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京蒙非遗产业化合作发展座谈会暨融今文化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3-05-26 浏览量:1165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执行秘书长陈敬在致辞中谈到,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工艺美术一直都是承载人类文明演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内蒙古民族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也锻造出了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技艺。陈敬秘书长表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愿意携手社会各界,担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坚守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展示者。
会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戴俊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资处处长阎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执行秘书长陈敬分别做了精彩致辞。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戴俊骋教授致辞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资处处长阎敏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也非常珍惜此次和北京优秀非遗企业深度交流的机会。内蒙古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是非遗产业的时尚表达不足,希望大家在会上畅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苦点,共同探索非遗发展的新路径。
非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人类学博士朱利峰围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开,分享了非遗与乡村的生态文明、介绍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与路径,指出通过非遗振兴乡村,是具有生态、环保属性的手段,并以丰富的案例从吃、穿、住、赏、玩、购、学、养八大板块详细阐述了非遗的“见人见物见生活”。
非遗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融今文化创始人、CEO殷丽莉在会上做了《新消费时代,非遗+如何跨界赋能传统产业》的主题演讲,着重围绕非遗形态数字化、传播数字化、体验数字化方面介绍了公司在非遗数字化与传统产业融合方向上所做的工作。此外,她还从非遗赋能产品、企业和产业的多层次模式,通过非遗+文创、教育、文旅、研学等多个传统产业双赢路径以及实际案例展开,指出在新消费时代,将非遗丰富的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结合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构筑完善的非遗发展产业链,在传承和创新的同时,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她表示,融今文化在未来将会在非遗品牌化打造、数字化运行、IP授权等非遗创新性发展方面继续探索,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用与时俱进的方式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建设上的创新运用,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及嘉宾纷纷发言,大家围绕“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提升保护传承水平”展开研讨,分享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方面的难点、痛点,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及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旗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国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太快,使得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流失加快,非遗之前只讲保护,但在今后还要谈发展,让非遗回归生活,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张院长同时表示,非遗工作委员会聚合了很多非遗行业专家、非遗优秀企业、非遗传承人等,北京联合大学也拥有设计、艺术和旅游方向的专业优势,未来可以和内蒙古自治区更加深入交流,共同推动非遗的创新转化。
北京设计学会副秘书长于欢在发言中提到,设计学会已经成功发起全国工艺美术与创新设计博览会,同时提到还将在2024年与民族文化宫合作,促进社会民族文化及具有研发特色的衍生品展示,可以一起探索蒙古族文化的展示和时尚产品的研究。
弘祥文化董事长庄再强、荣会文化董事长宋宁颉及唐人坊副总经理孙筱迪代表文化企业也分别发言,他们纷纷表示,北京和内蒙古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内蒙古的非遗资源若需要来京展示和市场转化,可以提供空间资源与合作,同时他们也一致认为,非遗的生活化和时尚化是一个走向,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正在大力发展非遗的背景下,只有坚持非遗与时尚创新结合、不断融入生活,将非遗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大范围地推广和普及。
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及呼伦贝尔市宣传及文化领域负责人分别提问发言,就非遗的数字化路径、非遗材料包的标准化输出、非遗主题研学的组织实施、非遗课程研发及远程培训等问题,提出各自在工作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与与会专家共同研讨和探寻相应的解决办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经验智慧,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融今文化在未来也将就本次“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提升保护传承水平”座谈会中,收集的宝贵建议和研讨成果,应用到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快推进非遗走进日常生活的脚步,继续做好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