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 郑国明雕刻艺术园2021新年研讨会召开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2-11  浏览量:29


2021年2月5日,在惠安郑国明雕刻艺术园,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组织本雕艺园的徒弟,开展新年师徒研讨会,并邀请了惠安县政府领导黄松友,县人才办、雕艺办、文旅局、城联社等相关负责人,以及著名雕塑家刘毅教授前来关怀指导。  



会议围绕两个主要议题:


            1:传统雕艺如何传承与创新                           

            2:如传承人要搭建共赢平台


本文做了部分摘要:

刘毅教授
   中西文化的差异,雕塑风格也就各有千秋。但“美”是中西雕塑的共同追求,我们应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不同的雕塑文化。
中国的雕塑强调神、气;西方的雕塑注重形体的比例、结构、神态、转折。西方的审美观强调直白、明晰、奔放;而中国则强调委婉、内敛、保守。中西方审美观点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上。




郑国明大师的徒弟出手艺人们普遍关注的


   面对如今科技文化发展飞速的时代,传统工艺的发展面临很大挑战,作为专注于技艺的手艺人,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开发出既能弘扬中国文化,又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符合现代人的创新产品







国明大师


 传统木雕的创作,是实践与创新同步的过程。

大部分能够成功的手艺人都是智慧加上时间,加上不断地练习,才能成功的。看似很随意轻松的雕刻技法,实际上有着几十年的功夫基础。技术是需要磨练的。先要有技术,然后才有艺术。手艺人对于技术的磨练是很重视,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在练习技术。我们手艺人每一次创作,手的体验和心理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次都是完全全新的创造的体验。







刘毅教授: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


县领导黄松友:  


   希望国明师徒能继续铭守勤奋智慧匠心精神,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国明雕刻艺术园建设成师徒传承、弘扬工匠文化的示范基地,为惠安雕艺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如果说雕刻艺术园是躯体,

那么各位雕艺园的师徒就是雕艺园的魂,

这样雕艺园便会充满生命力,且不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