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贺兴文:蒲城麦秆画(三)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2-12-02  浏览量:368


第五节

蒲城麦草工艺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蒲城麦草工艺是在蒲城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影响下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是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一种人类创造,曾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生态的失衡,蒲城麦草工艺也一度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社会根基。尽管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开始恢复生产,并且在30年代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技术、形式等方面的革新和再生,但由于赖以维系的社会基础的改变给麦草工艺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再生产带来了很多的阻碍,因而目前麦草工艺的再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贺兴文麦秆画系列作品
一、专业技术人员后续不足
人才的缺失是当前传统手工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蒲城麦草工艺的从业者中,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以兴文麦草工艺合作社为例,入社的135位社员中,1990年以后出生的有2人,1980-1989年龄段有16人,1970-1979年龄段有31人,1969年以前出生的人占到了86人,而那些参与麦草工艺制作的散户,也大都为在家务农的中年人。因此,从中不难看出当前从事麦草工艺生产中面临的专业人才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当老一辈的从业者年龄逐渐变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不愿介入这种耗时费力、经济效益相对低的手工艺生产纷纷流向城市,麦草工艺后备人才的短缺势必将成为阻碍其再生产的主要因素。
贺兴文麦秆画作品
二、产品创新不足
蒲城麦草工艺是一种生发于乡土空间的传统手工艺门类,其从业者大都为当地的农民。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蒲城麦草工艺长期以来创新不足的难题。以兴文麦草工艺合作社为例,从事麦草工艺产品设计和研发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等以上专业技术的数量很少,这严重的制约了产品的创新水平。尽管目前人们意识到了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缺失的问题,但由于乡村手工艺企业规模小、工资待遇低,很难吸引到具有创新理念的人才,所以目前麦草工艺更多的是以表现常规的山水、人物、花鸟等图像为主。在表现形式上虽然有瓷瓶、屏风等形式出现,但近年来并没有太多新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融入现代生活,增加适用性的空间,进而影响企业的后续效益。近两年,苏坊麦草工艺厂效益的急剧下滑正是基于这方面的原因。
贺兴文麦秆画作品
三、宣传力度不足
宣传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再生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年轻一代对于这些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都比较陌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手工艺在当代再生产的社会基础。而且由于麦草工艺是一种借助麦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化处理的工艺形式,从材料的选择到技术的运用,廉价且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因而也不受社会的重视。尽管作为一种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当前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其潜在的产业效益。此外,宣传对于品牌的建设和文化认同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从产品设计研发,到产品的生产销售,宣传不仅可以形成一定的文化效应,激发人们的购买热情,还能影响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促进麦草工艺再生产。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外,当前蒲城麦草工艺再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企业经营理念、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麦草工艺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贺兴文麦秆画作品

第六节

蒲城麦草工艺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如上文所述,蒲城麦草工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地解决,势必会影响其再生产的可持续性。为此,最近几年在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推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和传统工艺复兴的背景下,从地方政府到企业、个人都做了积极的努力,以改善麦草工艺再生产中面临的难题,具体而言,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开展让我们看到了再生产得以持续的信心。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地方政府是在国家文化政策、意识形态的具体实施机构,有着独特的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在传统手工艺再生产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蒲城麦草工艺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散的农户生产到集约化、协作式、系统化的工厂、合作社、公司经营,如今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尽管与其他如农副产品加工业、工业等相比,其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作为一种低消耗、低成本、无污染的手工劳动形式,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和灵活分散的就业形式,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农业生产之外的经济选择,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劳动协作,建构和谐生态,重塑手工文化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因此,蒲城麦草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巨大的社会发展潜力。
贺兴文麦秆画作品
基于麦草工艺产业的积极意义,渭南市及蒲城县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对麦草工艺的政策、资金扶持和宣传推广力度,每年提供20—30万元的专项财政补贴资金用以商品的宣传和技能培训。2015年渭南市工信厅与陕西电视台展开合作,为蒲城麦草工艺搭建媒体宣传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了麦草工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影响。除了提供资金扶持、媒体宣传外,渭南市还积极地为地方的工艺美术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产业服务。
2015年10月,渭南市经过近2年的前期筹备,建立了国家工艺美术交流创新基地,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为地方工艺美术发展提供创新交流、展示销售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渭南工艺美术交流创新基地整合地方手工艺资源产业优势,以保护、传承、开发为宗旨,联合地方的工艺美术企业,建成了以3D打印园孵化基地为核心,以麦草工艺、陶瓷工艺、皮影工艺、石雕工艺等重点扶持对象,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服务平台。选择以3D打印园为核心,一方面是借助3D打印基地现已具备的硬件设施和便利条件,从而更快、更好地推进工艺美术交流创新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3D打印基地的社会影响和人力资源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工艺美术的交流和创新,工艺美术产业的宣传推广,以及创意研发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渭南市工信局已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大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工艺美术精品展销中心、体验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目前正筹划建设设计师工作室、工艺美术培训中心、策划咨询中心、宣传推广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几个服务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将为麦草工艺的创意研发、品牌推广、生产销售等发挥重大的作用。


渭南工艺美术创新基地大师工作
二、加强与学术机构合作
中高等职业院校以及高等学校等学术机构拥有着专业的学术研究团队和人才培养方案。当前传统手工艺再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后续人才短缺、创意创新人才不足,因而,积极的与学术机构展开合作,利用学术机构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人才培养经验,对于蒲城麦草工艺的再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贺兴文讲解麦草工艺
目前,兴文麦草工艺合作社与清华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渭南师范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省内外学术机构在产品创新、品牌营造、人员培训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当前合作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以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的方式,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空间,另一方面则利用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意思维带动麦草工艺的创新发展。兴文麦草工艺合作社如今是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先后接待了近200余名大学生在此实习,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开展学术交流,逐渐形成了麦草工艺的新生力量和创新人才资源;第二种是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中进行专业技能和创意经营的培训,相对于前者,这种合作方式更具有针对性。从2007年开始,兴文麦草工艺合作社积极地派人参加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作为企业法人和主要的产品设计师,贺兴文先后参加过多次培训学习,笔者曾跟随其参加过一期清华大学联合工信部开办的针对工艺美术大师及企业法人的工艺美术创新经营培训班,课程内容涉及品牌营销、传统工艺文化、鉴定鉴赏等,虽不是专门的技能培训,但对于当前工艺美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有着启发意义;第三种是与高校的专家教授展开定向的合作,从产品造型、内容创新到麦草工艺艺术化、实用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安工业大学教学实习
蒲城麦草工艺再生产过程中积极地与院校之间展开深度的合作交流,对产品创新、人才培养、企业经营、市场咨询等多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也是近两年在整体经济形式不太好的情况下,兴文麦草工艺合作社依然能够立足于市场,取得稳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发挥“新乡贤”的带动作用
民众是传统手工艺再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而手工艺再生产最根本目的就是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构建和谐的文化空间和生存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新乡贤”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蒲城麦草工艺再生产的过程中,新乡贤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这也是再生产得以持续的重要保障。以麦草工艺美术大师贺兴文为例,便可看出“新乡贤”在麦草工艺再生产的积极意义。
非遗研讨会合影
贺兴文1961年出生于蒲城县苏坊镇封村。封村,水肥地壮,过去是皇家封地,现有580户、2400余人,有封、炮、马、泥、任五大姓氏,其中贺姓占到了200余户。
贺兴文从小生活成长于重视教育的贺姓大家族,据贺兴文讲述,父亲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家教非常严格,但由于身体状况不大好,便以轻体力的手艺活谋生。正是依靠打铁、木工、编制笼子等手工劳作,父亲养活了七个子女。对于子女的未来规划,父亲也都有所引导和安排。贺兴文此后从事麦草工艺再生产的选择与其父亲的教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贺兴文小时候比较瘦小,父亲认为他不适合做其他依靠体力的工作,所以从小就开始教他手工艺,其中麦草工艺就是小时候习得的一门手艺。尽管此后时代的变化远远超过了当时人们的预知,但少年时父亲的教诲,还是影响了贺兴文未来的职业选择。
麦草工艺大师贺兴文
1977年高考恢复后,改变了几十万人的命运,但贺兴文却没有赶上这趟改变命运的列车。由于没有考上大学,父亲很生气,贺兴文在伯父的鼓励下有过一段为期两年的当兵经历。部队复员后,贺兴文凭借着部门学到的开车技术,开过一段时间货车,直到1985年,23岁的他回到了青少年时期父亲给他规划的方向,依靠麦草工艺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兴文麦草工艺厂。自此,蒲城县的麦草工艺才开始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行业,开启了蒲城麦草工艺再生产的历程。
贺兴文介绍麦秆画
贺兴文作为一个从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兴文麦草工艺厂开办的最初几年里,他不断地通过学习、求教、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工艺技能,逐渐从一个拥有麦草工艺热情和简单技巧的农民提升到了可以独立设计、制作、生产的工艺美术大师,麦草工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空间也在他多年的努力开拓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麦草工艺产品也从最初的以文字为主的单一品种发展为麦草工艺画、座屏、屏风、牌匾、麦秆画瓷瓶等数十种样式。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贺兴文先后被评为了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渭南市管拔尖人才、蒲城麦草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锋人物、创新与发展——首届陕西经济百杰人物、全省文化产业带头人,荣获近百项产品创新奖项和荣誉,成为了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乡贤”。
贺兴文“全国劳动模范”证书
荣誉等身对于贺兴文而言是一种激励,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本,提升了他的民众威望。在麦草工艺发展的过程中,贺兴文发挥了其乡贤的作用。在看到麦草工艺潜在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后,他便积极地发动村民加入麦草工艺生产之中,为此他于2007年在麦草工艺厂的基础上组建了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以协作生产的方式发动组织农民参与麦草工艺生产。在贺兴文的带动下,从最初村民不太愿意参与到如今拥有135户固定社员,上千散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麦草工艺的生产中,麦草工艺也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不仅为乡民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还促进了麦草工艺文化在民众层面的渗透,形成了麦草工艺的社会基础。
贺兴文获“全国劳动模范”
正是由于贺兴文在推动麦草工艺再生产,传承地方手工艺文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地当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15年5月1日劳动节表彰中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不仅是对其30多年在麦草工艺再生产中不断努力的一种肯定,也体现了国家在推进传统手工艺振兴和民族文化复兴中的决心。
如今,在国家大力推进传统工艺复兴和文化产业开发的背景下,麦草工艺作为地方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积极地与学术机构开展学术合作,发挥地方的乡土文化精英、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的带动作用,势必将对麦草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小结


蒲城麦草工艺的再生产过程,从麦秆材料的再次利用,解决农民的就业难题,为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到恢复传统麦草工艺,重塑麦草文化,提升民众文化自觉和建构传统文化生态,是一种积极的实践探索。尽管目前尚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但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对于当前更多的乡村传统手工艺实施再生产,拓展就业途径,实现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模式参照价值和经验借鉴意义。

本文为郑州轻工业大学王潇博士
学位论文《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的节选  2016年  西安美术学院
原文载于:丹若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