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意 | 鲁汶大学600周年庆典中的中国印记,钱秀玲紫砂雕塑落成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2-19  浏览量:0

2025年2月15日,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自然科学院四艺大楼内,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此定格。在鲁汶大学建校600周年之际,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潇笠创作的紫砂雕塑《钱秀玲》正式落成,成为首座永久伫立于欧洲顶尖学府的中国女性雕像。

图片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费胜潮,荷语鲁汶大学副校长彼得·勒文,鲁汶大学自然科学学院院长菲利普·穆切斯,宜兴市副市长张达志,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书记郑春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潇笠,钱秀玲奖学金发起者、鲁汶(无锡)创新中心负责人周静女士等近百名中比嘉宾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跨越时空的致敬:

中国女性雕塑首登欧洲学术殿堂谊


费胜潮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二战时,钱秀玲女士冒着生命危险拯救比利时青年。今天,她的雕像落地鲁汶大学自然科学学院,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不仅体现了中比双方对钱女士义举的肯定和纪念,也是两国长期友好合作的生动写照。”他强调,相信中比地方交往和高校教育交流会进一步向前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图片

鲁汶大学副校长彼得·勒文表示:“鲁汶大学坚持推进国际化,乐见中国学生参与其中,愿与各国高校建立和加强伙伴关系和学生交流。”这座紫砂雕塑的落成,不仅是鲁汶大学600周年庆典的重要文化项目,更是中比友谊的象征,承载着两国共同的历史记忆与人文价值。

图片

人道主义精神代际相传:

“钱秀玲奖学金”赋能全球青年


时间倒回1943年,纳粹占领下的比利时笼罩在恐怖中。来自中国宜兴的钱秀玲,凭借其堂兄钱卓伦将军与德国驻比利时军政总督的交情,多次冒险交涉,成功从死刑场上救出97名比利时抵抗军战士。这段尘封往事直到1999年才被比利时记者披露,钱秀玲因此获颁“国家英雄”勋章。  不仅如此,钱秀玲女士更是第一位在鲁汶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籍女留学生。

图片

如今,她的精神以新的形式延续。2024年12月7日,鲁汶大学600周年圣诞庆典上,首个“钱秀玲奖学金”正式颁发。法国-加拿大籍学生Alexandre Isch、瑞士学生Mutési de Torrenté和越南学生Quoc Thang Huynh成为首批获奖者。奖学金发起人周静女士表示:“这不仅是学术资助,更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代际传递。”  

图片


中比合作的民间新范式:

民间力量织就教育合作新图景


“钱秀玲奖学金”的设立,既是对钱秀玲女士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致敬,也是中国社会通过民间力量推动全球教育公平、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这一奖学金由钱秀玲的家乡——中国宜兴的企业家们自发筹款发起,并得到了比利时摩羯基金Jos Peeters博士及GTB鲁汶(无锡)创新中心负责人周静女士的积极推动,最终与鲁汶大学自然科学院合作设立,充分展现了中比民间合作的深厚基础。  
图片
作为一项纯粹由社会力量推动的公益项目,该奖学金源于民间对国际交流、科学合作与人道主义精神的深刻认同。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家和社会组织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态度与国际责任感。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合作已成为推动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科技共享、人才交流的重要桥梁。该奖学金不仅希望为鲁汶大学吸引更多国际学生,也鼓励比利时及欧洲的青年才俊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科技创新、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从而促进未来更多跨国学术合作和社会理解。  

六百年学府的中国印记:

面向未来的文明对话


鲁汶大学成立于1425年,是比利时最古老、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高等学府,也是欧洲顶尖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作为世界学术重镇,鲁汶大学培养了众多杰出人物,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克里斯蒂安·德杜夫(Christian de Duve)和伊利亚·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以及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赫尔曼·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

图片
2025年是鲁汶大学600周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标志着比利时最悠久的学术殿堂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作为世界顶尖学府,鲁汶大学始终致力于推动学术自由与全球人才流动,而“钱秀玲奖学金”正是这一理念的现实体现。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钱秀玲奖学金”的设立尤显珍贵。在鲁汶大学60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这座紫砂雕塑与奖学金项目将共同努力为全球青年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
图片

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潇笠所说:“紫砂的温润质感与学术殿堂的庄重相得益彰,这不仅是艺术品的入驻,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互鉴。”从战火中的生命营救,到学术殿堂的文明对话,中比友谊始终与人类共同价值同行。

图片

责任编辑:孟  曦

文章来源:GTB创新孵化中心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