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金晖:无器不髹——亚洲漆文化圈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1-27 浏览量:0

中国是漆艺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至8200多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掌握漆树的利用,将漆液涂抹于器物表面,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随着历史的演进,漆艺工艺不断精进,到了汉代,漆器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漆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餐具、家具、乐器等。汉代的漆器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等东亚地区,为漆艺在亚洲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本在唐风时代开始接触漆艺,最初是通过朝鲜半岛间接学习中国漆艺。日本学者对漆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掘出一些出土漆木器,尽管其年代被声称达到上万年,但考古学证据并不充分。实际上,漆的使用与漆的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拥有传承有序的工艺发展记录,漆艺体系的确是在中国建立的。日本在吸收中国漆艺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化特色,创新发展出了独特的漆艺风格。
在东南亚地区,如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漆艺一直是重要的物质文化形态。东南亚的漆树种类丰富,产量极高,这使得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漆艺在东南亚的建筑、日用器皿、生活器皿到交通工具等物质文化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亚洲漆文化圈是什么?
亚洲漆文化圈是指在亚洲地区,由于传播渠道、交流方式、物质文化相互影响以及文明互鉴等因素,形成的一个以漆艺为核心的文化交流圈。这个文化圈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从研究视角来看,其框架线索是完整无缺的。综合分析中国漆艺全球传播及亚洲漆文化圈构建,可明确识别出三条主要路径:东线、南线和西线。每条线路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故事,共同绘制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漆艺传播图景。

东线传播是亚洲漆文化圈最为人熟知的传播路径,其源头清晰地指向中国,随后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琉球群岛辐射扩散。早在汉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就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汉代是中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漆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从建筑装饰到生活用品,处处可见漆器的身影。当汉代官员和世家赴朝鲜半岛任职或定居时,他们将这种生活方式以及漆器文化带到了当地。考古发现,朝鲜半岛上的乐浪郡汉代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漆器。日本与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密切,而朝鲜半岛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使得漆艺得以从中国间接传播至日本。日本漆艺在唐风时代形成,最初的学习对象便是朝鲜半岛。由于地理距离较近,日本工匠能够较为便捷地学习和吸收朝鲜半岛的漆艺技术,再结合本土文化特色进行创新,例如莳绘工艺。日本正仓院藏有一把金银钿装唐刀,通过对刀鞘局部的分析,发现了莳绘工艺的早期形态,即在漆未干透时撒上金粉,随后覆盖一层漆,通过打磨使金粉显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经过本土化发展,最终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漆艺风格。

南线传播聚焦于东南亚地区,包括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这一区域的漆艺传播,虽在学术界的研究相对薄弱,但独特的文化生态和丰富的历史积淀,使得漆艺在此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发展态势。东南亚地区拥有三种漆树,但其质量不及中国漆树,因此漆器在制作上很少出现成熟的抛光技术。然而,中国漆艺的传入,为当地漆器制作带来了新的技法和理念。例如,越南的描金漆艺在装饰风格上与中国潮汕地区的描金工艺极为相似,这得益于中国漆艺技术的传播与交流。东南亚的漆艺在吸收中国漆艺的基础上,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工艺技术,形成了独特的漆艺风格,如泰国的水洗描金、缅甸的蒟酱等工艺。同时,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也对漆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融入了大量本土元素,如佛教故事、神话传说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漆艺作品。如缅甸的塔形漆盒,用于寺庙供奉食物,每逢供佛节,当地女性会将装满食物的宝塔形漆篮顶于头顶,成群结队地送至寺庙。泰国的寺庙中,也常见漆艺装饰的佛像和法器,这些漆器在宗教仪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漆艺在东南亚的建筑装饰、交通工具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如泰国王室出殡用的胜利战车,就采用了漆艺进行装饰,展现了漆艺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


西线传播揭示了中国漆艺通过中亚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至伊斯兰世界的路径,这一发现为漆艺的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在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中国漆艺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到了中亚地区。伊朗学者的研究表明,伊斯兰世界的清漆工艺源自中国。尽管中亚地区不产漆树,气候条件也不利于漆艺的直接发展,但当地工匠巧妙地利用阿拉伯清漆作为替代品,模仿中国漆艺的工艺手法和装饰风格,制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漆器。在伊斯兰地区,漆艺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工匠们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审美需求,将漆艺与阿拉伯书法、几何图案等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独具伊斯兰风格的漆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工艺上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为漆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东线、南线、西线三条传播路径共同构建了亚洲漆文化圈的宏大格局。东线传播彰显了中国漆艺对东亚邻国的深远影响,南线传播展现了漆艺在东南亚多元文化中的融合与应用,而西线传播则揭示了漆艺跨越地域限制、在不同文化间交流互鉴的无限可能。这三条线路交织在一起,不仅促进了漆艺技艺的传播与创新,更推动了亚洲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亚洲漆文化圈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今天,漆艺要往哪里去?
漆艺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推动。在福建地区,漆艺作为重点的专业方向,被各院校高度重视,如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就以漆艺为核心,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科研平台。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漆艺人才,为漆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福建地区的民间工艺领域也活跃着众多漆艺从业者,他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漆艺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现代社会,漆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传统漆艺需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探索漆艺在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家居设计、时尚配饰等领域的新应用。例如,将漆艺与现代家具设计相结合,制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漆艺家具;或者将漆艺应用于时尚配饰的制作,如漆艺手镯、漆艺耳环等,使其成为时尚与传统交融的独特饰品。另一方面,漆艺的创新也需要注重材料和技术的革新,如探索新型漆材料的应用,提高漆艺作品的环保性能和耐用性。
漆艺研究的未来方向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漆艺的历史研究,挖掘更多关于漆艺起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资料,为漆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历史依据;二是加强漆艺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漆艺风格、工艺技术和文化内涵,揭示漆艺在不同文化中的演变规律和相互影响;三是推动漆艺的跨学科研究,将漆艺与考古学、民俗学、艺术学、材料学等学科相结合,从多角度、多维度深入探讨漆艺的文化价值、艺术特征和工艺技术,为漆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持。
四、漆艺的传承与创新,福建是怎么做的?
福建作为漆艺的重要传承地,其漆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将漆艺作为核心教学体系,建立了众多与漆艺相关的科研平台,为漆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福建地区的几乎所有高等教育美术机构,都对漆艺非常重视,无论是在民间工艺领域还是在学院的创作实践中,漆艺都得到了充分发扬。漆艺无疑是福建文化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广受认可的核心特色。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原名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始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68年的历史,是国内最早期建立漆艺教学体系的院校之一。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学院始终坚守漆艺教育的初心,自成立以来,学院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培养了4000多名工艺美术人才,其中包括众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漆艺国大师、木雕国大师等,他们活跃在工艺美术界的各个领域,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工艺做出了卓越贡献。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的教师们,以多样化的训练基础与独特风格,丰富了漆艺创作的内涵。人物风格、装饰风格、写实风格等作品各具特色,展现了漆艺与不同画种的融合魅力。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的漆艺教学,分为当代艺术语言转化的漆画方向与传统漆艺继承创新的漆器方向,未来将并行发展、相互促进。学院还积极参与各大工程项目,如3820工程的大型壁画、地铁站壁画等,将漆艺融入公共艺术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同时,学院注重产学研合作,将漆艺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漆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新路径。近年来,学院在“一带一路”漆艺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福漆工坊”的品牌项目,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中国的漆文化和福州的漆工艺,取得了重要的影响力,并被国外媒体重点报道。
如今,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积极响应福州市“漆艺之都”建设号召,作为地方高校,学院有责任结合政府文化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教学与科研方向,与时俱进,为漆艺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多贡献。从老一代艺术家到新生代创作者,他们对漆艺的思考与探索从未停止,用漆这种独特媒材,重新组织画面,表达艺术观点,形成新的艺术语言与语境。植物、人物群像、立体与平面结合等多样表现形态,既有注重表现的艺术风格,又不乏装饰痕迹,两者和谐共存,彰显漆艺的多元魅力。
所以,亚洲漆文化圈的构建与传承,是漆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播、交流与融合的结果。它不仅展示了漆艺作为一种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更彰显了亚洲各国在文化上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漆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推动漆艺与现代设计、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让漆艺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亚洲漆文化圈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文化艺术专委会副主任,设计学博士,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曾是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也是V&A博物馆的访问学者,同时还是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闽江学院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