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 | 邹游:在“手工艺50人论坛”2024智库年会上的开题演讲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1-06  浏览量:6

2024年11月16日—17日,“手工艺50人论坛”2024智库年会在温州隆重举行。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邹游,在论坛“融汇时尚、彰显文化力量”中作开题演讲。


邹游讲到:非常荣幸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邀请,来参加今天这个论坛,刚开始还是非常忐忑,我们在时装设计、时尚领域,可能是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面对这样一个更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手工艺的时候,尽管我们有所涉及,但是可能更多的是把他当成一个记忆库、一个资料库,更多的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做一些工作。


当然,北京服装学院也有工艺美术的一些传统,所以在我们学院,这样一种传统和现代的交织始终在展开。今天,受到很多嘉宾演讲的启发,会让我们站在边界外重新来看自己,对自身正在做的工作有更多的认识。尤其是面对今天融汇时尚这样一个议题,我想也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各位嘉宾做一些分享。正像大家在我的演讲的题目上看到的,我想从技艺这样一个角度来展开。


一、我们先来快速的看一下北京服装学院在做的一个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来自全球五六十所时尚院校年轻人的创作。如果大家仔细的去发现作品的材料、工艺和缝制技术,我们会发现,像刺绣、编织等,包括中国传统的植物染,都是传统技艺,也就是说在今天年轻人的心里边,对传统的理解并没有被遗忘,反而成为他/她们的一把利器。他们正在充分运用这样一种传统的手作手工,就像从刺绣、编织到植物染。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赛(IYDC)是在居庸关长城来做的一场秀。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传统的技艺,在一种新的设计,在一种新的场景中展开的时候,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话语形态,一种新的视觉语言。至少我想各位第一次看到这些作品等图片时候,因其夸张性、戏剧性,可能会心生起一种疑问,一种问题,其实这就够了。为什么这样的东西会在这样一种场景出现,这样一种冲突感带来一种怎样的刺激?居庸关云台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历史传统的文物,它上面的浮雕,一些曼陀罗文图案和佛像,在这样一个场景里边,实际上感受到了时空的压缩,看到了过去和现在的一种融合,看到了一个从今天的视角来讲,已经过去了的历史的一个剖面。在做整个IYDC设计大赛的过程中,在回看这样一些设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技术、技艺特别重要。

中国的造词本身就特别讲究。在“技艺”这组词里边,两个指向非常清楚,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艺术。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无法回避的看到,人工智能对整个制造业、对人生命、生活的刺激和改变,我们整个手工艺在20世纪初所面临机械化复制大生产的时候,实际上这种冲击和我们今天在面临人工智能式的冲击一样,他可能并没有因为这样一个时间的关系,表现出这种变革更剧烈,脱离技术和艺术这样一组关系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在任何时代,人都是特别希望有一种向未来的状态,因为人类的发展正是基于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在这样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人类的技术突飞猛进,呈现的是飞跃的,进步的状态,这个过程当中反映出了一个过程,一个进步的、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就算在这样如此巨大的这样一种科技力量的推动下面,我们发现手工依然存在。包括我跟大家分享的一些年轻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有些人还是会非常的喜欢手做,但同样也有一些人会拥抱机器,拥抱数字化的革命,所以面临人类本身的生态多样性,要非常客观理性的来面对。在这样相互共融的历史时期,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什么?和我们日常生活时的关系是什么?其实是更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


如何把传统的东西做成今天的设计。在这组作品中有不错的呈现,以传统的苗族服饰作为灵感来源,一个研究对象,一个设计的起始,最终要考虑的是今天的审美形态,当代设计师的审美判断力是什么?今天的技术和传统的技术之间的关联性是什么?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在做一些尝试。包括像这种牛仔面料,但它采用传统的蓝染方式来处理的。


二、当我们在谈论设计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很显然我们已经从传统手工进入了现代设计,历史的洪流我们无法去改变,现实就是这样。所以这种改变到底是改变了什么?设计核心的要义,就是所有的造物活动、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其目的是在确定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一种全方位的质量。当我们回溯过往任何时代,历史传承下来的人造物,无疑形成了一种对今天大众审美的提点,对人类的造物在审美品格上的眷恋,所以他是在整个质量上有一个非常高的标准。这一质量又非常清楚地指向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物理品质,一个是文化品质。设计进一步涉及整个生活圈,所以设计造物是和人的生活发生关系的。当然,今天的设计是在创新技术,人类学的结构系统下面在展开自身的思考,也是文化和经济变化的关键要素。

再看手工艺,自然无法回避这样一种社会化的、结构化的关系的推动。我们在面临这样一种结构关系的时候,我们的手作、我们的传统手工艺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如何自处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设计师、作为一个创作者,手工艺艺术家也面临的一些处境和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他是一种共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这样一种共性的问题不了解,很可能我们面临的就是你的东西卖不出去,没有人接受,这是最直白的最浅显的一个判断标准。所以我们如何把传统工艺和设计思维做一个链接,是有必要的!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创作,从艺术作品下沉到这样一种商品,其中的逻辑关系是很清晰的。这种领先性,这种引领性涉及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精神性”只有体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物质形态,或者说就是一种商品之中,如杜威所言,当然是需要取得一种审美性质所必须的形式上的实在性。


今天我们创作实际上是把一种想象的世界转变成一种真实的世界,造物活动最大的价值在于,把一种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品呈现出来。因为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想象的时候,这个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而通过你的思考,你的记忆把他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三维的物体。进而言之,今天这样一种想象的世界又裂变出了虚拟的世界。但是就算是在这样一种虚拟的世界来到的时候,依然特别强调真实的世界,就是我们人真实的生活的场景。所以我们在谈元宇宙的时候,指向的更多的是一种虚拟的世界,但是我更愿意把元宇宙回到我们人类造势之初的这样一些传统中去考量。


三、为真实的世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是我一直特别遵从的一个原则。如果我们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缺乏关注,缺乏投注,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还是略显单薄。包括我们在用人工智能创作新的作品的时候,也不是让人工智能简单的去模仿过去时代的这样一种创作和生产。当然在这一句话里边,其实他已经隐含了所有的东西都在回溯过去,回望过去。所以因为今天这个议题我想在这儿也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就是当我们在谈论时尚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时尚需要和物质形态的时装做出切割,因为实际上不只是服装,其范围可以更广阔,时尚是一种概念,是一种被操作的过程和现象,甚至是一种体制化的结果。其实现在我们说这种流行趋势也都是创造出来的,生产出来的。所以实际上时尚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的标志,我说这样一个观点可能会有很多质疑,我慢慢展开跟大家做一个分析。

时尚,如果我们只是把它看成“快时尚“(Fast Fashion)一个快时尚稍纵即逝的东西,确实,在我自己看来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这样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可能也正在我们的周边发生,在我们的商业系统里边也都能看到。但是我们作为对一个行业的分析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全面的去理解和把握。


时尚涉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时尚是和现代性发生关系的,包括现代时尚和现代主义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生的关系,是在一个时间段一群人这样一种思考的,最后再慢慢发展到大众接受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实际上时尚也并不是特立独行的,它是在一个变化系统当中追求的一种意蕴和思想。


针对现代性,包括针对时尚,有很多人都在做探讨,包括像哈贝马斯,包括像我后面谈到的本雅明、鲍德里亚等等,其实都在谈论,大量的论述都将时尚视为一种决裂,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革新的图示。


时尚的观念可能非常超前,非常刺激,包括我们现在看很多时装设计,有些表达确实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可能这正是设计、正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最重要的一种标准,它就是在探索一种可能性,探索一种未知的一种可能性。


服装必须是在一种现代主义框架里边,它才可能涉及时尚这样一个议题。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时候,我发现海明威在他写作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也秉承的这种原则。所以整个现代主义这一观念,不仅仅是在建筑设计领域,他在文学、在音乐、你比如说像约翰凯奇的《4分33秒》,都是秉持了这样一种现代主义设计的原则。所以从文学艺术这样一种人类社会在进步的过程当中,人类思想的一种凝结物当中,我们当然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演变中我们的技术如何与之匹配的这样一个命题。同时,时尚还有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向性,它和经典正在发生关系。只要我们回望过去的历史,我都不是说国外的历史,我们就说中国的历史,你回到70年代的那样一种场景,你想象一下,你回到80年代改革开放时的这样一种场景,服装一定是无法回避的,最重要的媒介,它就代表了那个时代,它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文化符号(icon)。所以,今天我们研究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服装这一媒介最好的印证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所以服装已经从一种过去的历史尘埃当中慢慢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符号,成为了经典(classic)。


当然从国外的一种影像当中,从人和服装上更是非常清楚地看到不同时代人的这样一种形象,它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时代的人。他/她的着装,他/她的身体语言,他/她说话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时候我再次强调了,艺术作品是获得了形式的实质,它一定是将某种材料融凝了这个时代的先进的技术思考及文化的集聚所形成的结果。像本雅明在讨论时尚,就认为时尚是一种统一了现代城市,并以时间为基础的新制度。在我看来,真正的时尚是能够捕捉住一个时代的文化脉络,同时是运用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所达成的结果。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所以此时此刻对于任何人来讲都非常重要的,你要考量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的生态。所以我提出了“无时尚,不设计”这样一个观点。


四、再谈技艺,我们会发现技艺慢慢会变成一种经验,而这种经验涉及个人的经验,当然也会有一种集体的经验,知识频谱的同频共振是特别重要的,比如说人与人的交流,为什么形成对话?就是因为大家对很多问题、看法注意到了,可能观点不同,但是我们对问题都找到了,这个是特别重要的。在丁尼生看来,“经验是一座拱形纪念碑,光芒从这里闪现,没有到达过世界的边缘随着我的行动而永远地后退。”因为人在进步的过程当中,当你抵达这个边缘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在世界的另外一个地方还是一望无际的。所以这种知识的无限性,世界的无限性,宇宙的无限性,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我们如何冲破自己的边界和边缘非常重要,所以在时代的指数式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依赖新技术,它是多项构成因素并行发展并且相互滋养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了手工艺,包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想用一本书《莎士比亚的科学》来结束我和大家的分享,因为在莎士比亚那个时代,这个世界正在经受一种启蒙的洗礼。那个时候的伽利略、蒙恬等等,有这样一种分析,因为望远镜有了以后,你能看到更远的世界。那个时候莎士比亚的作品当中呈现了很多对宇宙对天体的这样一种想象。所以书中分析就指出,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当中其实受到了科学的影响,所以伽利略的望远镜很可能对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有影响的。

回到我们今天,我们在谈论中国的手工艺,中国的手工艺如何向未来的时候,我认为进步发展是一定的,我们如何坚守自己的这样一种手艺,坚守自己的这样一种精神家园,至关重要。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也不舍得放弃某一点,只能跟大家快速的、粗线条地分享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  瑞
统筹核审: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