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 老虎,作为一个符号,有太多的象征……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2-01-31  浏览量:77


虎年将临,虎的元素,在贺新年的氛围中,盈盈满满,充溢在你我周旁。



虎是充满神威和震慑力的动物,汉代的《风俗通义》记载,这种动物是“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而且,人们对虎威,也有着独特的认知,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对“虎威”是这样阐释的:“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做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按照这段文字的说法,中药里的虎骨酒,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地带有某种辟邪的意蕴?



虽然,它的庄严形貌和浑厚哮吼,让人充满距离感和敬畏感,但从某一方面来说,人们还试图同其亲近,目的是想汲取些许它所蕴藏的神秘能量,以及无边“法力”。


不过,显然,直接的亲近是无法做到的,所以,人们就设计出了很多间接的虎形替代物印象最深的,便是山东民间盛行的一种彩塑老虎,那种浓艳的配色,宛若层层叠加的花馒头;再有就是山西的各种老虎鞋子和帽子,色彩也是格外炫目,它们寄托着太多于民间土壤中原生滋长、不断酝酿的气息。


虎这种动物,在中国民间,除却同民俗信仰、民众祈福心理有关之外,还在奇幻故事的领域中,经常呈现出奇诡的幻变形态。这些故事的情节,通常都是打破逻辑并跨越物种的,这样的生物异变传说,贯穿着中国人自成体系的自然观、生命观。


《山海经》里,记载了一个人面虎身,声音宛若婴儿的怪物——马腹,它又名马肠,凶猛威严,常常食人。有种名叫“马虎”的广泛分布于民间传说中的怪兽,专门恐吓孩童甚至吞噬孩童,相传就是“马腹”的“同族亲属”。曾经,民间流传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有顽劣儿童哭闹,有些母亲就会这样“恐吓”自己的孩子:“就知道哭!再哭马虎就把你吃了!”


行踪不定的凶狠“马虎”,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许多儿童的心理阴影。

类似“马虎”这样融合了人与虎之基因的怪物,在中国的志怪文学中,层出不尽,许多人无缘无故化成虎的故事,时有流传。当然,这里所提及的无缘无故,只是文字给予人的感觉,其实,这种转化的故事,背后都影射着生命轮转的因果观念。


虎的意象,虽然有神威、震慑的因素,令人崇拜畏惧,但是,也有很多人将其从崇拜物变为玩物……它与人之间的隐秘关联,通过相互的变化,实现了某种能量的转换。作为自然界神秘威力的传递者,它一方面与我们有着无比疏离的距离,同时又是如此鲜活地游跃在你我的意识深处,成为一种活化的符号。

五代 牧溪《墨虎图》

明 佚名 《内府驺虞图》 51.9×1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