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陈秋荣:漆文化的开端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3-12-19 浏览量:102
中国漆文化的起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文字记载,二是考古报告。前者是线索,后者是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推论,把漆作为涂料涂在木制品上,最早是在舜、禹时代。根据战国文献《韩非子•十过篇》有关于舜时使用漆器的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这是说,尧传位给舜,舜制作装食品的器皿,食具用木料裁制而成,外表涂上黑漆,放在宫中使用。舜传位于禹,禹制作祭器,外面涂上黑色的漆,里面涂上红色。这为中国漆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文字线索。
漆文化的开端,考古出土文物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依据。从中国长江流域跨湖桥遗址出土漆饰物来看,从井头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300年~7800年)、跨湖桥文化(距今约8000年 ~7000年)、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 ~5000年)、良渚文化(距今约 5300年~4200年),到 4000 年之后,几乎每百年都可以找到实物例证。
从2021年-2023年,浙江省文物考古挖掘发现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的两件木器物是迄今为止已知的中国最早漆器。
1990年-2003年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三次考古挖掘中,出土了一只漆木弓。残长121厘米,为桑木边材削制。经对这件木弓上的“树皮”进行化验,确认髹饰了一层天然漆,刚出土时色彩鲜艳,呈红色与黑色。
197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余姚县河姆渡村,挖掘出木漆碗。距今约7000年。器表髹饰朱红色漆。天然漆氧化后呈黑色,故木碗外表的朱红色漆应是掺入了朱砂成分。在河姆渡遗址相应地层也发现有漆树成分,这说明当时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漆树的生长,且该遗址的木质造型工艺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
木漆碗
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漆木蝶形器。长21厘米,宽10厘米,由整木雕琢而成,正面两翼似取材动物面部形象,中间宽凸脊,两侧髹黑漆,背面有浅凹槽和穿孔。从器物可看出,该遗址的木漆物已经拥有相当熟练的雕琢技艺。
漆木蝶形器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另一件漆木筒形器。距今约7000年。长30厘米,直径9.4厘米,壁厚1.5厘米,全器木质胎,外壁两端缠有藤质物多道,外表髹漆,有光泽,内壁一侧有一圈挡隔状凸起,另一侧有一圈痕迹。这说明,该遗址的木漆饰物已经结合了编织工艺技术。
漆木筒形器
更令人惊叹的是,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漆与其他工艺材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应用。
在浙江杭州余杭反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嵌玉漆杯。距今约5300年~4200年,是漆饰物玉石嵌入的有力代表。
嵌玉漆杯原件高20厘米(复原后高17厘米),直径约6厘米-8厘米,腐朽后已成扁平状,胎骨木质。全器表面髹朱红色漆,共镶嵌玉粒141颗,呈重圈、螺旋、直线、卷曲等纹样,可见良渚先民已初步掌握漆器玉石镶嵌技术。
嵌玉漆杯
中国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漆制品充分体现了先民们在利用漆的发现、开发、应用上的聪明智慧,由器物的特点可看出先民的哲学思想,它们具有很强的礼仪性和宗教性。这些器物开辟了中国漆文化体系的先河。
作者简介:陈秋荣,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副会长,东京艺术大学美术漆艺博士。省级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