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 | 刘芳菲: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手工艺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1-11  浏览量:13

2024年11月16日—17日,“手工艺50人论坛”2024智库年会在温州隆重举行。著名主持人、文化学者刘芳菲,在论坛“融汇时尚、彰显文化力量”中,以“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手工艺”为题,作主题演讲。


刘芳菲讲到:去年站在这里还是主持人的身份,今年受才理事长的邀请,在这里做《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手工艺》的一个简短的分享。这次温州之行真可谓风尘仆仆。能前几天有朋友们已经看到了,在新媒体的实践中,我正在做一个冠名节目,抖音的下半年的重点节目——《芳菲的文明之旅山西行——寻访中国古建筑》。
古建选题是我两年前开始的策划。在疫情最为严重、京堂食全部禁止、小区也大部分封闭的情况下,我和我的第一位顾问团成员,在北京空旷的马路上见面。因为没有地方可以相见。我们就在马路上开始了这个项目的创意。在过去的 12 天的时间里,我们做了 10场直播,寻访了五处古建,带着团队二三十人在三晋大地上行走。我曾经跟才大颖理事长很委婉地提出,能否取消我的演讲,因为我没有时间做精美的 PPT,理事长说你就自由发挥吧!所以这个 PPT 其实是半小时前才出炉,比较简陋,请各位多多指正。
为中国古建筑直播节目《芳菲的文明之旅山西行--寻访中国古建筑》创建的话题从 11 3 号创建到今天 17 号,14天内获得了全网大约1.5 亿次的曝光,这是在过去短短两周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冠名节目,并不是一个带货直播。然而当流量来袭,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被观众期待售卖的商品。包括我身上穿的大衣等全网都在搜,说没有找到同款。然后我们接到了中国最头部的旅游公司的邀约,当然我并不是个旅游博主,我还是定义为我自己是一个文化的探寻者。但,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的商业机会。
后来有一家做榫卯结构的公司来找我们,说希望能够把他们的产品跟我们建联销售,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因为我们讲古建筑节目希望做大众普及,而孩子包括家长,并不知道这个结构究竟是怎么卯在一起的,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建筑方面也有很多和节目相关联的一些商业机会的存在,对手工艺者而言这也是未来的商业机会。
我在央视工作期间,曾经做过一个节目叫《流行无限》。我和手工艺的缘分,除了儿时的一些骨子里的热爱之外,还有就是跟我在央视在做这个节目期间认识的很多大师有关。比如说我采访的水晶雕刻大师仵应文先生、勉萨派唐卡的传承人罗布斯达先生,以及苏扇大师王健先生等。我昨天还跟才大颖理事长说,其实中国八大菜系,我还采访了好几个菜系的掌门人,他们也算是一种手工艺吧!炒菜烹饪也算是一门手艺。在这一过程中让我了解到了手工艺人成长的经历、内心的思考。这是我在传统媒体里和手工艺的缘分。
而时代流转,传媒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就像我并没有把古建筑这个节目放到传统媒体做,因为我知道,人们不看电视了。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甚至装修公司的人跟我说,现在年轻人装修根本就不安装电视。大家可以想想家里的电视现在是谁在看?一年开几次?就知道答案了。我们所有的信息几乎是从新媒体小屏中获得的。


大家都知道线上手工艺品的交易取代了线下,各种直播博主应运而生,也极大促进了手工艺品走进寻常百姓家。那么新媒体市场的定位是什么样的?根据我自己在新媒体4年多的尝试,我得出以下结论:快手——下沉市场、抖音——平民市场、视频号——中高端市场、小红书——都市精致女性。

第二问题,鱼龙混杂,普通人难以分辨。举一个案例,今年八月份,我有个动念,想在小红书做一个非遗国风专场。小红书说特别好,说芳菲老师,没有人在小红书做过。小红书有各种贵妇专场,双 11618,但是非遗国风没有人做过,因为他有门槛,需要有人去讲,一般人讲不了,我说我来做。但是我在组这个货盘的时候,我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鱼龙混杂,我都难以分辨。后来有某个品类的产品,我发给了去年参加咱们手工艺 50 人论坛加微信的一些专家,我说您帮我看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她回复说是假的。所以你想想连我都需要很多专家来帮忙把控,那么普通老百姓如何分辨?很难。

这是小红书,小红书已经是电商系统当中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了,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再说说景德镇。景德镇现在的直播电商做得如火如荼我问过一家窑口,我说你们最多卖过多少钱一个单品?他说我们卖过 268,000,在网上一位上海客人买了,而且上海客人还不止买了一件,他说他隔一段就会来买一个贵的。后来我在景德镇走的时候,看到他一个院子里有一栋楼,我说这个楼是谁的?他说是我租给别人的。但这伙人你别碰,他们是做假货的。我说他做假货一年能做多少钱?他说他一年能卖一个亿。我说怎么卖?他就从陶溪川那儿买来之后,在他的直播间里卖。他们有一套话术,说这个东西非常稀缺,你买了之后一定要藏起来,不要给别人看,会引起兄弟纷争,家庭不和,子女分财不均,其实这是典型的骗术。正因为你不给别人看,所以这个骗局才不能被戳穿。但是这样的一个小楼里面的几个人一年能卖一个。我当时就跟我那位景德镇的朋友说,我说你不觉得这是你们景德镇所有陶瓷行业从业者的损失吗?他卖掉一个亿是从你们手中拿走的一个亿,其实是整个行业的损失。然后我看到的电商当中还有夸大其词,编造故事,编造这个产品多么难做,这种是一般的讲故了,还一种就是编造大师的故事。编造作者的故事。我曾经见过一个博主卖东西,编造这位手工艺大师如何悲惨,他为了传承这门手工艺,经历了非人的待遇。后来当我见到那位大师的时候,我问他有过这经历吗?他说没有。但是在新媒体,煽动了这个观者的情绪,说得很悲惨,利用同情心,卖出高价。但是反过头来说,这对中国手工艺是好事情吗?这位大师他在当学徒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从来没有想过将来有一天他的作品是要靠编造自己蹲监狱做牛棚这样的方式来卖出去的吧!绝对不是!但是目前变成了一种不可控的情况。产品不可控,销售的方式不可控,主题的讲述不可控,这是我看到的电商当中的一些乱象。

新媒体电商是一种冲动消费,是快钱文化,要的是每分钟的成交率。这个成交数额决定了下一分钟下一个小时的流量的问题。每个小时截榜单,特别是每个小时的前几分钟的成交额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也理解当我们的合作方是一个完全以利益逐利为目的的群体的时候,他难免出现不实营销、编造故事。甚至我也见过有的大师的作品,每天都在上,每天都在跟观众说是孤品,这不是大师的问题,是销售者的问题,这是一种欺骗。今天你上一个壶说是孤品,明天发现这壶又上来了,大师的名声受损,整个行业的信誉也会受损。

直播电商是一个快钱文化,而我们的传统手工艺是一种沉浸式理解的慢工文化。需要做好这两者之间的衔接需要做好。

这次大会我看到了服装设计师凯瑟琳。我是她的客人,我们相识了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今年我在抖音上给她拍了一条探店视频。这条视频抖音播放量近 100 万。视频号播放量是几十万,在小红书的播放量有十几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为什么?我刚才说了,抖音是个下沉市场,他的客单价天花板是一、二百块钱,但是这条竟然在抖音播放量是最大的。老百姓有这样的文化诉求,你没有提供相关的产品?这件事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观众和客户都是需要被教育的。进行艺术教育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土壤,让手工艺者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关于手工业的商业化转化难点,首先是前置费用。实话实说就是比较成功的 IP,在商业化合作的时候都是有一个前置费用,也就是保底费用。不管销售如何,前期是有个前置费用。但是手工艺者,我们这些大师们,有一些人是拿不出前置费用,所以他只能跟那些不要前置费用的纯佣团队合作,而纯佣团队的IP价值往往是下沉的,所以是一个悖论。我们做的东西是贵的,但是我们跟好的IP 合作,我们没有足够的实力,我们跟不好的 IP 合作,你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比如编造孤品,编造故事,为的是销售。这是我看到的在新媒体合作当中的一个问题,他需要情怀和舍弃经济利益相合作,就是这个是我自己亲身经历之后才明白的问题所在。

传统手工艺的当代性。我今天夏天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看到了一个金匠铺。希腊的传统工艺、古希腊的首饰制造是非常有名的。Lalaounis这希腊本土的头部品牌,他们做了大量公元前古希腊首饰的复刻首饰,公羊头等。大家看这是他现在的作品,非常抽象提炼,有一点点古希腊的影子线条感,但是他们已经做成当代首饰了。

之所以说到这个品牌,是因为这次在希腊小岛上,我去拜访了一位金匠,这是两代人传承的一个店铺,店主说他非常想来中国。我跟他说我说欢迎你到中国,中国会给你很多创作灵感。我在淘宝上顺手搜了几个新中式的耳环给他看,我说你看这是我们做的中国新中式耳环。他回复了一句“太传统了“。我非常惊讶。一个对中国文化向往无比的设计师在看了当下中国的首饰设计,说太传统了!那一刻把我惊到了。当然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他说的不一定都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来自西方的一个视角,认为完全 copy 以前做的东西是没有出路的,他看不上。我看给大家看一下我的好朋友做的作品,灵感来自于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这是学工业设计的一个女孩子将我们的榫卯结构进行了拆解做成当代首饰,但工艺十足。用贵金属和玉以榫卯结构连接,需要将精度控制在一根头发的四分之一也就是0.05毫米。这是我看到的中国风首饰设计上很成功的当代表达。再跟大家分享这个很小的手链。用 4 种规格的银珠进行了无序排列。一眼看它,我觉得他具有当代有一种工业风,也有一种传统味道在里面。一次吃饭,我戴着它,一桌 6 位女士每人下单一条。第二天我去见佳士得珠宝部一位有着十几年珠宝工作经验的女性,她下单了 5 条。我想说手工艺是有出路的,是我们怎么做的问题。如何能够激发当代美学和传统结合的购买欲,这个是手工艺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天说了这么多,是我这一年多在新媒体行业里的个人体验。中国手工艺 50 人论坛是我非常看重的一个论坛,我也特别希望能够在这个场域里跟各位大家们交流、沟通。特别是新媒体电商,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果这个分享放在明年可能就晚了。我有一种热爱、一种责任。风尘仆仆而来,袒露心扉而归,我想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目的。


责任编辑:孙  瑞
统筹核审: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