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鱼文化萌芽于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生存需求,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的题材,在中国有着6千年以上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那远古洪荒的年代,人们对鱼的渴望是渔猎社会中为了生存的追求。而鱼存在于地球上有着数亿年的历史,现存的鱼化石就表明了一个进化、成形的历史过程。中国鱼文化初创于新石器时代,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在距今5千多年前就开始将人们的需求与追求图像化,而功用与审美的结合则促进了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鱼。![](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7b8561eef86d1eed9472833fde5f4c78.jpg)
1亿至2亿年前的鱼化石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a9cf4673a54edab9e13c83e025b7e0f5.jpg)
新石器时代 鹳鱼石斧陶缸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103f2974504ca15f0723b1c22da819ac.jpg)
新石器时代 人面鱼纹陶盆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7d007a12665971d6b58022a361c8cc80.jpg)
新石器时代 人面倪鱼纹彩陶罐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f020e3a65b8b18e0388f628baed9e5ea.jpg)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65ee8c0689ffdfbc7052d351d8c03abf.jpg)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61bdff0d3ee8c249fff0d8c477ef5001.jpg)
西周 铜鱼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1548b998164edb31e03ab23f70a83ed8.jpg)
战国 人物御龙帛画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dfb32ba2db3d5b0478ca558de2bb476a.jpg)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6b0cbae29b484f230e8f8a0a77b2a994.jpg)
汉 彩绘鱼纹盘
中国鱼文化发轫于夏商周三代,与时代文化的结合在此时奠定了基础。从目前所知的周代遗址中就已经有出土的青铜鱼的陪葬品。它们是今天了解中国鱼文化起源的早期状态,连接着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鱼纹图案。从平面的鱼到接近于立体形状的鱼装饰品的陪葬,中间经历了什么?其文明发展中的具体内涵仅仅是和渔猎文化相关,还是有着更为复杂的内容?所有都给今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表现出了中国鱼文化的魅力。中国鱼文化在战国到秦汉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达到了高峰,以多样的审美表现而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作为祥瑞文化普及到社会生活之中,其中的信仰带动了图像的传播,传播又促进了鱼文化的普及,鱼文化也因此从功用转移到与信仰关联的民俗之中。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f90e2b4aa81023290ac3337cc4f358dd.jpg)
汉 鱼纹砖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18708bf9116832436a9a2e0068c011a8.jpg)
汉 鱼与耳杯画像石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28f37d56f8132f248fdaff06c9b2498c.jpg)
汉代陶灶上的鱼
从西周墓葬所出土的鱼的装饰,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众多的鱼的图案和鱼的装饰,再到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大量的鱼纹砖,表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而鱼文化在唐代因为皇帝赐予臣子的“鱼符”而成为权利的象征,更是扩大了它的内涵,也抬升了它的社会地位。唐以后,鱼文化则是高度普及,深入到民俗的诸多方面,鱼的视觉表现以及图案化则促进了图像的广泛应用。而深入人心的“年年有余”更是以鱼为符号,表现出了亘古不变的对于鱼的憧憬,形成了中国鱼文化的核心内容,这就是希望生活的富足和幸福,而基于此的鱼的想象更是在文化的层面上全面展开,并在民俗的很多方面表现出了对鱼文化的无限演绎,如鱼灯、鱼模、鱼盘等。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4b7d79dd7fa337ee531085deca989ade.jpg)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0bab9fc3b2332af0e5d213308004f831.jpg)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237d4b1c577711aca98bdbbaa6fcb630.jpg)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2639c6d0631a0967f5456059fa25060c.jpg)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6d80225f1e512a1236bd37fdcc206dca.jpg)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c6a2f5e066fc39eb77ad3544f890c025.jpg)
汉代画像石上的捕鱼
中国鱼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而现实中的鱼则离不开水。史前人类的居住地一般都选择在河边的台地上,临水而居,就是因为先人看到了鱼和水的关系。水里的鱼和天上的鸟,是人们所梦想的一种超人的力量,而水面的波纹、漩涡和浪花等,与鱼一起都成为人们用图画的方式来转换其思想的媒介,所以,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有这些相应图案。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捕鱼一直是一种基本的劳作,汉代画像石上有各种表现捕鱼的画像,包括钓鱼。因为鱼儿离不开水,所以,相连到渔业、渔民、渔船、渔网等,包括相应的技艺和方法,也成为与其相关的重要方面。其中的养鱼,早在春秋时的范蠡就写有《养鱼经》,而这正是满足需求的努力。当然,鱼和水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种生态,又关联到环境、水体、大气、生态、灾害等具体的内容。所以,也有了对它们进行保护的积极行为。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d6aacb4fb84e28b5a037ece8b032d227.jpg)
唐三彩双鱼瓶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fa4b75962f41b1bf3ab333fbed558af1.jpg)
瓷器上的鱼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4fa4f08be390c9f7895e8d78d39da6eb.jpg)
鱼盘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9498e72e35084347babda56e7c2c958a.jpg)
八大山人画鱼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0ff4a0a0d1af38b0c2dc68fea4145163.jpg)
齐白石画鱼
21世纪以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自2003年起,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实施,共涉及到长江流域10个省、区、市的8100多公里的江段。2020年1月至2030年1月,长江、汉江干流的武汉段开始全面实施禁捕。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在保护长江而休渔的背景下,用博物馆的方式来展现中国鱼文化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从而让全体公民自觉认识到保护长江的责任和义务,并于文化传承上将中国鱼文化在21世纪发扬光大。因此,扬中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鱼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显然,鱼文化博物馆就是这一时代记载保护长江历史的纪念碑。![](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374d2e611e9b9ebecb2da02b51dc99da.jpg)
民间泥塑 抱鱼娃娃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2a33ee334ff4f688f19b80407898a12e.jpg)
民间鱼灯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2ca0cb10653bb023cd15a638a66a853d.jpg)
民间剪纸 抱鱼娃娃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e179db58398de9c49e0378fee82a359b.jpg)
贵州平坡苗族绘画《杀鱼节》,2023年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https://cmsfiles.zhongkefu.com.cn/gongyimeishu/upload/gyms/weixin/6d9c5d45d1e815ba51b6191ce048fab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