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洋溢着劳动人民气质的民间窗花艺术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2-11  浏览量:31

剪纸和窗花,经常像版画和木刻一样,被人认为没有区别,因此,近年出版的一些窗花集子,有题作剪纸,有的又称为窗花。其中说是剪纸的,却有些用刀刻制;说是窗花的,又有些将并非窗花的作品选入。所以未能一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窗花本是剪纸的一种,犹如木刻本来是版画的一种一样。而剪纸与刻纸本身,也有不可分离的联系。


剪纸和窗花,都是劳动人所创造的并有很高成就的民间艺术。正因为是民间的,就不会为旧社会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所注意,书籍上的记载就极少提到它。现在所能找到的最早的材料,只有宋朝周密《志雅堂杂钞》里这样的一条:“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巧。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后来俞樾《荼香宝丛钞》里,还说到有人用泥金纸剪字:兼及花草翎毛,粘于黑色油纸扇,如挥写而成。


剪纸艺人有姓名可考的,除余承志外,还有林文耀。严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耀,字纲斋,剪纸为字,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日林剪。


杨成齐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作米元章体,逼真”。


青石山  狐仙

蔬菜草虫

三多图

麟趾呈祥

花鸟迎春

吉祥如意


剪纸的历史,实际上是很久远的。但究竟远到什么时候,只有推断。可以想象,剪纸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织绣的需要,就是织绣人物、花卉及自然景物时,常常要先有花样。这一类花样,有的是画成,有的也可能是剪成。小件是剪成的居多,这从后来使用花样的方法上,可以推断得出来。中国织绣的起源很早,据历史记载,从新石器时期就开始,衣服上织绣的纹样很多。即使那时还没有花样,最迟到了汉朝,在发明了纸以后,可能就已经产生了。这之前,有没有用布帛或其他材料剪样的事,却很难说。这样发展下来,才又发明了剪成适合于窗上粘贴的一类,作为年节喜庆装饰之用,这就是窗花。窗花开始于什么时候,以及什么时候形成体系,却很难判断了,也可能如记载所说,在唐宋以后才得到发展吧。


虽然在记载上所提到的几个剪纸的艺人都是男性,但是实际上剪刻者大部分是女子,这从织绣以及后来的情况是可以想见的,不过,后来的职业剪纸者,似乎以男性为多。他们也并不是专业,只是在农闲时间活动。到年终才到集上或市场上去卖,作为务农以外的一种副业收入。这也说明了劳动者对艺术的爱好及其高度的艺术才能与创造性,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艺术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


窗花是用以粘贴在窗户格子上的剪纸的总称,这意义是很明白的。但剪纸的运用,却比窗花更为普遍。这当然是由于各种花样的用途广泛,城市、农村都需要;也由于城市屋宇宽敞,经济生活较为富裕,有财力购买字画张挂,需要窗花的不多。只有被剥削的农民,在贫困的境遇中,当新年新岁的日子,为满足自己文化生活的需要,赋予个人及家庭以未来的美满希望,才需要而且喜爱窗花。因而它的主要销行地区,与花样一类的剪纸就不同,一般只是流行在农村和小镇,部分的达到中小城市。


由于制作者和购买者大部都是农民,窗花的内容,也就以反映农民生活为主体,正和城市的年画很少接触到农村生活的题材一样。耕种、纺织、采桑、打鱼、牧牛、喂猪、养鸡,就成为窗花的基本题材(西北的剪纸更多地表现羊、马、骆驼,形式姿态极其复杂多样,这是由于他们特定的生活条件所规定的)。其次,是象征吉祥、颂祝福利、反映农民生活愿望的图案。把美丽的自然风物,组成吉祥图案。再就是农民热爱的神话和传说中的一些英雄人物,以及戏剧中各种各样的角色。此外还有装饰性的花卉禽鸟、动植物小品和其他图案。包括了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产劳动一直到文化活动。从形式上说,大致可分作“单幅”(每一幅画面是独立的)、“双幅”(采取对称形式的)、“多幅”或成套的(如四人组成的戏剧,八幅组成的《八仙过海》,十二幅组成的《十二生肖》,二十四幅组成的《二十四孝》等)、“角花”(贴窗角的四幅三角形组成的图案,或将一个整体分作四幅八幅分剪分贴)及“大幅”(多利用图案的重复与对称,在构图上多系圆形)五种,大幅不一定全是用在窗格子上的,时常用在屋顶的承尘上面。


因为刻制窗花的目的是为装饰窗格子,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既要把窗格子装饰得美观,也要不妨碍外面光线的透入,这才能符合使用上的需要。窗花所以必须处处镂空,不能保留大片的“面”,道理便在这里。一般的说,单色窗花因为纸厚色度强,容易妨碍光线投射,面的部分需要改用线来表现。彩色的,由于大都用白连史纸雕刻染色。纸质本身就透明,又有色彩的帮助,有些面可以不用镂空。透明与镂空,是窗花在形式上的第一个特征。


加官图


窗花在艺术上的成就,完全取决于剪法与刻法的高低。画稿无论怎样精美,如果剪手或刻手不好,往往会弄得很拙劣。相反,画稿并不好,只要遇到剪刻的高手,也很可能剪切得极精致。所以,产生一幅精美的窗花,不仅依靠优秀的画稿,也依靠剪刻的高手。彩色的还要依靠高明的着色。


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察哈尔著名窗花艺人王老赏为例。有人去访问他,他曾经说:你要看一个人的活儿(就是刻制的技术)的好坏,你一看他的刻刀也就知道个大概了”。他所用的刻刀都是很细小的,种类并不多,数目却很多。刀法在窗花制作上的重要,从这里也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有的访问者在记述王老赏的刀时说:“他用刀如同画家用笔一样,已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他说:叫我拿笔画我画不来,可是你的画稿到我手里加以补充修改,却能让它合乎窗花的要求。那里该添,那里该去,那里该透光,一合计就能切成。”他存着的原画稿,差不多都是50年前一个民间画匠韩文业(已故)的作品,是中国工笔单线画,很像《三国志演义》上的“绣像”人物。画的并不怎么好,但经他切出涂色以后,便成为非常生动优美的窗花”。这段记述,可再一次说明刀法(也就是剪法)在窗花制作上的重要,这是窗花的又一个特征。


其次,窗花艺术是以装饰为目的的平面图案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图案的意味特别强烈,图案的形式,大都左右对称,上下均衡,或四面都采用均衡的形式。除了贴在窗四角的窗花,很少用反复或对比的形式。也因此,一般的窗花就不同于绘图,要求线和面的丰满,要求画面集中。人物小品、动植物小品,虽然不受一般窗花的图案性所束缚,构图比较更生动自由一些,但也要具有图案的意味,线与面之间,不能距离太大。在着色上也是一样。彩色窗花的着色,鲜艳固然重要,色调也经常是对比。窗花之所以大多是每两幅或四幅成一对,原因也是如此:要吉利,求成双成对,贯穿着传统的吉祥观念,重视偶数的装饰品,注重对联的形式,这同样是窗花的一个特征。


总之,窗花艺术,因为发生成长都在民间,所以内容形式基本上是朴素、健康的,反映了农民的直觉印象、纯朴情感;在艺术的趣味上,洋溢着劳动人民的气质;设色鲜艳明快,和谐统一,也充满田园风味。这一切都说明了劳动人民创造性的艺术才能是如何卓越。而由于产生地区不同,无论深厚粗犷,还是细致优美,都各自有其风格上、形式上的特点,形成浓厚的地方色彩,有的茁壮单纯,有的华丽洒脱,有的精细工整。至于江南一带的窗花,则具有明媚婉约的特点。


龙戏珠

秋禾鹌鹑

三秋图


窗花的制作,可分为三个过程。无论是业余的剪花,或是带职业性的刻花,首先是绘图与熏样。就是先要完成画稿(分创作与临摹两种,有时也用从年画上剪下来的现成的画样),然后再把画稿放在纸上剪刻。不是用新画稿的,就是把旧的样子,和一张同等大的白纸(样纸放在上层),铺在小木板上,用清水喷湿,再放到油灯上熏烤。熏到全黑,再揭去原样,底纸就熏成有图的阴版。把这张阴版放在一叠白纸上面,便可以进行剪刻。


第二道手续,是用剪子剪的,要先把裁好的几张纸的四角和中间空隙处钉牢再剪。用刀刻的把纸放在有软皮底的长方格盒子里,并且把它固定下来,使每一张纸都不致移动(可以多70张),再用刀刻。大概是刻简单的窗花,用平刃刀,细致的人物有尖刃刀和小圆刀。先刻里面,再刻外面。用剪子剪的,遇到对称花样,可以用对折法折起来再剪,既省力又均匀。


刻成以后,如果是彩色的,还有第三道手续:染色。彩色的窗花,通常用粉连纸(他们称为“窗花纸”)为原料,以白酒调品色点染(一说跟砒和起来),因品色用白酒调过,色彩只向下沉,不向外溢,一次可透染40张。要一色干后再染第二色,以免潮湿串色。染出的色彩都很鲜艳,但经过一个时期,色彩的火候退了,就出现了一种古朴之感。


窗花的尺寸,有大型单色粗线条的动植物与小型彩色细致的戏剧人物两种。不过因地区不同,也不完全一样。色纸有红色、彩色和蓝色三种,蓝色的窗花专销服丧人家。长短的尺寸也不相等,大约根据窗格的规定,头号的高约40厘米,二号33厘米,三号21厘米,四号15厘米,小号6~9厘米。小型彩色戏剧人物,一般是9~12厘米高。每一幅宽度,约相当长度的1/2。


竹林计 刘金定

岳家庄 岳云

婴戏图之一

婴戏图之二


察哈尔窗花,从华北说来,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有百余年的历史沿革可考。但在天津有名的年画产地杨柳青,据说清初就已经开始制作窗花,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而根据杨柳青年画销行情况,和现在察哈尔窗花还有不少和杨柳青窗花相同的一点来看,可以推想察哈尔最初使用的窗花,是由杨柳青销行去的。大概到了百年之前,察哈尔的人民才在杨柳青窗花的基础上,适应当地的需要,发展成自己的一支。又经过王老赏等民间艺人40余年不断的创作与改进,才获得高度的艺术成就,广泛地受到群众的喜爱。影响所及,一直达到北京、天津。


根据前察哈尔文联搜集的材料来看,察哈尔窗花大约是由蔚县开始的。传说70年前,蔚县城南张庄村,有一位私塾王先生,和该村龙王庙张道士合作,王先生绘画,张道士剪纸染色,制成窗花,很受当地人欢迎。以后,就有人仿制出售。50年前,蔚县南关有翟姓的哑巴媳妇,把窗花人物上的须发部分,由整个的面剪成细的线条,将窗花的艺术性提高了一步。40年前,蔚县南关翟文玉与城南张庄王老赏开始制作窗花。随着销售的增多,在县城内和宋家庄、李家庄、南樊庄、西合营、桃花堡等村镇,都有了专业或事业的制作者。后来渐渐传到张家口市和广灵县的白家坟村、龙虎沿村,怀来县的沙城镇,汲鹿县的郭坨子村等地。单是蔚县一县,就发展到有24个村子制作窗花。在最盛时期,一直销到绥远的丰镇,山西的大同、太原,河北的保定、安国,东北的沈阳、长春,以及北京、天津、河南等地。


为什么察哈尔窗花传播得这样广呢?主要是因为以王老赏为代表的窗花艺术们在窗花制作上,不断钻研、不断创造,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并且传授同行业,不断提高的结果。凡蔚县、南张庄、暖泉、桃花堡、北水泉等地,后来刻制的样子,也都是由他供给的。陈叔亮认为“他生平所作的刻纸窗花,很多是精彩的,特别是彩色古装人物的刻纸,更为群众所欢迎,因此流传很广。他的作品大部分都能作到姿态生动,色彩鲜明,构图完整。不仅成为当地民间刻纸艺术中最突出的部分,而对于全国的民间装饰美术来说也是值得我们推荐的”。这里的“姿态生动,色彩鲜明,构图完整”正是王老赏的窗花以及许多察哈尔窗花共同的优点。



王老赏怎样获得了这样的成就呢?主要是打破了保守的、因袭的作法。他不受画稿的限制,不在刻刀和纸上盘算,扩大了创作的范围,观察活的形象,体验活的感情,并吸收刻纸以外其他艺术作品的经验,再综合起来,发挥创造性。因此,他的作品能充满活力,并臻于完美。这里,可以他的戏剧人物为例。他为了深入观察舞台上的戏剧人物,就经常看戏,注意戏中人的脸谱、服装、道具、表情、动作、姿态、色彩等等。不但用心钻研,不断改进,还参考年画及其他戏剧图画,吸收优点。他所刻的戏大都是梆子,因而他在这一方面有更突出的成就,也特别为群众所喜爱。他的另外一些窗花,例如表现农民生活、动植物的题材以及小型装饰窗花等等,也同样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制作的。


王老赏知道要不断提高窗花质量,仅仅依赖生活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足以表达内容的技术。因此,他对于技术的学习与研究,也下过苦功。我们从他研制百余把刻刀这一件事上,就可以想到,他是怎样的为着表达不同的内容,研制各种不同的工具。为了加强艺术效果,他也曾研究着色。他的画笔与色杯很多,懂得色彩的调和与对比,以及色彩的无穷变化。他知道点色点不好,窗花就会失败,他亲手着色时喜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但能做到情调和谐的地步,而且还善于使用刻制与设色相结合的方法,使窗花具有透明的彩色图案的效果。他特别刻意雕琢的是人物的姿态和性格,在线条的组织上注意透光,并融合中国传统的人物画技法。这些,构成了王老赏在窗花技术上的特点。


王老赏生长在农村,熟悉劳动人民的艺术欣赏趣味,熟悉传统的民族形式,这就使他的窗花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色彩;在刀法上,达到玲珑秀美、情感逼真的境地。这样,他还不敢自满,还常常把窗花亲自拿到集上、市上,直接听取群众对他所刻的窗花的意见,了解群众的爱好,及时予以修正。正是由于他这样的耐心研究,对于窗花艺术的发展,付出足够的劳动,他才获得特殊的成就。


王老赏从事窗花创作40多年,在1951年(他61岁的时候)因病逝世。在逝世的前一年,他曾几次要求察哈尔文联供给他新人物及改革的戏曲画稿,文联领导同志怕画的样子不能适合农村需要,他还微笑着说:“不妨事,你们画的原稿,我一看哪里不合适,在刻制中就修好了”。他还留给我们极其丰富的窗花艺术作品,仅刻制的戏曲人物,就有200多回,每回4幅,近1000个。虽然他在内容和思想上尚有缺点,但他这些富有创造性的窗花基本上代表了察哈尔窗花所具有的成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小放牛 村女

瓦岗寨 程咬金

送银灯 侍女

水漫金山 青儿

双头唐 河阳公主


不过,不仅察哈尔,无论哪个地区的窗花,都是艺术上的独创,都是在既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丰富,不断修正,逐渐发展成长起来的。这些窗花对于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具有一定影响和教育作用的。几年来,很多地区的文艺组织为改进窗花,都曾作过努力。如察哈尔文联,对全区的窗花不但经过调查研究,与窗花艺人经常取得联系,进行组织教育,而且从1950~1952年,还印行了三次新窗花样本,每次都收有新窗花。在其他地区,也陆续有新窗花印本或选集出现。但从总的情况看来,新窗花的成就,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还不能像旧窗花那样深切地为人民所喜爱。


新窗花虽有缺点,但它是极有前途的,它将随着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前进提高。目前新窗花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充分把握窗花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没有使新题材和窗花的特殊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达到融为一体的程度,以致有时很像用线条组织起来的图画。出自窗花艺人之手的新窗花,虽能保持窗花艺术的特点,但是往往构图草率,着色不精,表现物象不够成熟洗炼,并且由于对新事物的认识不足,往往不能完满地、深刻地、准确地把新人新事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有时甚至处理得很不恰当。例如察哈尔地区创作的新窗花里,妇女还是缠着小脚;有的不用人物的造型去反映现实生活,而刻上许多字去代替作品的思想等等。这种错误的以及简单的表现方法必须加以改进。在反映新的生活时,还必须注意发展窗花的形式。因此,就是加强对于窗花艺人的思想教育,通过美术工作者与民间艺人的合作和互相学习,使他们深入了解新的人物和生活,帮助他们学会表现新人新事的方法。


同时,对于原有的丰富的窗花遗产,也应当采取审慎分析的态度,来接受健康的、有生命的、有益于人民的部分。对于具有民主性、进步性的优秀的作品,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一些含有封建性、落后性的作品,不利于人民道德品质成长的东西,加以批判。从中取得经验,吸收优点,以期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适合人民需要的新窗花。


昆仑关 狄青

断桥 白娘子

反延安  狄青、杨宗保、刘庆、双阳公主

打鱼杀家 桂英、萧恩、倪荣、李俊

三多图

连年有余

菊寿平安


选自于:人民美术出版社《民间窗花》,转载于:乔晓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