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 2025“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获奖作品赏析(第四期)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7-13  浏览量:0

裁判综述——

2025“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帷幕虽落,其激荡的创作热忱与泥土的芬芳却令人回味。本届大赛规模之跃升,昭示蓬勃生态。今年80组精英汇聚太行,这一显著增长绝非偶然。它清晰地映照出中国彩塑艺术土壤的日益丰沃和创作者队伍的活力迸发。越来越多怀揣才华与热忱的艺术家投身于此,传统技艺的薪火传承呈现出令人振奋的生机。选手们七日近乎以“苦行”姿态投入,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角力。最终诞生的作品,是作品背后那份不容置疑的创作激情和对艺术的虔诚敬畏。“在太行山上”大赛已是中国工艺美术界公认的高水准品牌。选手们以泥塑形,无形中也传承着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谱系。其意义远超一场技艺比拼,它更是一个凝聚力量、激发思考、连接传统与未来的珍贵场域。期待彩塑艺术在坚守泥土温度与手工智慧的同时,这份从太行山间升腾的艺术之光,能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史延春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25“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裁判组/裁判




  作品赏析  
吾乡绣娘
作      者:邹奕彤
创作理念:作品原型来自武乡的绣娘石榴仙——抗战时期的“纺织英雄”。她的事迹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里,曾经鼓舞了成千上万的妇女走上以生产支援抗战的道路。小脚的女人上不了战场,她们就组建了村妇救会,组织妇女做军鞋、织米袋、碾军粮、送柴送水。部队打仗,她们就在窑洞里建立茶水站,做好热汤面送到战场。
参赛感悟:此次参赛经历弥足珍贵。感谢大赛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不仅能够深入感悟“太行精神”,更能与全国不同省份的选手们进行思想碰撞与技艺交流,拓宽了视野。同时,组委会无微不至的关照,为我们营造了安心、专注的创作环境,衷心感谢。
薪火太行
作      者:程向博
创作理念:作品以小八路为题材进行创作,代表着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新生代革命战士,高举燃烧着的火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着前方,代表了未来希望之火,回头看向小战士的小黄牛代表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太行人民是革命战士们强有力的后盾,是革命胜利的伟大保障。作品把小八路与小黄牛结合,旨在展现军民鱼水情深,赓续红色基因,传递希望之光。
参赛感悟:我很荣幸成的为2025“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的一员,当得知我可以到现场创作时我是非常激动的,作为地道的太行人,有太多的太行故事要讲述,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更应该用手中的泥巴,来刻画塑造,这些关于太行山的革命故事,用立体生动的造像弘扬太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感谢大赛,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大平台,和各个地方的高手过招,互相学习,大赛组委会严谨、精心安排采风活动,让我们深度触摸太行山的雄浑风骨与武乡的红色脉搏,创作期间,专家们更是从构思到塑形,全方位、多角度耐心指导,每个细节都彰显着大赛的高水准。在这里,泥土塑成的英雄与烽火淬炼的精神,正被赋予新时代的永恒形状,也让彩塑艺术在太行精神的浸润中绽放独特光彩。

小八路
作      者:陈春阳
创作理念:作品取材于在太行山上八路军抗日战争中小八路不忘初心,在艰苦岁月中,红心向党,永远跟党走,充满自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采用一横一坚构图形式,马是构图中的“一横”,小八路是构图中“一竖”,结合自然,在技法表现上采用中国画的大写意,追求泥塑味,采用虚实对比的雕塑表现手法,使整件作品主体突出,给人以浩然正气,一心为国的太行精神。
参赛感悟:通过本次大赛,发扬太行山革命精神,树立正能量、守正创新,用彩塑宣传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优秀文化,更好的传承革命精神,用艺术服务人民。祝全国彩塑大赛越办越好,祝革命老区——武乡人民生活节节高。
山河铸魂
作      者:黄善武
创作理念:作品将太行山脉形态与抗战军人的面容融铸为一体,以山脉雄浑壮阔凸显了太行山作为抗战根据地的坚实厚重,军人坚毅的面容展现抗战英烈无畏的信念。作品象征着太行山在抗战岁月中作为抗战重要根据地的坚如磐石,凝铸中华民族不屈之魂。
参赛感悟:本次大赛将彩塑创作与太行山抗战叙事相结合,实为突破性的文化实践:一方面,以彩塑的传统技艺与现代造型语言重构历史场景;另一方面,对院校教学而言,将晋派彩塑的传统技法与红色主题创作相融合,构建 "传统技艺-当代表达-思政育人" 的三维教学体系,培养青年学子在历史纵深中寻找艺术根脉的学术自觉。
送别
作      者:董晶晶
创作理念:作品源于歌曲《太行山上》中描述的“妻子送郎上战场”。送郎上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同心、军民抗战的经典场景,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真实缩影。它超越了个人情感的悲欢离合,体现了普通民众对民族大义的深刻学悟与无私牺牲精神。作品使用夸张的手法变形人物,通过细腻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传递出离别时的隐忍与坚定。

参赛感悟:很荣幸参加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认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仁。这次比赛不仅缅怀牺牲,更深刻反思战争的创伤。让作品成为无声的警醒,将英雄精神升华为守护和平、珍视人性的永恒力量。


太行丰碑
作      者:
创作理念:作品以巍峨的太行山为背景、以山为骨、以人为魂,通过具象与象征结合的艺术手法,生动再现抗日战争时期太行老区军民英勇抗战和武乡人民支援前线,运送物资的历史场景,致敬太行精神的永恒传承。

参赛感悟:作为2025“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的参赛者,在七昼夜的现场创作中,武乡的每一道山脊、纪念馆的每件文物都化作我刀下的肌理,在泥塑的皱褶里重生。感谢这场艺术与信仰的对话,愿我们永怀敬畏:塑形易,塑魂难。当我们以艺术之名唤醒沉睡的太行记忆,便让武乡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生发出永不褪色的光芒。


太行山上的延续
作      者:韦华城
创作理念:作品以五个人物与一面旗帜构建生动场景,将视角精准聚焦于当代菜市场的鲜活图景。五个人物造型敦实厚重,通过圆润饱满的形体、自然舒展的姿态,以质朴的艺术语言勾勒出和平年代的幸福底色。作品中背后竖立的旗帜,旗尾采用阶梯状层叠设计,线条起伏间巧妙勾勒出太行山的雄浑轮廓与层峦风貌。旗上站立着一只神态悠然的白鸽,既象征着祖国对人民的坚实守护。

参赛感悟:本次大赛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舞台。每一件彩塑作品,都是创作者匠心的凝聚,承载着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大家在创作中尽情发挥想象力,用双手赋予泥土温度与灵魂,将太行的壮美、生活的美好融入作品之中。


鱼水情深
作      者:孙立森
创作理念:作品以“军民共生,鱼水深情”为主题思想,通过“三角视觉构图”(战士躬身接茶、老者持壶倒水、女孩挎篮仰望)构建血脉相连的仪式感,小黄狗的加入,增添了生活气息,增加了画面的活泼感。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战争时期军民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真挚情感,引发观者对那段历史的追忆与共鸣。

参赛感悟:参加这次“在太行山上”彩塑大赛,特别有感触。太行山不光风景壮丽,它更承载了咱们民族一段特别厚重的历史,尤其是八路军在这里英勇抗战的故事。采风路上,看到那些陡峭的山崖、深深的沟壑,还有一个个感人的往事,我一下明白了:我要塑的,不是普通的风景或人像,而是要用泥土把太行山的这种“骨气”和八路军的精神表现出来。


责任编辑:孟   曦

统筹核审: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