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国美民艺博物馆跨年展「中国年——文化与设计系列展」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02-03 浏览量:167
中国年——文化与设计系列展
Chinese New Year-Culture and Design Series Exhibi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课题项目
展览一:日用皆道:年的艺术
地点:浙江美术馆1/2展厅
Exhibition 1: The Art of Chinese New Year
Exhibition Hall 1, 2 of Zhejiang Art Museum
展览二:张灯结彩:春节的视觉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2/3/5/6/7/8
Exhibition 2: The Vision of Chinese New Year
Exhibition Hall 2, 3, 5, 6, 7, 8 of Crafts Museum, China Academy of Art
展览三:“大过中国年”特展
地点: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余杭瓶窑老街)
Exhibition 3: An Annual Carnival of Chinese New Year
Location: Made in Nature· Folk Arts Center (Pingyao Old Street, Yuhang District)
展览时间:2021年2月6日-2021年3月5日
Date: 2021/2/6—2021/3/5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浙江美术馆展览部/自然造物
协办(按首字笔画排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设计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支持: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总策划:杭 间、应金飞、吴光荣
文化顾问:余世存
策展人:金晓依、张书雁
展区统筹:金磊、吴佳钰、李计亮、杨景淞、林晶滢、仲文
视觉设计:吴炜晨
空间场景设计:王欣
展览执行:李计亮、黄艳、任晓炜、雪润枝、何柳映、马群、毛徐升、罗骏亮
展品管理:黄艳、马群
文字撰写:金晓依、任晓炜、李计亮、黄艳、杨景淞
公共教育及推广:徐元、雪润枝、刘杨、廖垣、洪子又
策展助理:邹露群、孙磊、叶知一、周舒泓、石京艳、石秀文
公教助理:贾毓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它既是自然节律周期交替之初始,又凝聚着民众的家族共识与文化认同,是开启来年生活的新起点。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对自然万物长期观察得来的独特智慧,也承载着人们顺天应时的生活期望与生命理想。
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节已经变了,但仍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节日。传统的事物需要现代的转型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再生。我们希望能为“春节”做点什么,思考其文化含义、新的表现形式以及与当代人的生活关系等。如何将传统中丰富多彩的年俗回到当下,如何让当代的年轻人对“中国年”产生兴趣,将“中国年”过的更有意思,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也是我们主办此次展览的初衷。
本期展览主题:“中国年——文化与设计”,分三个展区:
一、日用皆道——年的艺术,在浙江美术馆展区。在展览中,我们收集整理了传统“中国年”相关的一些文化样本,通过观念、仪礼、器用、娱戏、馈赠五个板块来呈现,对传统生活年俗中的衣、食、住、行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展示与解读,以便让今天年轻的一代人了解传统中的“中国年”。
二、张灯结彩——春节的视觉,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区。展览展出了国内五所院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作品。他们从中国人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将中国传统年俗符号进行提炼创新,创作出了一系列的视觉设计、产品设计、视频影像、交互装置等作品,从年轻人对传统理解的崭新视角,搭建出多个代表中国家庭新年俗的体验场景。这个展区展示的是中国当代视觉艺术的原创力与当下高校艺术教育的知识生产力,体现着年俗文化在新时代的多样性。
三、大过中国年,在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余杭瓶窑老街)展区。自然造物以“发现中国民艺之美,复兴中国传统民艺”为品牌理念,从商业逻辑出发,将中国传统民艺传统的部分保留,用现代设计的方法对其进行再设计。通过搭建平台合作、策划展览等方式,把具有传统手工艺基因的文创产品融入商业平台,将中国传统民艺转化为新价值。本展区以“大过中国年”为主题,展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手工艺进行的田野考察案例与一批新年俗文化产品,反映着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在当今人们生活中的时代现场。
我们希望以新的形式来激活春节,也期盼大家一起参与探讨 “中国年”的当下与未来,思考如何将我们优秀的传统年俗文化进行新的创造与发展,以丰富我们的美好生活。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