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专家名师 > 专家智库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人物 | 林国水:传承古典技艺,留住文化根脉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2-01-29 浏览量:
389
他是一名优秀的工匠,出身于五代工匠世家,一心致力于将传统古典工艺家具的非遗文化继承发扬,创作的家具及作品荣获国家级金银铜奖200多项。同时,他还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在带动家乡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把家乡文化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此外,他还是一名博物馆馆长,不断向每一位热爱古典家具的人普及历史知识、分享精妙技艺。他就是
林国水
,拥有着多重身份,却依旧淳朴谦逊地践行着最初的梦想——传承古典技艺,留住文化根脉。
与木结缘
福建莆田,这个东部沿海城市自古名流巨匠灿若繁星。为人熟知的还有莆田当地的雕刻,技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莆田也是世界闻名的沉香、檀香集散地。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木材在这个地方汇集加工成一件件惊世作品,莆田雕品以其日臻完美的艺术造型和精湛绝伦的技法刀工蜚声中外。因此,拥有丰富木材资源和雕刻文化的莆田市又有着“中国古典家具之都”、“中国木雕之城”和“中国木业之城”等称号。
“中国传统古典工艺家具非遗传承人”林国水便是福建莆田人。跟着木材行家和民间工匠,从幼时便开始接触大量木材原料的林国水积累了深厚的识木经验。这项技能当然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但林国水自幼便有着先天的优厚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供给,让他在木材的世界中练就了卓越的技能,冥冥之中带领着他走向了一条职业道路。
笼屉,这件小小的炊具如今已经所见不多,属于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以竹、木、藤皮等制成,主要用来蒸制食物。在传统使用地灶、铁锅的年代,笼屉是民间常用的炊具。但大多数人知之甚少的是,南方上好的竹木造型的笼屉需要经过几十道复杂工序制作而成。随着铝合金、不锈钢炊具的发展,竹、木笼屉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正是当年这件小小的笼屉,为林国水漂泊北京打开了市场。
改革开放初期,林国水离开家乡来到北京闯荡,具有敏锐嗅觉的他发现南北方制作笼屉的工艺有很大差别。北方的笼屉往往工艺简朴,以笨重粗糙的木制四方层屉蒸制馒头。但他制作的笼屉却是造型精致,屉体由10多层竹木薄皮板叠加而成,且能增进蒸制效率,增加馒头的松香度。如此美妙的家传手工技艺为林国水在北京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笼屉的制作,林国水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创业途径。当然,自幼习得的识木技能是开辟新思路的首选,于是,利用木材进而制作木雕、家具作品便开启了他的创业道路。自此,林国水打开了他与中国古典家具的通路,并不断精益求精,开启了他毕生热爱的事业。
在北京扎稳阵地后,2005年,林国水在家乡莆田市秀屿区国家级木材加工区征地80亩建造了生产工厂,带动家乡手艺人就业的同时,还认真挖掘了许多濒临灭绝的民间技艺。他说:“我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海西经济的发展给了我信心,莆田市委市政府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认为应该回报家乡。”怀揣着对家乡以及民间艺术的热爱,林国水发扬传承民间艺术以及中华文化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20年建一座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一座传统的妈祖庙映入眼帘。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是当地人民的一种信仰。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便授予了妈祖“和平女神”的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全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和全人类共同精神财富。
信仰的力量往往有着难以预想的强大,它支撑着每个人去面对暗黑时刻,在迷雾中找寻曙光。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仰,赋予了林国水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让他在20年间实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
早在1980年,林国水第一次走进故宫。他惊叹于故宫宏伟的建筑群落和精致的室内家具作品,与此同时,林国水想到了家乡精美的木雕工艺,“故宫的工艺品和家具能够向全世界进行展示,传播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我家乡的木雕工艺其实也在展示着我们当地的一些民俗,但却没有流传开来。”于是,一个想法悄悄在林国水的脑海中萌生。“在我去过北京的故宫之后,我就已经在内心告诉我自己,我也要建一座博物馆,这个想法在那个时候就种下种子了。之后,我一直在默默地着手筹备,开始把家族的手艺人聚集在一起,筹划着这件事情。”搜集大量的古典书籍、寻找民间的一些家具作品、翻阅有记录的家具样式……林国水在不断寻找真正有手艺的工匠的同时,积极开始研究制作,尤其对明清家具的研究更是细微至极,力求还原古典家具的样式,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研发,结合现代人对古典家具的真切需求,让古典家具走进每一个热爱它的家庭。
经过近20年的积累,从小型艺术馆扩建成了九牧林氏古典家具艺术博物馆,这座古典家具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16000平,于2017年向全国人民免费开放。这里展示了原木种类、榫卯结构、中国明清古典家具的经典家具样品、木雕艺术精品,集研究、设计、展览、交流于一体。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中很多的古典家具已经陈放了20多年,仍完好如新。“我们制作的古典家具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收缩、不脱榫、不开裂’。很多古典家具都获得了国家级金、银、铜奖等200多项奖项。”
目前,博物馆已成为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和古典家具艺术品展览等活动基地,并作为公益性质博物馆免费对社会开放。2018年,博物馆还取得了“昌平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资源单位”资质。2019年,建在博物馆内的昌平区民革党员之家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党员之家”。“博物馆展示的正是优秀古典家具艺术作品。其实,了解古典家具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传统历史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很多。我认为,传承古典家具的背后其实是传承传统文化,人不能忘本,我是手工艺人的后代,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林国水如是说。
做好传统技艺的守护者
中华文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我们在这个文明的浩瀚之海中需要一直不断精进自己,不断去学习进步;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文化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去不断践行的一件事情。
看似一件古典家具可能不起眼,但实际上,每一件(家具)的每个弯度、曲线都有讲究,可以说是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就像是官帽椅(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型,而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它要满足人体工程学,也就是至少应满足人体三个方面的要求:坐得挺拔、坐得舒适、坐得健康。还有圈椅(圈椅是一种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的椅子,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圈椅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也是如此,在使用时,能够让人们的后背感到十分放松,使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古典家具有着它独特的受众群体,
大多数喜欢古典家具的人,一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喜爱和研究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周围的环境打造为一个透露着传统文化气息的
氛围。
古典家具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
精美的古典家具能够在保健人们身体的同时,制造出
沉浸的
效果
。
林国水表示,从事这个行业40多年来,从民间传承人不多的状态,到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发展,大家通过不懈努力一直在研究和推广这项技艺。港和澳门两地回归时,中央政府第一次授予两位特首的任命令木框就是由他亲手制作的。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两个时间阶段,把博物馆里面的经典传统家具作品展现给全国人民,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古典家具的魅力。在拯救失传工艺上,要挖掘人才与技艺,这是他一直在破解的奥秘。
上一篇:人物 | 白明:创造属于今天的新“传统”
下一篇:人物|寸发标:用信仰传承银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