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商到西周,青铜器的功能内容具有浓厚的宗教化、伦理化的色彩。为适应祭祀的功能要求,殷人按照一种“神”的尺度来设计祭器。使殷人设计的祭器,离不开实用器皿的蓝本,而着重加强造型的体积感、量感和力度,并突出造型的个性化和神秘感,而且制作得异常精致,以此满足宗教崇拜的精神需要。
“盂”青铜鼎 周康王时期(?—公元前1057年)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大盂鼎宏伟凝重,是西周早期大型青铜鼎典型式样。鼎内壁铸有长篇铭文,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一事。
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 西周晚期 蟠虺纹大鼎 高75厘米,宽102厘米,口径77厘米,重64.2kg。此鼎是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器中最大的鼎,其蹄形足具有春秋时期鼎足的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西周晚期出现的重环纹,至春秋时逐渐被蟠虺纹等所替代,而本器上同时有重环纹和蟠虺纹,是两种纹饰转换过程的反映。
九年卫鼎,西周中期 共王,约公元前922年~前900年,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西周窖藏出土 岐山县博物馆藏铭文记裘卫用车和各种皮革同矩伯交换土地的经过,是一篇土地交换的契约。
四十三年逨鼎(丙),西周晚期 宣王,约公元前827年~前781年,2003年眉县杨家村西周窖藏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 杨家村这块宝地多次出土西周青铜窖藏,2003年那次发现很大一个窖藏,出土青铜器数量之众、形体之大、精品之多、铭文之长、内容之珍贵、纹饰之华丽、保存之完好都是极为罕见的。平盖兽面纹鼎,西周早期,1981年宝鸡纸坊头1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呰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宝鸡石鼓山西周墓3号墓出土 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藏逨鼎(壬),西周晚期 宣王,约公元前827年~前781年,2003年眉县杨家村西周窖藏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淳化大鼎 西周早期 淳化县博物馆藏 1979年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塬村西周墓出土 淳化大鼎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青铜鼎(也是历代圆鼎)中最重的,重于著名的大盂鼎和大克鼎。它造型独特,通常青铜鼎只有左右对称的两个耳,而淳化大鼎在鼎腹还多出了三个耳,这样的造型也是独一无二的。单叔鬲,西周晚期 宣王,约公元前827年~前781年,2003年眉县杨家村西周窖藏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长思”青铜编钟 周穆王时期(公元前1054年—前949年) 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据周代用鼎制度,作器者长思的爵位应为“士”。钟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眉县博物馆藏钟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眉县博物馆藏镈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眉县博物馆藏象首耳兽面纹青铜罍[léi] 西周早期 1980年四川彭县竹庄出土 东周礼器,食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鼎、簋的形制给合发展而成。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
青铜敦至秦代已基本消失。
对罍,西周早期,公元前10~前9世纪 1973年凤翔县劝读村出土 陕西凤翔县文化馆晋侯鸟尊 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 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西周中期偏早 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顶凤冠,双目圆睁,翘首回望,通身上下布满精美细密的羽翎纹,宛如一只神情自若的凤鸟。鸟尊的盖被塑造为小凤鸟造型,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充分显示出古代匠人的聪明才智。
丰尊,西周中期 穆王,公元前977~前922年,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1号西周窖藏出土 宝鸡周原博物馆藏三足鸟尊,西周早期,公元前10~前9世纪,1975年宝鸡茹家庄西周墓1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 这件鸟形尊重量轻,壁薄,内腹中空,铸造难度极高鹿形牺尊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前10世纪,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4号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出土一大一小两只相似的牺尊,它们“似鹿非鹿,似马非马”折尊 西周早期 昭王 约公元前996年~前977年 1976年扶风县庄白1号西周窖藏出土 宝鸡周原博物馆藏“盠”青铜駒尊 西周中期 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西周青铜牺尊 陕西省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盠”青铜方彝 西周中期 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西周中期的彝两侧置有象鼻形的双耳。小型方彝中间隔有两室,盖上有相应的两孔,可盛酒。
“天亡”青铜簋[guǐ] 西周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传清道光年间陕西眉县出土该簋是周朝邢侯姬苴为了祭祀自己的父亲周公而铸造的。1921年出土于河北省邢台市,为西周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该簋高约20厘米,有矮圈足,圆底鼓腹方唇卷沿,在颈腹间有四个对称的兽耳,器身纹饰精美,腹上铸有象纹,圈足上有龙纹。重要的是,簋内的底有铸刻的青铜器铭文,共68个字。记述周王命内史大臣荣记载历史,邢侯服,周王赐与邢国州人、重人、庸人的三城臣民,邢侯感激周王的赏赐,用吉金铸造礼器,即邢侯簋,举行了隆重告祭于周公。
琱生簋通高二十二点二厘米,口径二十一点九厘米,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器内有铭文十一行,一百零三字。记叙了琱生在一次关于田地的狱讼中,为了赢得官司,求得同宗的召伯虎的庇护,得以胜诉的历史事件。琱生作此簋是为了纪念此事。乳钉纹四耳簋,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宝鸡石鼓山西周墓4号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乳钉纹四耳簋厚重大方,线条上直曲结合,造型奇特,簋身周布尖凸的乳钉形装饰,四只簋耳呈十字形分布,簋耳正面、侧面以及背面则分别饰有形态各异的牛头造型。高圈足簋,西周早期,1981年宝鸡纸坊 头弓鱼国墓地1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该器造型独特,较为罕见,类似高柄豆,器腹浅而圈足甚高,与常见簋不同饕餮纹方座簋,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征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虢季子白”青铜盘 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8—前783年) 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出土逨盘的铭文有372字,超过了著名的墙盘,为目前存世的青铜器铭文最多的一件,被誉为 “中华第一盘”。曾侯乙尊盘 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盘是水器,曾侯乙将两种容器合为一体,显得更为庄重大气。尊盘在战国时代并不少见,但这一件之所以能空前绝后、旷古烁今,在于其鬼斧神工般的镂空技术。曾侯乙金盏及金勺——巧夺天工的战国金器,金盏通高11厘米,口径15.1厘米,重2156克,是迄今已知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器方唇直口、浅腹平底。腹上部有两个环耳,三矮足向外弯曲作倒置凤首状。器盖略大于器口,中心有一圆形捉手。盖面自捉手向外沿依次饰一周蟠螭纹、陶纹和两周勾连雷纹。口沿下饰蟠螭纹一周。东周青铜齐侯匜东周龙鋬[pàn]匜[yí] 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叔五父匜,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前771年,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伯多父盨,西周晚期,公元前9~前8世纪,1976年扶风县云塘村西周墓出土 宝鸡周原博物馆藏凤盖盉,西周早期,公元前11~前10世纪 1981年长安花园村西周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裘卫盉,西周中期 共王,约公元前922年~前900年,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西周窖藏出土 岐山县博物馆藏 记载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与矩伯换取十三田之事。西周逨盉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出土,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通高48、通长52厘米、重12公斤,管状流,前部饰龙头。兽(龙)首形鋬,四兽(龙)足。腹两侧各有一由三圈纹饰构成的圆形图案,由外而内分别为变体夔龙纹、重环鳞纹和蟠龙纹。器盖内壁铸铭文3行20字:“逨作朕皇高且单,公圣考尊盉,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丰卣[yǒu],西周中期 穆王,公元前977~前922年,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1号西周窖藏出土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藏伯各卣,西周早期,公元前11~前10世纪,1981年宝鸡竹园沟7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单五父方壶,西周晚期 宣王,约公元前827年~前871年,2003年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院藏 壶早期为贯耳,到西周中期以后成半环耳,盖成圈顶可倒置作杯盘用。东周晚期青铜人面兽形饰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兽首调色器,西周早期,公元前11~前10世纪,1966年岐山县贺家村西周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男铜人 女铜人,西周早期,公元前10~前9世纪,1975年宝鸡茹家庄西周墓1号墓出土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 这组同人的着装特点是,对襟、无领袍服,左襟压右襟,有披肩,交领垂于胸,袍服特长,遮及足踝,窄口长袖至腕部。衣着大方,利落。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