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 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助力中法创意领域交流活动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9-22 浏览量:0
巴黎时间2025年9月4日,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活动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本届中国周以“澎湃 Blooming”为主题,由巴黎设计周、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巴黎中国设计中心主办,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特邀联合主办,北京国际设计周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及旗下《中法对话》融媒平台的支持。来自中法两国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及产业界的嘉宾代表齐聚巴黎,共同见证这一年度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 陈力致辞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陈力致辞表示,中法两国历来是文明互鉴的典范。设计是文化在生活中的延续,优质的文化交流能够激发灵感,推动创新。中国设计根植于东方美学,蕴含智慧与哲思,法国设计传承艺术传统,推崇多元与革新,二者交相辉映、共同引领潮流。他期待以巴黎设计周为平台,推动中法在院校、企业与设计师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在研究、项目与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9月5日上午,作为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的核心板块,“澎湃 Blooming”主展览在巴黎玛黑区图尔奈街97号正式开幕。开幕式吸引了来自中法两国的文化与设计界嘉宾出席。本次主题展览聚焦中国非遗文化和当代设计的结合,通过绘画、摄影、装置艺术与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提炼的产品设计作品,共同组成了一个浓郁的东方美学场域。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王茵与部分嘉宾合影

开幕式部分嘉宾合影
本届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由巴黎设计周、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巴黎中国设计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国际设计周联合主办,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特邀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及《中法对话》融媒平台支持。活动吸引了中法两国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及产业界嘉宾代表近200人参加。
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Pierre Gendrot、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王茵、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代表Amélie Landman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首席主持、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到场致辞,共同见证展览启幕。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王茵致辞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王茵在开幕辞中表示,设计是连接文化与生活的桥梁,中国年轻设计力量正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理念相结合,展现独特的创造力与艺术表达。她强调,中法在艺术和设计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而巴黎设计周为两国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激发更多火花提供了重要平台。

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 Pierre Gendrot致辞
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Pierre Gendrot说,巴黎设计周致力于构建跨文化的对话平台,中国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独特的当代表达丰富整个设计周的国际格局。他强调,本届主题“澎湃 Blooming”不仅展示了中国创作者的创造力,也体现了巴黎设计周推动全球设计生态交流与共生的愿景。

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代表 Amélie Landmann致辞
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代表Amélie Landmann表示,巴黎作为国际设计与商业的汇聚地,需要不断与全球创意力量展开合作。她认为,中国周不仅为本地公众带来新鲜的文化体验,也为法中企业与设计师搭建了实际的合作契机,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双向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首席主持、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发言
陈平表示“澎湃 Blooming”不仅是一场设计展览,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与当代表达的深度对话。她强调,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不断再生与激活,而非静止保存。本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以当代设计语言赋予传统工艺新的活力,也回应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文化与创新的使命。传统的手工艺不仅仅是人类智慧的见证,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对未来的态度,如何让遗产活在当下,也是对我们的能力的一种考验。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相信观众会通过更多来自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了解中国文化。

图尔奈街97号

本次中国周主展览选址于图尔奈街97号——这座19世纪老建筑位于玛黑区心脏地带,2025年设计周期间将被改造为快闪设计店,聚焦中国新锐品牌、产品设计、小型装置与生活美学,联动巴黎本地消费场景与公众视觉体验,打造一个既具商业潜力又具文化穿透力的当代平台。

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总秘书长、巴黎中国设计中心荣誉主席马克·帕尔杜什与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

左起: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 Pierre Gendrot、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北京科意数字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陈昊洋
在颁奖环节上,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Pierre Gendrot、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总秘书长、巴黎中国设计中心荣誉主席马克·帕尔杜什为本次参展的中法艺术家、设计师代表颁发特别荣誉,以表彰他们在推动跨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方面的贡献。






部分中法艺术家、设计师代表

部分评委与嘉宾合影

“澎湃 Blooming”主题展以创新设计语言连通古今,将中国非遗技艺与当代美学深度融合,在巴黎成功搭建起一座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展览不仅呈现出东方哲思与艺术的精神内核,更通过器物、影像与空间的多维对话,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为全球观众开启了一扇理解东方生活美学与可持续发展智慧的窗口,让文化在跨越地域的对话中持续澎湃、共绽新生。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 陈力致辞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陈力致辞表示,中法两国历来是文明互鉴的典范。设计是文化在生活中的延续,优质的文化交流能够激发灵感,推动创新。中国设计根植于东方美学,蕴含智慧与哲思,法国设计传承艺术传统,推崇多元与革新,二者交相辉映、共同引领潮流。他期待以巴黎设计周为平台,推动中法在院校、企业与设计师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在研究、项目与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9月5日上午,作为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的核心板块,“澎湃 Blooming”主展览在巴黎玛黑区图尔奈街97号正式开幕。开幕式吸引了来自中法两国的文化与设计界嘉宾出席。本次主题展览聚焦中国非遗文化和当代设计的结合,通过绘画、摄影、装置艺术与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提炼的产品设计作品,共同组成了一个浓郁的东方美学场域。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王茵与部分嘉宾合影

开幕式部分嘉宾合影
本届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由巴黎设计周、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巴黎中国设计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国际设计周联合主办,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特邀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及《中法对话》融媒平台支持。活动吸引了中法两国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及产业界嘉宾代表近200人参加。
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Pierre Gendrot、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王茵、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代表Amélie Landman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首席主持、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到场致辞,共同见证展览启幕。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王茵致辞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王茵在开幕辞中表示,设计是连接文化与生活的桥梁,中国年轻设计力量正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理念相结合,展现独特的创造力与艺术表达。她强调,中法在艺术和设计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而巴黎设计周为两国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激发更多火花提供了重要平台。

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 Pierre Gendrot致辞
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Pierre Gendrot说,巴黎设计周致力于构建跨文化的对话平台,中国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独特的当代表达丰富整个设计周的国际格局。他强调,本届主题“澎湃 Blooming”不仅展示了中国创作者的创造力,也体现了巴黎设计周推动全球设计生态交流与共生的愿景。

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代表 Amélie Landmann致辞
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代表Amélie Landmann表示,巴黎作为国际设计与商业的汇聚地,需要不断与全球创意力量展开合作。她认为,中国周不仅为本地公众带来新鲜的文化体验,也为法中企业与设计师搭建了实际的合作契机,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双向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首席主持、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发言
陈平表示“澎湃 Blooming”不仅是一场设计展览,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与当代表达的深度对话。她强调,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不断再生与激活,而非静止保存。本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以当代设计语言赋予传统工艺新的活力,也回应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文化与创新的使命。传统的手工艺不仅仅是人类智慧的见证,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对未来的态度,如何让遗产活在当下,也是对我们的能力的一种考验。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相信观众会通过更多来自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了解中国文化。

图尔奈街97号

本次中国周主展览选址于图尔奈街97号——这座19世纪老建筑位于玛黑区心脏地带,2025年设计周期间将被改造为快闪设计店,聚焦中国新锐品牌、产品设计、小型装置与生活美学,联动巴黎本地消费场景与公众视觉体验,打造一个既具商业潜力又具文化穿透力的当代平台。

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总秘书长、巴黎中国设计中心荣誉主席马克·帕尔杜什与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

左起: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 Pierre Gendrot、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北京科意数字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陈昊洋
在颁奖环节上,巴黎设计周总运营官Pierre Gendrot、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总秘书长、巴黎中国设计中心荣誉主席马克·帕尔杜什为本次参展的中法艺术家、设计师代表颁发特别荣誉,以表彰他们在推动跨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方面的贡献。






部分中法艺术家、设计师代表

部分评委与嘉宾合影

“澎湃 Blooming”主题展以创新设计语言连通古今,将中国非遗技艺与当代美学深度融合,在巴黎成功搭建起一座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展览不仅呈现出东方哲思与艺术的精神内核,更通过器物、影像与空间的多维对话,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为全球观众开启了一扇理解东方生活美学与可持续发展智慧的窗口,让文化在跨越地域的对话中持续澎湃、共绽新生。
获奖作品欣赏
法国艺术家Berny Sauner获“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最佳自然灵感奖”


法国画家Berny Sauner的系列作品

法国画家Berny Sauner向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赠送作品集
法国画家Berny Sauner自1986年起探索受日本书法影响的表现性笔触。在与多个知名品牌进行设计与布景合作后,他于2018年定居于克莱尔丰坦,专心创作绘画。他的系列作品《Metaforms》和《Végétale》表达了生命能量、流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作为知名画廊的展览艺术家,他不断探索新维度,邀请观众体验具有感性和诗意的艺术。
法国艺术家Delphine Drouin获“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最佳生态艺术创新奖”


艺术家Delphine Drouin作品
艺术家Delphine Drouin定居在谢夫勒兹山谷,汲取自然的纹理与色彩,与城市环境展开对话。她的作品通过土壤、混凝土或金属的拼接,灵感源自Wabi-Sabi,揭示了美与无常。她探讨我们与生命和环境的关系,重视朴素与再利用,创造出一种简洁而冥想的美学,呼应节日的生态与人文价值,邀请观众体验感性之美。
胡约华艺术工作室及其作品《记忆容器|侗族针线包互动装置》获“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最佳艺术装置”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王茵参观获奖作品


胡约华艺术工作室作品
艺术家胡约华作品《记忆容器|侗族针线包互动装置》以贵州黔东南侗族女性随身携带的针线包为灵感,重新构想为大型互动雕塑。作品由近1500个手工折布单元构成,严格遵循针线包1:2黄金比例,形成立体纹样并呈现渐变流动螺旋效果。这些小方格不仅是存储空间,更承载侗族女性日常生活的情感记忆,通过对针线包“包裹性”的艺术解构,唤起观者对过去生活场景的回忆。
Le Miamour 珠宝及其作品《“东方回响·Art Deco百年对话”系列》获“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最佳珠宝设计奖”


珠宝设计师李程本次推出的“东方回响·Art Deco百年对话”系列


右:珠宝设计师李程与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
珠宝设计师李程本次推出的“东方回响·Art Deco百年对话”系列以拱形为核心,致敬装饰艺术运动发源地。作品融合东西方建筑智慧、黑金美学与南洋金珠,通过解构拱形元素创造当代诗意设计,实现东西方设计语言的跨时空共鸣。
CR3304及其作品《“局部错位”系列》获“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最佳工业设计奖”


青年设计师高旭与翁长青


CR3304作品
CR3304是由高旭与翁长青在上海创立的艺术与设计工作室,同时拥有同名艺术家居品牌。其“局部错位”系列通过对日常物件进行拆解重组,结合手工陶瓷与可拆卸金属构件,形成异质联结的模块化作品。CR3304试图通过物件、空间与人的关系探索,构建介于功能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物质语言,回应当代人对空间归属与内在精神栖居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CR3304是在2025年Maison&Objet设计奖于中国推出的“New Talents China”计划中,由小红书推荐脱颖而出的新锐设计团队。他们的作品,在巴黎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成为中国设计新生代的代表。
攒幸获“2025巴黎设计周中国周·最佳风味设计奖”


攒幸作品巴黎亮相
ZENSY攒幸采自山西守口堡的原生杏果自然发酵,形成独特的杏酒香气。通过轻盈、年轻的表现形式,将传统风味与当代审美相结合,让守口堡的土地记忆以新的方式抵达巴黎。在视觉与包装设计上,它选择了轻盈、明快的表达方式,既呼应年轻一代的审美趣味,也赋予传统风味以时尚化的国际语言。作品在巴黎亮相,不只是味觉的传递,更是一种关于土地记忆与当代美学的对话,使守口堡的地域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焕发新生。


艺术家、设计师谢天艺术家具作品《秦几》《秦凳》
在中国周的核心展区,六位独具特色的创作者将展示他们融合文化传承、当代设计与艺术探索的作品。他们通过创作回应可持续发展、身体感知、空间语言及文化再生等当代议题,呈现中国创作者在国际设计舞台上的创造力、独特性与文化深度。


OLIVIO&CO“波频 / WAVE CODE”主题展览将眼镜色彩科学转化为视觉与情绪的交响

京蛙科技 S20 Pro Pink 洗地机


艺术家、摄影师尹超《西遇》系列作品与国际影后辛芷蕾合作
今年的中国周还将目光投向中国的城市与地区文化,邀请它们把独特的历史脉络与当代表达带到巴黎,在设计与艺术的交织中,让地域的记忆与全球的视野同频共振。



苏作馆作品


雅安非遗·文化展
来自长三角太湖之滨的苏作馆,携数百年来独树一帜的苏州民间手工艺亮相巴黎——玉雕、漆艺、木刻、刺绣等技艺在此汇聚,凝结了江南文化的细腻与匠心。来自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大熊猫科学发现地的雅安,则以“传承千年技艺,品味雅安非遗” ——雅安非遗·文化展带来一段跨越山水与时空的旅程——从蒙顶山茶的古法制作,到荥经砂器的淳朴匠心;从藏、羌、彝民族的多彩织绣,到熊猫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创意碰撞。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千年非遗的生生不息,也映射出雅安山水孕育的生态智慧与文化魅力。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民艺传承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