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 中国经典刺绣之美——打籽绣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07-15  浏览量:0

打籽绣,作为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之一,主要运用于苏绣,是点绣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技艺,亦称为“打籽”。这种刺绣手法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在蒙古诺因乌拉东汉墓出土的绣品上首次发现其踪迹。打籽绣以其装饰性强、坚固耐用的特点而著称,适合绣制图案精美、细节丰富的作品。


刺绣过程中,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情感,每一粒“籽”都是对古老工艺的传承和对美的追求。打籽绣的绣制顺序通常是由外向内沿边进行,要求子与子的排列均匀,而打籽小结的打法据说有二十多种,这体现了刺绣工艺的复杂性和匠人技艺的高超。


打籽绣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称呼,如“环绣”、“豆绣”、“芥子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结子绣”,民间则俗称“打疙瘩”。“籽”字在此处与“子”字谐音,形成了这一工艺的别称。


这种刺绣手法在局部使用时,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成为刺绣作品中的灵魂。例如,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平金打籽绣凤凰牡丹琵琶襟坎肩”中,就可以看到打籽绣的精妙运用。而在满地打籽的作品中,难度不仅在于针法本身,更在于每个线结的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致密,这对刺绣者的技艺是极大的考验。


在苗族刺绣中,打籽绣同样是一种常见的传统针法,与堆绣和双针绣一起,展现了苗族刺绣的细腻与精致。苗族的打籽绣,每颗疙瘩都像刚露头的蘑菇,整齐排列,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清代的石青色缎地打籽绣蝶恋花八团女褂,是打籽绣在贵族服饰中的典型应用。这件褂子以石青色缎为底,圆领对襟,下摆饰有八宝海水江崖纹,整件袍服共彩绣八个团花,其中双肩、前胸、后背处以打籽绣绣有蝶恋花八团纹样,展现了富丽端庄的贵族气质。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朴琢设计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