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陈清河大师作品展示馆揭牌仪式暨“交响藤铁、艺境新生”——中国当代藤铁工艺学术交流座谈会在安溪举行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10-02  浏览量:0

2025年10月1日,“陈清河大师作品展示馆揭牌仪式暨‘交响藤铁、艺境新生’——中国当代藤铁工艺学术交流座谈会”在安溪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应邀出席,为陈清河大师作品展示馆揭牌,并在“‘交响藤铁、艺境新生’——中国当代藤铁工艺学术交流座谈会”上致辞。出席开幕式并在座谈会上致辞的嘉宾还有中共安溪县委副书记叶睿葆,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金强,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昭扬,中国商业对外贸易总公司原党委书记陈联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黄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安溪县家居工艺商会会长黄连福等。

陈清河大师作品展示馆揭牌仪式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昭扬,共同为“陈清河大师作品展示馆”揭牌。

中共安溪县委副书记叶睿葆在致辞中讲到,尚卿是安溪藤铁工艺产业的发祥地,陈清河大师是安溪藤铁工艺产业的“开山鼻祖”。陈清河大师从创办尚卿竹编工艺厂起步,创立“藤铁工艺”新艺种,培养了一大批行业人才,带动形成安溪藤铁工艺产业集群,为尚卿乃至安溪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演绎了“一个人带出一个富民产业、一根藤条编织出一个百亿产业链”的精彩传奇。实现藤铁工艺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安溪县域特色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于安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委、县政府将始终把藤铁工艺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研发创新、市场开拓、园区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展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动藤铁工艺产业转型升级。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金强在致辞中讲到,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作为福州大学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学院,是培养美术类、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重点院校,是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单位。陈清河大师是我院培养的杰出校友,是母校永远的骄傲。他扎根乡土、守正创新,将传统竹藤技艺与现代铁艺相融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藤铁工艺新门类,为安溪赢得“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的美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期,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光大陈清河大师的工匠精神,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设计与产业之间找到新的生长点,让艺术真正回归生活、服务社会,让藤铁工艺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奏响更加恢弘壮丽的时代交响,让“世界藤铁工艺之都”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在致辞中讲到,陈清河大师不仅是技艺高超的创作者,更是授业解惑的传道者。甘为人梯、倾囊相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技艺传人的同时,重在创新意识的潜移默化。让安溪竹藤工艺以“创新传承”的脉络,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以“跨界融合”的理念,立足藤竹,走向藤铁,最终发展成为支撑一方经济、造福万千百姓的富民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陈清河大师所走过的践行之路,之于安溪,之于福建,之于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无疑为当代工艺美术的转型与发展树立了时代标杆。 “安溪藤铁产业基地”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与安溪县人民政府共建项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有责任与义务持续关注和支持安溪藤铁工艺的转型与升级。非常期待,安溪能以此次展示馆揭牌为契机,加大安溪藤铁工艺领域“大师群体”的培育,梳理陈清河大师的精神图谱,积淀安溪藤铁工艺的文化与时尚元素。以“创新传承”的理念激励进“大师群体”,让“安溪藤铁工艺”这张金字招牌在政府的谋划中深度转型,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繁荣贡献安溪力量!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昭扬分享对藤铁工艺传承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看法。他讲到,陈清河大师作品展示馆揭牌仪式,这是安溪文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对一位为安溪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行者的深切缅怀和崇高致敬。陈清河大师的贡献,远不止于艺术层面和经济层面。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他探索出了一条“一业兴、百业旺”的富民强县之路。他以“传、帮、带”的形式,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乡邻,带动了成千上万的农户投身这一行业,形成了“家家户户搞编织、铺天盖地闯市场”的壮观景象。这座展示馆,它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创业的艰难,要继承和发扬陈清河大师那种“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它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标志着安溪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商业对外贸易总公司原党委书记陈联真回顾藤铁工艺走向世界的对外贸易历程。他讲到,陈清河大师,是从这片深厚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杰出代表,他做的不仅仅是编织竹藤,他是在编织安溪人的梦想,编织一个产业的未来,凝视大师的一件件作品,我看到的不仅是巧夺天工的技艺,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奋斗史,作为一名曾经在商贸战线工作的老同志,我深知一个品牌、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与不易。陈清河大师不仅是艺术大师,更是商贸实践的先行者。他为安溪工艺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通了国际销售的渠道,培养了第一批熟悉外贸的业务人才,他是安溪工艺产业的“开基祖”,也是安溪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一位功勋卓著的实践者。我们继续弘扬陈清河大师那种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诚信经营的精神,让安溪工艺产品行销更广,让家乡的产业更加兴旺,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富裕。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黄维在发言中摘录陈清河大师常说的几句话,重温其授艺育人之道:一是“要创新,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高端借智是个好方法”。2015年5月,我应邀赴福建安溪担任“匠心杯”藤铁工艺创作大赛评委,有幸结识陈清河大师,在大师大力推动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艺术硕士培养需求与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升级需求不谋而合,于是校地产三方共建了“视觉符号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基地;二是“要做绿叶中的红花”。陈大师认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重在文化创新与当代转化,而工艺产业注重市场落地与成本控制。他高度认同“艺匠融合,协同创新”的理念,指出高校学生应成为“绿叶中的红花”,通过教产融合,以创新设计引领产业提升;三是“艺术与实用结合才叫文创产业”。陈大师曾说:“设计要贴近生活、服务民生,艺术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创新也是为了更好满足民生需求;”四是“要体现‘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的特色”。陈大师曾教育学生,“竹、藤、铁材质不同,视觉感受也各异——竹篾柔软、藤条温和、铁质坚硬,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设计法则,实现软硬结合、冷暖互补,能创作出更优秀的工艺作品;”五是“校企合作要做到互利双赢才能持续”。2016年10月,清华深研院与安溪县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教学实验基地,陈大师受聘为校外导师。合作不仅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也推动安溪产业工艺师创新水平的升级;六是“要创办一所安溪藤铁工艺学院”。陈大师认为“世界藤铁工艺之都〞需要一所高水平人才培养院校,要推动新一轮校企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藤铁工艺结合,打造智能家居产业(又称“精装潢工程”),引领产业再次转型升级。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藤铁艺术专委会执行主任、安溪县家居工艺商会会长黄连福以一线实践者的角度,分享藤铁工艺在市场中的创新探索与挑战。他讲到,今天的揭牌仪式,既是对陈清河大师匠心精神的深切致敬,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更是对安溪产品工艺百年传承之路的深情回望与时代的延续。时至今日,我们的行业品种已经从单一的竹藤编发展到多样化,拥有多品种,产业链也更加完美和完善。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我们将在教育领域等方面开展更多工作,培训老师以及设计师,重新考虑如何在这个产业中体现我们的定位,我们要具备守正创新的定力,大胆创新,积极融汇,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回顾安溪藤铁发展历程,我们不能忘记前辈们开拓精神和付出的努力,我们还需要接住这根沉甸甸的接力棒,汇聚成推动我们产业迈向更高峰的巨大动能。

在“交响藤铁、艺境新生”——中国当代藤铁工艺学术交流座谈会上,与会嘉宾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未来,从学术到产业,就藤铁工艺的设计创新、技术突破、市场拓展等话题畅所欲言,既是对辉煌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无限未来的展望。思想的碰撞必将激发创新的火花,智慧的交流必将凝聚发展的共识。


陈清河大师的作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展现了精湛绝伦的技艺,多次获得国家级展览会奖项。

      陈清河大师作品展示馆的揭牌,既是对大师毕生心血的致敬,也将成为展示安溪藤铁文化的“窗口”,成为培育青年匠人的“课堂”,更成为连接海内外客商、推动产业合作的“桥梁”。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泉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邱少煌,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庄南鹏,泉州市城联社党组成员、副主任郑景,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惠英,安溪籍国际著名艺术家、雕塑家陈文令,福建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竹编科原科长叶佳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监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严明,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兼党支部书记吴汉平等,以及安溪县委办、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史志室,县工信商局、人社局、工艺办、工业联社、藤铁工艺中心等单位领导,行业协会代表、艺术界知名人士、藤铁工艺企业代表,安溪县陈清河竹藤编技艺工作室成员以及尚卿镇党政班子成员、各村主干、各学校校长等100余人

责任编辑:张书鹏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