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 学会新闻
动态 | “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及“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在北京举行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9-26 浏览量:0
2025年9月25日,“心向天宇——刘巨德艺术作品展”及“2025中国手工艺术设计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的嘉宾还有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本次展览策展人曾辉,本次展览艺术家刘巨德。开幕式由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主持。

才大颖理事长讲到:非常感谢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曾辉先生的盛情邀约,让我有机会出席并见证这样一个具有时代标志意义的一场联展。从当下工艺美术的时代背景看,可以用“于无声处显惊雷”来表述我此时此刻的心境。尤其是选择以“今日”命名的美术馆展陈,并以“心向天宇”来诠释刘巨德这位艺术大家,之于艺术,特别是之于工艺美术的艺术成就,这让此次展览的寓意更加特殊。
曾辉先生对于传统工艺振兴并活化应用可谓是倾尽心力。过往几年我都受邀亲临现场并感受他一路走来的振兴成果。应该说是小有成就,不仅惠及了行业与艺人,从逐年展陈的作品走势看,至少让传统工艺逐步摆脱了“以守正之名行守旧之事”的窘境。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功德。今天,当我们相聚在“今日”,“心向天宇”,憧憬着工艺美术“明日”的时候,无不感受到策展人的精心谋划。
如果从“材美”、“工巧”、“器韵”、“时宜”的视角回望传统工艺的振兴之路,尤其是着眼于“明日”的工艺美术,“器韵”与“时宜”恰恰是业界同仁们在“今日”亟需发力补齐的短板。“器韵”是文化叙事能力的表达,“时宜”则表现在审美能力的适配。工艺美术的本质是造物,创作的过程中无不体现其叙事能力与审美能力的相互加乘所创造出的艺术语境。没有“器韵”的“时宜”是无源之水、断脉之器,没有“时宜”的“器韵”不过是在重复着昨日的故事。“器韵”与“时宜”的相互成就,恰是刘巨德教授“今日”之艺术作品的惊雷之处。
今天,当我们把两个展览置于一馆同堂的时候,让我们所有来宾,尤其是长期耕耘在传统工艺领域的同仁们,对这场联展的主创曾辉先生、王鲁湘先生肃然起敬。与其说“心向天宇”是对刘巨德教授艺术成就的展示,不如说是刘巨德教授以其自身对“器韵”与“时宜”的艺术理解,为“传统工艺如何当代表达”树立了一个时代标杆。尤其是巨德先生创意、创新、创造的叙事表达与审美情趣,之于文化、艺术、精神完美地融入时代并引领时代,这让同堂展陈的同仁们深受感染、备受鼓舞。
传统工艺不止于“材美”与“工巧”,今天的传统工艺更加注重设计的赋能;更加注重科技的融入;更加注重艺术的涵养,更加注重文化的叙事。工艺美术的核心在于“美”,“工”要为“艺”服务,失去了“美”的艺术表达,就是在枉费材料与技艺的付出。吴冠中先生之于苏绣有过精辟论述与践行;林徽因先生之于景泰蓝所创意的作品历经七十余年,依然光鲜时尚。传统工艺的振兴不能故步自封,需要以“无界”的心境主动而为。不必追求“非遗”的标签,不必无所不能地走向全能,相互加持或许更能彰显工艺美术的本源,这正是2025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展的精妙之处。
非常感谢巨德先生的倾情奉献,其“心向天宇”雄浑之志示范并激励着业界同仁,时刻提醒业界,传统工艺的天花板依然很高,需要同仁们攀爬的路程依然很长。
非常感谢今日美术馆的友情支持,传统工艺的“当代表达、世界表现”是工艺美术“创新传承”的不懈目标,让“艺术生活化”或许是工艺美术重拾人间烟火的必然。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