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 “湾厦1012 × 百师园集团 ·非遗沙龙”绣系列活动在湾厦举办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9-12  浏览量:0

素手翻飞,绣绷微颤,细密短促的针脚均匀地“滴落”布面,呼吸间半轮明月初具雏形,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苏绣“精细雅洁”的特点跃然绢上。

图片


2025年8月30日下午,“湾厦1012 × 百师园集团 ·非遗沙龙”绣系列在湾厦艺术中心多功能厅重磅首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担任首发嘉宾,现场亲自演示首个国家刺绣技术专利邹氏滴滴针法及曾经失传又成功复现的北魏针法“劈针绣”,吸引逾百名刺绣爱好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到场。



图片


该活动由湾厦1012与百师园集团联合主办,以探索“非遗传承+空间赋能+潮流破的独特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年轻新势能,让非遗打破传统展示边界,走进当代生活场景。


图片


首发单元系列共6期,首期活动以“经纬点滴·苏绣的当代性表达”为主题,现场展出邹英姿大师的代表作,从传统题材双面异色绣的代表作《猫戏螳螂》《姑苏人家·牡丹》,到敦煌系列的《飞天》、紧跟时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借鉴了素描、极具当代性的专利技艺“滴滴绣”首件成熟作品《眼睛》,以时间和技法为经纬,编织邹英姿引领苏绣尝试题材革新、理念创新的历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邹英姿6岁随母亲学习苏绣,在继承传统绣法的基础上,汲取绘画、摄影、雕塑等领域的艺术表现手法,风格独树一帜,2008年独创“邹氏滴滴针法,是第一件获得国家刺绣技术专利的刺绣技法,自2011年起,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刺绣外观设计专利92项,设计版权230项。

图片
现场邹英姿与观众深入解读创作心路,赤诚分享每一幅作品背后的笑与泪,真挚探讨面对当下非遗技艺传承、商业化转型、年轻化传播等议题时的困难与尝试。
参与了国际交流的代表作《缠绕》、尝试复原遗失海外隋末唐初国宝级刺绣《凉州瑞像图》为例邹英姿详细解读,刺绣如何成为跨越文化和时代的桥梁。沉浸式捕捉西北文化精髓,她多次从敦煌洞窟艺术中汲取灵感,将敦煌壁画的神韵与江南绣工的细腻巧妙融合,让传统苏绣在当代语境下实现焕新表达如今更携手EP YAYING、FILA等品牌,让苏绣元素跃上潮牌服饰、美妆包装,推动非遗技艺走进年轻消费群体视野


图片
图片

谈及传承,英姿洞察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关注点呼吁社会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支持与理解表示:刺绣始终要保持真心,万物皆有灵性即使是一棵花草也值得我们去尊敬,我们的针线要尊敬每一个所表现的绣制对象强调苏绣的当代发展需在坚守传统文脉的基础上,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融合鼓励新一代艺术家借鉴历史,创作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作品。中国刺绣生生不息,非遗传承才能日日有新“这种常青的状态,是我们当下的时代必须要有的,日日勤拂拭,相信我们的刺绣艺术,未来能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的艺术舞台”。


图片

▲互动环节中,现场观众踊跃向邹英姿大师提问

图片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周雪清现场体验苏绣技艺


百师园集团与湾厦1012作为此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共同发挥了非遗传承与推广的重要载体及赋能者作用,为苏绣等非遗技艺提供了专业的展示与交流场景——既让邹英姿大师的专利技艺、代表作品得以集中呈现,也汇聚了刺绣爱好者、专家学者及媒体等多方群体,有效拓宽了非遗的受众边界;推动苏绣从传统技艺走向当代生活场景,增强大众对中国刺绣文化的感知,为非遗的商业化转型与年轻化传播提供了实践支撑。

图片
图片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工美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