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毡是一种用羊毛纤维制成的天然织物。手工制毡工艺是人类最古老的纤维处理技术之一,早期多用于制作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品,如地毯、靴子、帐篷、包、衣物等。近年来,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开始挖掘羊毛毡的非实用功能及审美价值,将其应用在时尚领域和艺术领域等。同时,随着国内手工艺风潮的兴起,现代羊毛毡艺术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由于其材料特性,羊毛毡艺术能表现出复杂多变的肌理效果,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Claudia Hoffberg作品
羊毛毡是一种用羊毛制成的天然织物,手工制毡工艺是人类最古老的纤维处理技术之一。羊毛纤维通过毡化后具有结构紧密、防潮防风、抗震保暖等实用功能,早期多用于制作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品,如地毯、靴子、帐篷、包、衣物等。同时,手工羊毛毡织物也是千百年来游牧民族文化与情感传递的重要物质载体。羊毛毡工艺取材相对便捷,且具有无需纺织缝接、一体成型的特点。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羊毛毡制品脱离了原本产生和依存的背景,其原有的功能优势逐渐被现代工业产品替代,已不再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但在近年来,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开始挖掘羊毛毡的非实用功能及审美价值,将其应用在时尚纺织领域和艺术领域等。使古老的羊毛毡工艺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在西方国家,羊毛毡艺术作为一门重要手工艺术一直在蓬勃发展着。近年来随着国内手工艺风潮的兴起,现代羊毛毡艺术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现代羊毛毡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肌理表现,无论是在制作的过程中还是在最后的视觉呈现上都给人以美的触动。由于其材料特性,羊毛毡艺术能表现出复杂多变的肌理效果,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羊毛纤维材料本身就具有其特殊的肌理形态,它们在形状、疏密、大小、颜色的差异下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Lidwina Charpentier作品
点通常给人轻快、跳跃的感觉。连续排列且大小交替变化的点,还能形成很强的节奏感和运动感。羊毛毡材料由于特有的触感属性,其点状肌理能带来不同于其他材料的心理感受。羊毛毡艺术中的点状肌理有多种形式,它们有些是毡化工艺前期就预设的,也有些是毡化完成后人为加工出来的。点状肌理在羊毛毡艺术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不同的数量、形状、颜色、大小以及不同的组合方式出场,影响着作品的艺术表现。羊毛毡艺术作品
根据羊毛毡艺术作品中点状肌理的形态,笔者将它们大致分为平面的点和立体的点(由于羊毛毡的材料特性,平面的点与立体的点是相对而言的)笔者定义羊毛毡的肌理中平面的点主要通过其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区分来确定其“点”的概念。这一类型的点状肌理通常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给人直观明了的视觉感受,同时具有羊毛毡特有的毛躁感。而立体的点主要通过其与画面周围起伏高度的区别来确定其“点”的概念。立体的点状肌理相对于平面的点状肌理而言,能给观赏者带来更大的触觉刺激。艺术家Lidwina Charpentier曾在阿纳姆的毛毡博览会上展出过他创作的一幅完全由立体的点状组成的羊毛毡艺术品。密密麻麻的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以蓝、白色为主,辅以少量的黑色,不禁让人联想起北欧的极地风光。这些小石子一般凸起的点状物由白色羊毛纤维若隐若现地包裹着里层的蓝色毛毡,一部分为完整状态、另一部分为被挖空的形态,挖空的部分露出了里层的蓝色与黑色毛毡。凸起的点与挖空的点结合排布之下给作品带来一种会呼吸一般的生命活力。艺术家通过点的排布、形态、颜色所形成的特殊肌理为观者营造出了视觉、触觉、温度的多重感官体验。Jorie Johnson作品
在羊毛毡艺术中,线状肌理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它可能是一个连绵隆起的造型,也可能是一个毡片的截面,有时它是羊毛毡的形体产生的,有时它则是羊毛纤维的颜色所描绘的。同时,由于羊毛纤维本身就是一种线形材料,在羊毛毡作品中不同颜色的羊毛纤维叠加之处天然就分布着复杂交错的线状肌理。换句话说,线状肌理是羊毛毡艺术的基础肌理。根据羊毛毡艺术作品中线状肌理的形态,笔者将它大致分为平面的线和立体的线,上述的基础肌理就属于平面的线。由于毡缩效应,羊毛毡中平面的线细看之下都呈现一种波浪形,没有绝对平滑的线,这也是羊毛毡艺术的一大特色。由于羊毛纤维的特性,羊毛毡作品中平面的线通常不以坚硬、锋利的形态出现,更多的是毛糙、扭曲的线形,更加具有朴实、原始的生命气息。而立体的线状肌理在羊毛毡作品中主要是通过其与画面周围起伏高度或空间的区隔建构出来的。如图作品就是利用毡片的截面制造了立体的线状肌理。相对于平面的线,具有体积感的线使该作品更加具有触觉感官刺激。在热情洋溢的红色衬托下,立体线条上至下由平直到扭曲,从稀松到拥簇,这些有机线条产生了强烈的动态感,构成了一幅热烈活泼的画面。克拉特里克·沃特斯的针毡肖像作品
羊毛毡艺术中的面状肌理有其鲜明的视觉特征。由于羊毛毡的材料特性,羊毛毡艺术中的块面交接之处通常过渡柔和,呈现一种水彩晕染般的质感。艺术家Jorie Johnson在他的作品“View from Train Window Carpet Series:Orange Dusk”《火车窗外的橘色黄昏》中利用羊毛毡的面状肌理营造了独特的画面氛围。画面主要由橘色、浅黄色、深棕色、黑色等四种颜色的块面组成。在色彩明度相对较高的橘色、浅黄色区域布满了深色的斑点和细小纹理,而在颜色阴沉的深棕色、黑色区域则穿插着细条的白色、黄色、橘色等浅色羊毛毡纤维。亮色的部位浑浊不清,暗色的块面泛着杂光,加之画面不同的色块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使得整幅画面散发出一种阴郁沉重的气息,让人联想起当今被工业废气严重污染的城市和地区。俞其榕作品
根据使羊毛毡化所采用方式的不同,羊毛毡的制作方法主要可以分为湿毡法与针毡法,不同方法制作出的作品所呈现的肌理效果也不同。湿毡法是将温热的碱性液体加入羊毛中使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张开,并加以外力摩擦、揉搓使羊毛纤维互相缠绕最终毡化在一起的制作方法。湿毡法也是传统的制毡工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相对于针毡法,湿毡技法具有更高的毡化效率。湿毡技法做出来的羊毛毡作品表面肌理较为细腻,色彩层次过渡自然、柔和,易于产生朦胧、梦幻的效果。针毡法是在不使用水的情况下使羊毛毡化的方法。针毡技法最重要同时也最特别的工具是戳针,戳针外形细长,针柄较粗,针头扁长,在针头的两侧均匀分布着数个特殊凹口。针毡技法的原理正是利用戳针的这些特殊凹口在针头不断的戳刺进出过程中捕获羊毛纤维并带动其里里外外的纠缠摩擦,同时使羊毛表面的鳞片互相牵引在一起。针毡技法根据创作者对于毡化程度的把控(也就是戳刺次数的控制),可以制作出紧密结实、边缘清晰的造型,也可以制造出纤维蓬松,散乱飘逸的肌理效果。羊毛毡湿毡作品呈现效果
现代羊毛毡艺术的肌理形成于制作工艺、手段与材料。不同形态的肌理在羊毛毡艺术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且在羊毛纤维的材料特性影响下,有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肌理效果。羊毛毡艺术的肌理在形态上呈现出毛糙、扭曲的特质,具有原始质朴的气息。而在颜色上则具有过渡自然、层次丰富、色块之间边缘柔和的特点。现代羊毛毡艺术在国内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但羊毛毡工艺作为生产技术是中国自古有之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的现代羊毛毡艺术会逐渐繁荣兴盛,温暖、质朴、梦幻的羊毛毡艺术能给现代人的生活带去更多的心灵抚慰。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