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专家名师 > 作品欣赏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欣赏 | 砖雕之美,妙不可言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3-01-04 浏览量:
149
中国的美,无处不在,
在雕梁画栋、恢弘大气的皇宫,
在曲折幽深、素净淡雅的园林,
在青砖灰瓦、雕刻精美的民宅。
每当你步入其中,就会发现:
最让人感到惊艳的往往是那些寻常生活中
被精心雕刻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
古人云:
“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
”。
雕刻,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工艺,
工匠们在木石砖瓦上雕以图案、花纹,
雕刻方法复杂多样,
风格古典而清雅,
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清代钱泳曾在《履园丛话》中说:
“大厅前必有门楼,
砖上雕刻人马戏文,
玲珑剔透。”
凡有古建筑处,
都能看到砖雕的身影。
砖雕俗称“硬花活”,
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
它是以砖为基本材料,
由陶艺、石雕等工艺发展而来,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应用,
从而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砖雕艺术。
砖雕历史
四川汉代车马图画像砖
砖雕的起源可追溯至东周的瓦当和空心砖,
汉代发展为画像砖。
北宋时形成砖雕,
成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
明代砖雕由墓室装饰发展为建筑装饰,
雕刻的内容更加丰富,
技艺也有所提高。
清代是砖雕艺术的巅峰时期。
紫禁城墙面夹柱的通气孔也都使用砖雕,
镂雕花鸟图案,
牢固而美观,
且利于空气流通。
我国民居砖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由于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
各地的民居砖雕在风格、手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徽式民宅
晋商大院
江南民居砖雕风格纤细、刻工精良,
空间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富于文人趣味。
北方砖雕构图丰满、纹饰繁缛,
刀法浑厚朴茂,
于雄浑之余透出粗犷之气。
岭南一带民居砖雕手法更自由,
体裁更丰富,民俗趣味浓厚。
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
形象简练,风格浑厚,
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
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
能经受日晒和雨淋。
砖雕,
没有耀眼绚烂的外表,
却朴素生动,
赋予建筑以丰富的表情,
充分表达了房屋主人的
气质、修养、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
随着岁月的流逝,
那些建筑物上镶嵌的砖雕虽经岁月的磨砺,
风雨的剥蚀,
却依然是玲珑别致,耐人寻味。
那刻在古建筑上的花纹图案
无不渗透着匠人们的心血,
也赋予了古建筑不一样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
砖雕不会轻易被时光侵蚀,
它的魅力就在于此。
不同的砖雕浮刻着不同的艺术,
也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印记。
记录着年岁变迁的砖雕
就如一位不善言语的老人,
坐在一旁,
就是一个年岁的轮回。
明清时期砖雕
每一座粉墙黛瓦,
雕梁画栋,
飞檐斗拱的古建筑,
每一扇精雕细刻、
重彩辉映的中国门,
都是一部古书,
记载了院落里的人事沉浮,
铭刻了过往的兴亡晨昏。
门外沧桑,门内过往,
一道道被精细雕刻的纹路,
等待着人们去聆听、去解读。
原文载于:收藏国际公众号
上一篇:欣赏 | 嘉靖五彩鱼藻纹罐的三段传奇人生
下一篇:欣赏|国宝之美:特色鲜明的雷州窑釉下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