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 手工皮雕画:让你大开眼界的非遗之美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07-11  浏览量:129

皮艺(蒙古族皮艺)也称皮雕画,是一门传统的古老技艺,是呈现游牧文化的一个缩影。最初的皮艺主要是在动物皮革上,经过雕刻、烙烫、彩绘而成,以羊皮地图、简单的装饰画为常见。

2021年5月24日,皮艺(蒙古族皮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39。

早在石器时代,古人类就已经使用石制工具捕获动物并食其肉而用其皮

《礼记·礼运》记载:“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



周代设有“金、玉、皮、工、石”五官

其中的“皮”就是专门管理皮制品的官吏;而“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中的“革”,就是用皮制成的鼓,是我国古代主要的乐器之一。

战国时期

《淮南子·厚道训》中道:“匈奴出秽裘”;《南匈奴传》又载:“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北匈奴遣使者至汉京城洛阳汞马及裘”。可见,当时的匈奴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制裘水平。



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进步,宋辽时期,蒙古族人们不仅制作一些皮衣、皮靴、皮囊壶等生活用品,还在皮革上雕刻文字、记录事件,这便出现了最早的皮雕作品。



元代,蒙古族皮雕所用的皮革原料逐渐广泛,有羊皮、熊皮、香牛皮等等

军队普遍身着牛皮制成的铠甲,蒙古族人民普遍穿蒙古靴。

到了清朝,蒙古族皮制品在雕刻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的装饰性,运用刺绣、贴花、镶嵌等工艺在皮制品上镶嵌珊瑚、银饰等物品。清朝以后,蒙古族皮雕艺术便开始渐趋式微。


蒙古族皮艺,作为中国皮艺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技艺而著称。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皮革加工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皮艺技艺。





皮艺(蒙古族皮艺)是在一种手工鞣制皮革的基础上进行皮质雕镂,镶嵌,制作难度大。其表现形式有透雕,也有浮雕,图案有简有繁。皮艺(蒙古族皮艺)包括多元素的生活用具,如皮毛服饰、皮制箭囊、皮壶、马鞍、皮包、皮箱、皮画等。








制作材料

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用猎物和家禽的皮毛作为原材料,缝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利用牛皮结实耐用、易刻、烫、染的特性,在皮子上刻、画或烫出图案,用皮线缝上动物牙齿和金银等装饰物品制作皮艺用品。

工艺流程

皮雕经过描绘、雕刻、着色、层染、烫色、抛光、定形,半浮雕凹凸压制等一系列工序,几十道工艺,纯手工制作完成。







皮艺(蒙古族皮艺)的制作首先从造型的描绘开始,然后是技能性的雕刻,雕刻制作中要慢而精心,不能有丝毫差错,雕刻造型完成后便是染色,染色也是一件细心活,最后进行皮雕的组装配套,和镶嵌的宝玉石,使得皮雕成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








现代皮艺艺术更是不断创新发展,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现代感和实用性的皮艺作品。

皮艺家具、皮艺饰品、皮艺摆件等皮艺产品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成为时尚潮流的代表。同时,皮艺艺术也在不断地推广和传承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皮艺制作的行列中来。






皮艺(蒙古族皮艺)作品淳朴自然、古朴典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实用性强、画面生动逼真、跌宕起伏,对挖掘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典藏中式美学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