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 2025“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获奖作品赏析(第二期)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7-11  浏览量:0

裁判综述——

在历史长河的奔涌中,传统技艺与文化精神如同璀璨明珠,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灵魂。而任何技艺与传统的传承,都离不开现时元素的介入与展现,这是为古老文明注入鲜活血液,是活化和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继承最为有效、生动的手段。“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正是这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创新的桥梁,为文化传承搭建起的具象化舞台。“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自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在多方力量的齐心协力与不懈探索下,从赛事策划组织、作品征集,到评选展示,各环节紧密配合等方面,通过实践过程的沉淀与打磨,大赛已然成为国内主题创作方面的重要赛事,并逐步在同类活动中树立起品牌效应。而本次大赛更是在参赛人数和艺术质量上得到了极好的提升和完善,也为大众百姓所认同与关注,扩大了文化的传播渠道与范围。太行山,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见证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孕育出伟大的太行精神。大赛扎根于此,以红色革命精神为引领,有着独特且积极的示范意义。大赛是难得的实践课堂,青年学子们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在思想与技艺上实现双重成长。本次大赛紧紧围绕主题,将传统技艺表达与红色主题的紧密结合是其重要的特色和亮点,参赛者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感悟视角,生动地诠释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斗争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凝聚着创作者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敬意,是弘扬优秀革命文化精神的生动实践。期待“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在实践与发展中不断深化、完善与提升。期待它继续发挥平台优势,鼓励更多优秀艺术家和青年学子投身到红色文化的创作与传承中来;让太行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鲍海宁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监事长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2025“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裁判组/裁判




  作品赏析  
铁骑雄风
作      者:
创作理念:作品塑造了129师骑兵团骑马杀敌的形象,他们不仅是八路军的精锐部队,更是抗日战争中的一面旗帜,是突破日军封锁线的“尖刀”,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作品采用马头的造型,做了风化效果的处理,犹如战士骑马奔腾在太行山上,马头两侧采用汉代画像砖的手法,将抗战时期的妇女和儿童的形象用线刻的方式呈现出来,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语境、将历史事实与艺术表现融合在一起。
参赛感悟:本次大赛我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展现民族精神,以雕塑刀为笔,以雕塑泥为墨,用纯粹的雕塑艺术语言,将传统艺术手法和现代历史故事结合在一起,刻画出革命英雄在太行山抗战中的精神风貌,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这一次比赛,是一次文化交流也是一次文化传承,是对艺术创作的深切感悟和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我以平常心创作雕塑,以坚定的信念和无限的热情,为时代塑像,创作出属于太行精神的精彩瞬间。

堡垒
作      者:王艺岚、张艾琪
创作理念: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医药箱、绷带、皮箱等物件层层累积,构筑成一座坚韧的“精神堡垒”,象征战火中军民同心、共克时艰的团结力量。底部的太行山石镌刻五角星,既隐喻革命的根基与信仰,又呼应太行山作为抗战重要根据地的历史意义。作品通过磨损的质感与层叠的形态,凝练地表现抗战时期的不屈意志,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这些平凡的物件成为守护生命的屏障,承载着坚韧、牺牲与希望的精神丰碑。
参赛感悟:有幸参加本次大赛,在武乡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们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故事,触摸泥土、沉浸创作。在革命老区精神洗礼中,更深刻理解了“在太行山上”的磅礴力量。衷心祝愿大赛越办越好。

那年十八
作      者:苏小林
创作理念: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八路军小战士战后于土堆壕沟间小憩的瞬间。通过细腻生动的面部表情塑造,将小战士历经硝烟后流露的胜利喜悦与短暂放松定格于作品之中,轻松的笑容成为精神力量的生动注脚。作品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借由对普通战士形象的具象化呈现,深情缅怀先辈们用热血与信仰铸就的光辉岁月。
参赛感悟:非常感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长治市政协、中共武乡县委、武乡县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在红色武乡的短短几天里,通过采风考察,我感受到了先辈们用热血和信仰铸就的光辉岁月,这也为我的艺术创作增添了一份色彩。非常感谢为此次活动奉献的各位工作人员,正是大家的辛勤付出,才保证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圆满完成。衷心祝愿全国彩塑大赛越办越好。

烽火大爱
作      者:赵元亨
创作理念:作品再现了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孤女美穗子的珍贵瞬间。元帅身着八路军军装,身姿放松,美穗子左手握着梨,仰头望向元帅。作品依托历史照片和背景资料,对服装和动态做出一定调整。在丰富的历史资料照片和素材中选择这一题材有一定考虑,不仅着眼于表现宏大历史史实,凸显历史厚重,更通过具体的历史片段来传递人物的温度,诠释中国军人守护生命、追求和平的精神,让观者铭记这段温暖且具深远意义的历史片段,深刻展现出元帅守护和平的精神与伟大的大爱。
参赛感悟:通过本次大赛大家相聚在长治武乡这片红色土地,观览太行雄姿,参观了八路军总部旧址、鲁艺、烈士陵园等红色遗址,实实在在感受到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这次全国彩塑大赛以现场创作的形式开展,全国各地的选手同台比拼,每一步都看得真真切切,是一次切磋技艺的好机会,也是互相学习交流的大课堂,是有意义、独特、高质量的比赛活动,希望彩塑大赛越办越好。

胜利的回眸
作      者:
创作理念:作品塑造了太行八路军战士骑马持枪、疾驰中蓦然回首的瞬间。战马昂首奋蹄,战士身姿挺拔,紧握钢枪。那深邃的回眸,既是警惕后方敌情、守护乡土人民的写照,更是穿越烽火对胜利信念的坚定凝望。作品运用概括有力的大块面塑造,战士与战马凝为坚实整体,体量厚重如大地,充分展现八路军坚韧不屈的意志与扎根太行的力量,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长城。 
参赛感悟:感谢大赛主办方搭建了这么高规格的交流平台,让选手们能尽情展现才华,互相学习。活动组织专业、评审权威,真正发掘和激励了彩塑人才。衷心祝愿我们的大赛年年精彩,影响力越来越大。也祝愿每一位热爱彩塑的同行们,技艺不断精进,灵感源源不断,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好作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做出更大贡献。

山河之哺
作      者:
创作理念:作品以抽象意境的方式塑造了一位太行山母亲哺育八路军将士子女的场景。她低头垂眸,目光满含慈爱,深情凝望怀中的孩子,母亲的乳汁和轻抚的手共同意象化为祖国的江河。作品以诗歌般的方式传递出在战火纷飞年代,太行奶娘用母爱与生命守护八路军后代的伟大情怀。
参赛感悟:感谢大赛主办方搭建了如此专业、权威的交流平台,不仅展现了当代彩塑的蓬勃活力,也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展示机会和成长空间。能与众多优秀的同仁同台竞技、交流学习,是本次参赛最大的收获。最后要感谢专家们对我这件作品的认可与指导。获奖是激励,更是新的起点。我将永葆初心,在艺术创作的沃土上深耕不辍。

不屈之碑
作      者:朱二龙
创作理念:作品以"永恒神性"与"革命血脉"跨时空对话为内核。作品头颈昂举如刺破苍穹,双目眦裂熔铸金刚怒目,胸肌与肱二头肌以斧劈块面雕刻,肩头布料斜裂若战火灼噬,戎装边缘如硝烟蚀刻,布条褶皱堆叠苦难记忆,右手大刀垂地楔入基石,左拳紧握蓄势。裸足筋脉虬结呈抓地姿态,粗粝基座如炸裂磐石,昭示革命根基深扎大地。
参赛感悟:踏访武乡热土,八路军总部遗址内斑驳的弹痕与太行岩壁的铮铮风骨,点燃了我对革命神性的敬畏。创作中,专家们点醒我以不对称的张力凝固蓄势瞬间。感谢大赛让艺术与英魂共振。当最后一凿落下,我听见太行风骨在巨石中铮鸣:这以血淬炼的守护者,必将如星火永耀山河。

责任编辑:孟   曦

统筹核审: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