻《圣灵降临》局部
古希腊雕塑看上去是写实,但内核却是抽象,这与古希腊哲学和美学有关。古罗马雕塑追求写实,注重内在心理的刻画,是源于民族文化中的务实精神。中世纪雕塑在罗马式美术时期具有抽象的因素,但在为宗教服务前提下主要采取的是象征和隐喻,手法则是夸张和变形;哥特式美术时期,随着城镇发展和世俗文化的扩大,雕塑逐渐转向写实。进入文艺复兴后,科学与艺术结合日益密切,以至于科学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主要参照系或重要评判标准,并作为艺术主导形式延续到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来势凶猛,宛如潮水摧古拉朽般地推倒了西方两千多年来的伟大传统——以模仿和再现为能事的艺术传统,其意义和影响不仅深远,也跨越了国界,席卷了全球,成为世界性的艺术运动。20世纪前半叶各种风格流派蜂拥而至,它们在形态上大多与抽象都有关,譬如现代艺术、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艺术、蓝骑士、达达主义、野兽派、荷兰风格派、波普主义、未来主义、至上主义、极简主义、装置艺术等。总括起来抽象艺术主要体现于两种类型,一是几何抽象,二是抒情抽象。几何抽象源自塞尚,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发展影响于后,代表人物是塔特林、佩浮斯那、蒙德里安。抒情抽象以高更为代表,后有野兽派和表现主义,代表人物是康丁斯基。
罗丹《地狱之门》
罗丹《地狱之门》局部《三个影子》
罗丹,被公认为是现代雕塑之父。他一方面继承了西方雕塑优秀的传统,另一方面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了现代雕塑的发现。他在从传统雕塑的形体与空间转换过程中,以独自敏锐的意识和自觉从现实主义经印象主义拓展到了现代,尽管像《地狱之门》那样的作品已超越了雕塑形式所能承载的主题外延,《巴尔扎克》也曾不被认可,但毫无疑问他在诸多方面做出的重要探索为传承正统的传统和把传统内质与现代精神相融合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罗丹《加莱义民》罗丹的探索与成就不仅是划时代的,也是世界性的。他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在述说着生命的要素。他的大部分作品虽仍被作为传统写实艺术的经典,但《行走的人》《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蕴含着的革命性和现代感依然激励了无数的年轻艺术家,包括他的学生布德尔、马约尔等。塞尚《圣维克多山》(1890)布上油画
相比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对20世纪现代艺术贡献更大。他在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现代艺术的先驱和"现代艺术之父"。他终结了印象主义对自然界的模仿,重新认识到了眼前的事物,并且开始由过去艺术家观照自然、观照客观,转向表现自我。他把自然还原为圆柱、圆锥或球体的认识,以及对体积的理解都为立体主义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促成了后来包括抽象绘画和抽象雕塑的巨大发展。毕加索《格尔尼卡》
立体主义是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是20世纪初期至中期重要的艺术流派。立体主义艺术家们拒绝继承两千多年来的再现艺术(写实艺术),而专注于对象的结构和形式研究。他们用抽象的方式从传统的经验世界中提取出新的东西,再将它们重新组合构成。对立体主义者来说,艺术是超越视觉的真实。毕加索作为立体主义代表人物不仅奠定了立体主义的理论,在艺术实践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佩浮斯那《和平柱》
“构成主义”一词是俄罗斯艺术家塔特林于1913年杜撰出来的,之前他曾到巴黎拜访过正在创作立体主义艺术的毕加索,从某种角度看,他应该是受到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理论和作品相关的影响或启发。塔特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第三国际纪念碑”,其构思巧妙、立意大胆,展现了构成主义的理念,至今仍被雕塑界、建筑界所推崇。佩夫斯纳是构成主义另一位重要的艺术家。他通过一些形体的转折、弯曲折叠、拼接和正反方面的联系,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空间张力的作品。这些抽象的形态有些揭示着矛盾的双方,有的又体现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建立了一个全新的造型语言系统。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的作品以横线和竖线将画面分割,然后再分割的块状填色,造型语言独特,把世界概括总结到了不能再简洁的状况,一种宇宙间的被普遍认知的真理。他的作品倡导且实现了形式、色彩、空间、线条相统一的美学理念,打破了绘画与设计间的壁垒,适用于从时装、家具到建筑等各种艺术。康定斯基《横线》
与几何抽象不同的是抒情抽象,但其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在抽象主义理论上又主要是受到德国现代艺术史家威廉·沃林格尔于1908年出版的《抽象与移情》的影响。这部著作的论点从情致的反命题出发,将抽象与移情相互对峙,把抽象视为一个至上的艺术律令,不认为移情是以审美对象为前提条件,而是把移情描述成一种只适用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态度,也就是人们习惯了的传统的审美态度,进而推断这种态度不过是历史文化传导的产物,而并非是自然的或天生的。沃林格的理论,直接影响了包括康定斯基在内的一批艺术家,并获得充分理解与支持,并由此成为抽象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将抽象主义运动从俄罗斯和法国巴黎扩展到了整个世界。在沃林格的影响下,康定斯基于1911年出版了《论艺术精神》,这部堪称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理论和美学的经典之作对现代派艺术运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他在书中不仅阐述了抽象艺术的基本观点、基本特征、色彩的心理作用、形式和色彩的语言等问题,还指出了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艺术创造出的精神气氛可以改进和净化人的心灵等观点。
布朗库西《缪斯女神》
在现代主义运动中,布朗库西是个独立于艺术家群体又影响着群体的人,他的作品简约整体,具有某种宗教性的神秘感。他被美术史家誉为现代雕塑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抽取简约,抛弃繁复,探求抽象的真实,运用哲学思想探究事物本质的真实,堪称现代艺术的大祭司。
贾科梅蒂《行走的男人》
贾科梅蒂与亨利·摩尔都是20世纪初就追随现代艺术的雕塑家,也都是在二战后逐渐名声远扬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家。不同的是,亨利·摩尔一直置身于现代艺术运动,依靠不断努力在中晚年获得广泛认可。而贾科梅蒂则是从艺术风潮中心退出,经过长期独自锁居、闭门思想而找寻到的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前者追随者众多,但大多都是在形式上,后者膜拜者很多,却主要是在精神方面。贾科梅蒂是一位非常独立、非常具有个性和才华的艺术家。他早期在法国巴黎,与诸多艺术家共同探讨现代艺术,后来他离开了群体,开始独自思考,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而完整世界观和造型观。他对痛苦、孤寂和存在感的表述准确的付诸于他的作品,展现出了深刻的思想性,超越了主观的理想主义和虚假的客观性的一种错误。
亨利·摩尔《斜倚的人》
亨利·摩尔是一位在传统体系中努力对雕塑形体与空间进行大胆探索的艺术家。他与赫普沃思等都在雕塑形体的孔洞与抽象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探索。特别是亨利·摩尔晚期的作品,从对形体的孔洞又走向了分段,从而使他成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艺术家,其作品遍布世界,对年青一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四十年代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欧洲因为战乱一些艺术家开始移民美国,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派艺术家的到来,为美国带来了新的艺术,从而极大的助推了美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美国本土的艺术家也展现了他们的独特艺术视角和探索成果。兴盛于20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和五十年代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战后以纽约为中心的一场艺术运动。它不仅借鉴了立体主义的艺术形式,从超现实主义中寻求了表现作品的力量,也标志着世界艺术的中心从法国巴黎已转到了美国纽约。除了著名的抽象绘画大师波洛克,雕塑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就是大卫·史密斯。
大卫·史密斯《无题》
他的作品采取了金属焊接的工艺,在十几年间完成了近百件的雕塑,通过焊接把金属钢板各方面的性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他的这种努力不仅在材质的认知上对其他艺术家有了重要的启示,在雕塑的抽象形态上也为现代抽象雕塑指出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在抽象表现主义之后美国艺术家又创建了另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活动——极少主义。它涉及到了绘画、雕塑、文学、建筑、音乐等多个领域,也衍生出许多新的艺术派别。美国批评家芭芭拉·罗斯曾将极少主义艺术与马列维奇的绘画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相提并论,希望在它们之间找到理论上的依据和内在追求的一致性。她认为极少主义艺术是一种空洞的、中性的、非个人化的、机械式的艺术风格,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极少主义尽管源于抽象表现主义,也确实是按照杜尚“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来进行艺术创作,力求作品造型语言简练,色彩单纯,排除创作者的感情附着于作品,但它能够以一种客观、冷静和非叙事性的形式去寻找“纯粹的虚无”和最简洁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在雕塑领域以最简的几何形重新构筑了世界。极少主义通过将物象的简约获得了丰富的统一,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了思想,用最纯粹的语言诠释了本原。
丹·弗莱文《无题》
唐纳德·贾德《无题》
综前所述有几点可以肯定。首先,抽象思维是人类共同的思维方式,在此思维方式作用下,包括中西方在内的世界各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抽象意味或形态的造型艺术。二是抽象思维下创造出的艺术形态相对于模拟物象、再现世界,更关注对事物本质的揭示,更注重精神性与思想性。三是中西方历史上遗留下的相关抽象的造型艺术不能概而论之,既不能简单的横向比较,也不可用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观念来粗俗的套用中国古代的造型艺术。四是西方抽象艺术尽管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已趋于式微,但并不意味着抽象艺术就没有新的发展。五是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抽象艺术不是主体,也不是主导,作品中具有原创性的很少,大多仍处于模仿、借鉴,甚或抄袭的状态,但发展前景依然看好。虽说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三十年间,包括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在内的一些西方艺术不断刷新着国际和中国的艺术舞台,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抽象艺术拥有的美好未来。本文来源于胥建国《论抽象》。胥建国,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理论家、教育家。1962年生于河南洛阳,祖籍山东。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索象臻境、洛阳美术馆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