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 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之路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11-02  浏览量:0

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历史上,勤劳智慧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卓越的工艺美术技艺,如篆刻技艺、剪纸、蚕丝织技艺、云锦织造技艺、宣纸制作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等均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成为全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作为融汇了江南传统文化和近代工商业文明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上物产丰饶,山水清嘉,人文积淀深厚,百工技艺之人亦多聚集于此,传统工艺积淀深厚、品种丰富、风格独特,嘉定竹刻和露香园顾绣等工艺享誉天下,领一时之风骚。截至今天,上海共有南翔小笼馒头、六神丸、周虎臣毛笔、曹素功墨锭、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上海绒绣等19项传统工艺进入了《传统工艺国家振兴目录》,63项入选《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图片

婴童鞋 宫喜 3D打印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工艺美术在保护、发展、创新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利用工业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产品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以手工劳动为特征,与农业文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传统手工艺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传统工艺美术下一步如何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有人认为传统工艺美术已经过时了,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全盘否定和彻底摒弃;又有人认为传统工艺美术已经尽善尽美,只要一切复原古人的方式,不需要再进行改进和创新。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如何发扬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精神,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成工艺技术的提升,追求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发展,成为摆在传统工艺美术从业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其实习总书记早就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和新发展,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作为工艺美术工作者,必须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不能搞全盘否定,也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和发掘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价值,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图片

狮涵·美光 3D 打印

一、要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转化,就是要做到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
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就是既植根于中国国情和实际,从传统的文化沃土之中汲取资源,寻找启迪;同时,又要用开放包容的胸怀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融汇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其实,中国传统工艺美学中有很多精华,即使跨越千年,依然能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强烈的生命力。如宋瓷和明代家具“精洁雅素”的风格和西方现代设计的极简主义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著名建筑设计师赫尔佐格在设计鸟巢时,也参考了中国传统瓷器和家具的“冰裂纹”式样。而目前传统工艺美术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少传统手工艺品或是只有表面的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没有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传统文化要素运用过于生硬,只强调形式的借用,却没有核心的内涵,导致做出来的产品不伦不类,很难寻觅和体味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神;或是过于强调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只强调单纯的技术手段,导致做出来的产品千篇一律,失去了细致、精湛的技艺表现和个性,缺乏浓郁的人情味,这些都是没有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的后果。
图片

仕女 黄松坚

目前,全世界已经处于后工业化时代,市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趋势,独具特色和个性的传统手工工艺符合这一潮流,但并不是要简单地回到过去作坊式的生产,而是要借助工业化、数字化生产手段,以及新的互联网媒体传播手段,构建工艺美术生产、品牌、策划、营销的新模式,形成新的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模式和格局。比如说在制作上,要在继承传统工艺程序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将手工制作过程渗透到机械制作之中,在提升传统工艺美术艺术作品制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又比如要探索如何引入3D打印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最终要符合市场的需要。再美、再纯粹的工艺美术作品也要服务于市场和大众,否则再好的作品、工艺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探索市场营销方式方面,李子柒式的具有个性和民族特色的营销风格,就是一种可操作性的尝试,同时也指出了传统工艺美术下一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
近年来,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亲笔遵循“画须大雅,又入时眸”的原则,研发制作《朵云诗笺》系列、花笺楹帖等木版水印纸笺类产品54种,赢得市场广泛美誉度,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淘宝天猫店、抖音店的销售突飞猛进,很多产品成为网红爆款,就是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的典型成功个案。嘉定竹刻协会上线“竹匠网”,以嘉定竹刻为核心,进而覆盖整个竹产业链,发展网络交易,引入微拍、众筹等用户体验度较高的艺术品互联网交易形式,为推广竹刻艺术服务,为提升嘉定竹刻的艺术地位和市场效应服务。又比如上海绒绣与青海果洛藏族银饰锻造工艺合作的化妆盒系列,既为上海传统工艺水艺拓展出了新路,又为当地的精准扶贫作出了巨大贡献。类似这样的经验都非常值得推广。
图片

篆刻 上海江南书院

二、要实现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转化,就是要做到发扬工匠精神,坚持以人为本。
近年来,社会上逐渐开始重视“工匠精神”,其实工匠精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约在100年前,以朱启钤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编纂中国传统工匠传记,命名为“哲匠录”,认为“凡于工艺上曾著一事,传一艺,显一技”,便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可以“哲”字“嘉其称”。中国古代官方造作,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为保证物品质量而勒令工匠刻其名,时称“物勒工名”法,《吕氏春秋·孟冬记》曰:十月,“工师效功,陈祭器……比工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比行其罪,以穷其情。”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工匠们自古以来就敬业认真,在自己的行业里精益求精,求索专注,堪称“哲匠”之典范。在新的时代,就要发扬光大传统的“哲匠”精神。要发扬“哲匠”精神,就是要反对粗制滥造,反对只顾眼前利益,盲目追求当下短暂的利益,只为一时的需求赶时髦、追时尚,而是要树立“精品意识”和“流芳百世”的创作意识,坚守文化责任和强调社会效益,始终坚持以质量为先。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专门开设传统艺术修养课程,聘请书画家讲授传统书画理论、品评作品、示范技法,同时也聘请传统笺纸研究专家讲课,增进新一代传承人艺术修养,加深对传统制笺文化、工艺的领悟。这些都是塑造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手工艺也许受到新技术的冲击,但是之所以其价值不会消失,就是因为传统的工艺美术,不仅有使用价值,更有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手工艺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最大区别在于手是人的一部分,而人是有感情的,而机器则是只是机器,没有感情。手工艺品也许做得不尽完美,不尽科学,但是工匠会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作品手上,通过灵巧的双手,通过精益求精的探索,赋予工艺品美与感情。所以今天强调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强调技术的完美,更关键的是要重视作品的个性化和情感化表达,让消费者得到更为完美的艺术与审美体验,获得更多的情感上的满足。



图片

冰裂纹双耳炉 陈坛根

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在今天,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才是这一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时代的特征,也是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门提到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同年,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门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上海也推出了《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但是这些项目很多或是仍限于家族、师徒传承,或是制作流程仍停留在“原生态化”的生产和制作基础上,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创新。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打响文化品牌,对于弘扬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主动参与之外,每一个从业人员也都要在这一过程发挥自己的力量。一方面积极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继续发扬“哲匠”精神,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现代创新意识,重视科技力量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坚持市场走向,通过创新营销来实现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价值的传递,不断提高作品和产品品质,培育出一批有着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工匠和著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得到新的应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新需求,由此来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复兴,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