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王颖生:壁画修复和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09-05  浏览量:82

20世纪以来,不同门类的艺术家通过多面向、多维度的创作实践铺陈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美术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为当代美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美术进程的推进,当下的美术创作应该围绕哪些问题展开?如何结合创作实践具体地把握这些命题的文化意涵?美术创作怎样才能实现对中国意韵与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围绕这些问题,《美术》杂志社融媒体中心将陆续推出系列专题视频,旨在通过呈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取得一定成果的美术家的观点与作品,由点及面地梳理、总结破题之道。本期特邀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就“壁画修复和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与应答。
王颖生:人类进入多元时代,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数字科技也进入壁画领域,对此我是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如今,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地铁、车站等建筑内做固定壁画的时代已经远去,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绘有壁画的宫廷、官衙等非常庄严的公共建筑也逐渐消沉。


袁运生《泼水节—生命的赞歌》


如果更多人真正地介入数字壁画的探索,这将是一个新艺术样态的开端。例如,以数字形式放映的广告壁画,既能愉悦公众心情,也能起到公共艺术的美育作用,同时兼具商业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张开怀抱,迎接新艺术样式的到来。



敦煌壁影——壁画与数字艺术展

杭州西湖畔3D演映数字敦煌壁画


利用数字技术对艺术品和文化遗产进行扫描与还原是保护文物的有效方法。例如,宫廻正明早年曾对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进行扫描,巴米扬大佛被炸毁之后,现在可以对其进行数字还原,这让从未见过大佛的人找到了希望,至少巴米扬大佛在原有位置上会有一个具体的数字化呈现。


巴米扬大佛原貌


被炸毁后的巴米扬大佛


宫廻正明修复的巴米扬大佛壁画


随着时间的流逝,对风吹日晒、日月侵蚀,快要褪去颜色和形象的文化遗址进行扫描之后,将来可以对其进行数字还原或数字修复。例如,通过3D打印技术,或者是更精密的喷绘,对文化遗址进行一个技术化的呈现,这就是科学给艺术带来新的生命。



利用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扫描

莫高窟386壁画修复前

莫高窟386壁画修复后


我接触过很多古老的壁画,会对它们的保存、保护与修复提出一些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有丰厚的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十分缺乏修复人员。没有一件艺术品是永恒的,因此,文物修复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保存而言是一件大事,所有修复人员须竭尽全力,利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尽可能地延长宝贵文物的艺术寿命,这是功载千秋的工作。



王颖生授课

王颖生带领师生考察中国古代文物遗存

壁画修复过程

王颖生,199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03—2004年被国家基金委选派至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梅里尼可夫工作室访问学者,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
作品曾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北京首届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青年艺术家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进京展获奖作品,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代表作有《苦咖啡》《踱步》《大学》《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香港回归》《万国来朝》《中国京剧—徽班进京》《午门誓师》等,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奥委会、北京市文史研究馆、深圳美术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出版《走近画家·王颖生》《中国画坛·60一代·王颖生》《开物——王颖生水墨作品集》《北京史诗·重大历史题材中国人物画·午门誓师》《华严寺、善化寺、灵岩寺三寺壁画再造》《规范与沿革——中国古代寺观壁画理法研究》等多部专著及合集。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美术杂志社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