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胥建国:写实雕塑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11-04 浏览量:0
中国现当代写实艺术有多少从业者和作品,很难统计。但从近几十年美术发展状况及各种艺术展览活动出展作品基数看,中国显然已是世界盛产写实艺术作品大国。相较西方,中国现代写实艺术虽起步晚,但却后来居上,势头迅猛,硕果累累。但写实于我,因不是研究对象,少有作品。
《舞蹈》布德尔 青铜 1912年
四十年前上大学那会儿,受影响比较大的是布德尔和亨利·摩尔。前者吸引我的是体现于作品中的节奏、韵律、形体的张力和构筑感;后者影响我的主要是晚期作品,因为早中期的作品造型偏于刻意,形体不够严谨,孔洞与周边体块儿凹凸起伏也不够讲究,但晚期作品浑然大气,有天成之象。特别是代表作《斜倚的人》,经过几十年摸索突破了早期空洞的束缚,直接以两段式或三段式破解形体,构筑出一种回环扭转、负阴抱阳的自然形态。那轮廓与体面的转换、形体剪影与周边景色相互映照,将远古旷野的皓茫之气与历经风雨磨砺的山石之形融为一体,尤其是环绕作品观赏时更能感受到源于自然力的冲击。

《斜倚的人》(一段式) 亨利·摩尔

《斜倚的人》(二段式) 亨利·摩尔

《斜倚的人》(三段式) 亨利·摩尔
那时国门刚启,少有人去研究米开朗基罗和罗丹,更少有人会关注中国传统艺术,人们言谈的内容基本都是西方现代艺术,好像谈自己的传统会显得”土“不时尚,讲西方的传统又显得”旧“不现代。但这都不是让我放下写实艺术转向抽象雕塑的主因。
大三时偶尔翻阅了一本册子,是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撰写的《走向新建筑》,他的理论与实践影响并改变了我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他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前脚刚因创立以功能性、合理性为主的设计理念引发建筑界的追捧,后脚就另辟蹊径开启出后现代和表现主义建筑新样式。他的朗香教堂不仅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更是艺术神来之笔。基于对柯布西埃的崇敬,我不仅把本科期间撰写的一二十篇文论合集,出版时特意取书名为《走向新雕塑》以表敬意,也由此对形态与空间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并决定放弃研学写实艺术,而以抽象语言去探索雕塑之本体。因此,本文对写实艺术的述论只为一孔之见,还望同道指正。

《走向新建筑》 柯布西埃 著 1923年

《走向新雕塑》胥建国 著 1993年

《黄河之子——雷建生胸像》胥建国 花岗石 1987年 洛阳龙门万寿山

《马骏胸像》胥建国 青铜 1994年 北京日坛公园

《李准胸像》胥建国 青铜 2002年 洛阳大学

《红旗插上孟良崮》胥建国 树脂 2013年 山东临沂革命纪念馆

《长征路上的烈士纪念碑》胥建国 树脂 2014年 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
我们今天讲的“写实”一词出于17世纪意大利,而实际展开是在19世纪法国。它产生之初针对的是当时被视为僵化的古典主义和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是画家库尔贝。它倡导表现现实生活,作品针对时弊,揭露矛盾,颇有批判性。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古典主义绘画) 尼古拉·普桑 1638~1639年

《自由引导人民》(浪漫主义绘画) 德拉克罗瓦 1830年

《筛麦妇》(写实主义绘画) 库尔贝 1853-1854年
在我们了解和学习写实艺术时容易将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混淆,实则两者的内涵只有少部分重叠。首先,写实主义是一个单一的概念,现实主义是一个多层次概念;第二,写实主义在前,现实主义在后,前者影响后者;第三,“写实主义”一词是17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贝洛里针对画家卡拉瓦乔绘画风格的称谓,现实主义是19世纪画家库尔贝打出的旗号,是一个艺术运动和流派。第四,写实主义强调以科学的方式描绘事物,显示着科技对艺术的影响,现实主义侧重对现实生活的揭示。第五,写实主义主张通过细节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强调对创作原则和表现方法的遵循。
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进入到20世纪时已蔚然成风,成为一种典型的美学信条,影响了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艺术创作与发展。
它在面对其他新艺术风格流派的挑战过程中,部分写实艺术家坚守了写实主义的信条,也有部分艺术家积极探索写实艺术新的可能性,其中最具影响的是20世纪六十年代末产生于美国纽约的照相写实主义。

克洛斯和他著名的自画像 1968年

查克·克洛斯创作于2000年的“自画像”

《超级市场购物》(照相写实主义雕塑) 杜安·汉森 1970年

《Marilyn》(超级写实主义绘画) Audrey Flack 1977年
西方写实艺术为什么会与科学联姻呢?其实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美在和谐”的观点和追求匀称协调的理念后,对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数学中的抽象逻辑演绎、简练形式表达、对称结构分布等方法都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人体雕刻各部分严格的比例关系等都带着数学的烙印和“黄金分割”的痕迹。

《荷矛者》波利克列特 青铜 高约198厘米 约公元前460-前450年
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列特的《 持矛者》 是一件具有教科书般的作品,通过对人物身体动态的塑造,展现了精确的比例和对称平衡感,彰显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倡导的数的比例。尽管古希腊人还区分不出艺术与科学的差异,会将数学与艺术混为一体,但也正因如此,西方写实艺术从古希腊时期就与科学融为一体,艺术也凭借科学的支撑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马萨乔 《三位一体》侧面透视解析

马萨乔 《三位一体》正面透视解析

维托雷·卡尔帕乔 《圣乔治的胜利》手稿
西方艺术与科学结合达到巅峰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画家为了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不仅借用了透视几何学的焦点透视法,也通过解剖对人体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
到了17世纪启蒙运动后,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局面出现了变化,一方面在微积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点集拓扑学与泛函分析法日趋逻辑化、抽象化,使写实艺术与长期依存的数学渐行渐远;一方面,黑格尔在其1817年出版的《哲学全书》中宣称“艺术的内容就是人们内心的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认为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遵循逻辑思维的原则,趋于理性,艺术作为人文精神的产物,强调形象思维,朝向感性,从而将数学与艺术分离,为艺术脱离科学,揭示和表现精神与情感,挖掘内在心理,探索无极世界开启了一扇大门。
从以上可以看出,科学性不仅是西方写实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评价艺术优劣的一种标尺和标准。虽然今天的艺术探索越来越朝着多元发散,但写实主义艺术作为面对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态度,毫无疑问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不断以新的面容出现在世人眼前。
下文
面对当代世界艺术风潮,梳理中国过往写实艺术,第一个需回顾的是中国现代写实艺术形成与发展,第二个要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写实”艺术的存续及特性。
回眸百年中国美术,尽管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写实艺术从西方引入后也受到同样来自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但其在画坛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因素除了社会需求与时代选择外,与三四十年代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群体对法国学院派写实绘画的推崇,以及五六十年代来自苏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的推广与影响都有着密切联系。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
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前身)创立于1648年,是继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和博洛尼亚美术学院之后欧洲建立的第三所美术学院。它借鉴了16世纪后意大利美术学院的经验,确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准则,提倡创作历史题材和绘制人物肖像,强调严谨的构图、完美的造型、准确的空间透视和细腻的描绘笔法,为法国学院派美术遵循写实艺术道路确立了发展方向。
俄罗斯圣彼得堡艺术学院(即后来的皇家美术学院或列宾美术学院)建于1757年,创建之初学院的教授都来自欧洲,但主要是意大利和法国,他们在教学中推崇的就是写实主义艺术。19世纪上半叶讲授的内容是意大利古典风格艺术,1860年后由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在促使教学从意大利艺术转向法国学院派艺术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艺术朝着写实主义方向发展。而新中国成立之初从苏联学习借鉴的就是这种结合了法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苏联(俄罗斯)写实主义造型体系。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列宾

《女贵族莫洛卓娃》苏里克夫
那么,中国古代“写实”艺术存续状况又怎样呢?我们可以从文化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回顾。
首先,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奠基了文化的重要范畴和观念。《礼记·表记》中对三代文化是这样概括的,“夏道井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所谓夏道,包括夏及之前五帝时代的文化,因为当时神灵观念还没有形成,所以信天命、尊占卜,巫术盛行。但夏“尚朴”,人的生活简朴,艺术纯真。殷人尊神、重巫、尚鬼、事鬼,当时虽已有礼却先鬼后礼,鬼神和巫术主导着文化,人的情感沉郁,造型抽象。周人尊礼、重民、尚德,虽然也事奉鬼神,但敬而远之,主导文化的是礼,人逐渐现实,艺术也趋于多元。

《女神塑像》(正面)牛梁河红山文化出土

《女神塑像》(侧面)牛梁河红山文化出土

《红陶人面像》甘肃省博物馆藏

《红陶人头像》甘肃省博物馆藏
从艺术形态看,距今5000年-5500年的牛梁河红山文化出土的“女神塑像”造型逼真,结构也都符合真人的样子,堪称中国最早最具“写实”意味的人像雕塑。而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新石器时期的“红陶人面像”、“红陶人头像”,以及距今约4300年-3800年前的陕西石峁城址出土的“陶鹰”等,也从不同地域印证了古人模拟物象,追求真实的努力。

《陶鹰》陕西省石茆遗址出土
整体讲,尽管夏商两代文化敬天信鬼,造型艺术充斥着抽象的形态或狰狞可怖的纹饰,但作为表现手法之一,模拟真实物象的方式也一直运用于造型艺术。譬如商代的“大禾人面纹青铜方鼎”和“青铜人面盉”。前者塑造的人面,宽额高颧,圆脸肥耳,很接近写实;后者盉盖上塑造的面带微笑的人像,浓眉、大眼、蒜头鼻、厚唇,形象很有个性和特点。

《大禾人面纹青铜方鼎》湖南省博物馆藏

《青铜人面盉》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周朝以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取代商朝“神鬼世界”后,人的意识开始转向现世,至战国时,秦通过变法和推行强国弱民、奖励耕战等政策,彰显出的求真务实精神不仅使秦扫六合统天下,也贯彻到了包括阿房宫、长城、驿道和陵墓的建造中,由此也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军阵
但是,如此规模浩大、气势雄伟、制作精细的兵马俑,用我们今天的写实概念去审视算“写实”艺术吗?如果算,与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及中国现当代写实艺术又有什么不同?

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跪射武士俑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秦兵马俑是“写实”雕塑,但它又不同于西方传统写实雕塑和中国现当代写实雕塑,这种不同不仅在于其功用、目的是作为随葬品在阴间佑护帝王神灵,也源于中国古代既没有“写实”这个词,没有“写实主义”那样的概念。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将军俑(局部)
“真”字在甲骨文中从鼎,从人,取人以鼎煮食之意。本义指美食,后引申指本质、本性,再后才引申为真实。而“实”字《说文》释曰:“富也,“《小尔雅》注曰:“满也,塞也。”《素问·调经论》讲的更明了:”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由此可见真与实的不同,真是本色,实是本体;求真即求“是”,求的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而实则不一定是“是”,因此才会有”实事求是“之成语。至于”真实“一词,最早可见于汉·荀悦《申鉴·政体》“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将军俑(局部)
所以,我们用当今的”写实“去对应包括秦兵马俑在内的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用西方写实艺术那种精确的比例和结构来比对,显然会出现错位,这也是中西和古今审美存在的差异性。如果我们不能从中国本土哲学思想、审美意识、造型观念等方面理解自己民族的艺术,不仅很难认知秦兵马俑蕴含的艺术价值,也更难理解唐代绘画《五牛图》、五代十国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表现出的”写实“,以及龙门石窟奉先寺金刚力士身躯展现出的力量。

《五牛图》(局部) 唐代 韩滉 故宫博物院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十国 顾闳中 故宫博物院藏

龙门石窟奉先寺左壁金刚力士像
如果一定要从时间上与秦接近的古希腊、古罗马在雕塑上做一比较的话,大致有两点不同,有一点相近。
第一个不同是创作出发点和目的。秦兵马俑的制作目的是基于帝王希望自己灵魂不朽及封建“事死如事生”观念,仿真复原威武浩荡军阵是为了在阴间继续佑护秦始皇。古希腊雕刻源于“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一方面要按照人的样子造神,一方面还必须把神塑造的尽可能完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希腊艺术家们借助了数学、几何学,以精确的比例创造出了和谐、静穆、典雅、高贵的作品,并赋予了作品社教功用。

《宙斯》(波塞冬)约公元前460年-前450年 希腊考古博物馆藏
古罗马艺术家在继承古希腊雕刻技艺过程中,并没有继续像古希腊雕刻那样为了达到完美去追求共性,而是在塑造过程强化人物个性,这一点与秦兵马俑在群体中保持个体特征有相似之处。当然,古罗马人与秦人这种艺术近似背后是源于两者都以农业为主,勤劳务实,英勇善战;都对祖先饱有崇敬之心,中国古人”事死如厚生“,会厚葬、置坟、建墓、造陵祭拜,古罗马人为了纪念缅怀祖先,会把故去先人的面容翻模留下来或制作成雕像置于棺椁之上、摆于厅堂之中。两者虽一地下一地上,然而纪念缅怀之举同为民族之风尚。

《古罗马石棺》卢浮宫罗马馆藏

《高发式的女人》 大理石 公元90年 罗马古堡博物馆

《卡拉卡拉胸像》(局部)大理石 公元212年 国立拿波里博物馆藏
第二个不同是创作手法、用材及加工工艺。秦兵马俑采用的是“归类复合法”,先归类,再把不同类的形打散重组,即确保军阵的整齐划一,又使单个人物各具特性;古希腊雕刻采用的是“优选组合法”,将人体符合美的标准的部分取出,经过重组形成一个完美的形象。秦陵位于渭河平原,以土塑像,烧陶成型,置于地下;而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刻则以石为材,成品后依用途和需要,或依附于建筑或独立于室内室外环境。两者一求私密性,一展公共性,对各自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勒留纪功柱》建于公元180-193年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
结语
综前所述,写实作为艺术家认知世界的一种态度和表现手法,过去、现在存在,未来仍会持续存在。不同国家、民族或不同艺术家群体观察、描摹、再现物象的审美角度及目的不同,必然会存在具体表现和方式的差异,但差异形成的互补反而会更好地丰富写实艺术的内涵与外延。
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结合在充分展现写实艺术特色同时,丰富了作品的思想性,也具有了现实针对性。
写实艺术最大的特点是与科学结合,科学性不仅是其主要的艺术特征,也是评判写实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
写实艺术的未来是否会继续依靠科技新成果去推动,是否会在精细基础上再精细,不仅会受到其他艺术风格流派的持续质疑,也是写实艺术家要面对并思考的问题。
中国古代“写实”艺术有着不同于西方写实艺术的本土特色,艺术创作过程主要依靠的不是科学,而是对事物真实性的感知,是对物象高度提炼综合后做出的复合。
相信随着对中国本土“写实”艺术的深入挖掘整理,一定会对当代写实艺术有所补充,会为未来写实艺术破解对科学的依赖提供新的思路,丰富当代写实艺术内涵,拓展当代写实艺术之外延。
胥建国,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理论家、教育家。1962年生于河南洛阳,祖籍山东。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索象臻境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