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论 | 金晖:赛出“漆”彩斑斓,绘就漆艺发展新蓝图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3-02-09  浏览量:122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并重点指出:激励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在此背景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全面展开,本次竞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着力提高职业技能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并注重推广竞赛成果、创新竞赛组织形式,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从而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大赛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结合当代的产业转型,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最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分为玩具设计师、包装设计师、灯具设计师、室内装饰设计师、宝石琢磨工等版块,尤其是在上届大赛的基础上,增设工艺美术品设计师(漆器设计与制作)方向,对国内相关的漆艺产业和教学将产生积极的推动意义。
漆艺源起于中国,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判断,至少具有8000年的历史。在战国秦汉时期,漆艺被广泛用于建筑、舟车、兵器、日常生活用品乃至墓葬,号称“无器不髹”。此后,历经隋唐、宋元以及明清时期的发展,漆艺在造物理念和装饰工艺方面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根据明代隆庆年间的漆工专著《髹饰录》记载,漆艺的工艺精湛、装饰华丽,当时已经达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高度。同时,漆艺的工匠精神和工艺美学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在各个时期都体现了时代的审美,如魏晋时期是中国美学的奠定阶段,其中“轻盈、飘逸”等概念的形成均与漆艺存在密切的联系。
事实上,中国漆艺在各个历史阶段持续向周边国家传播,并形成了三条传播路线,分别为东线、南线和西线。东线包括朝鲜半岛、日本、琉球;南线包括越南、泰国、缅甸等国;西线则包括了今天的伊朗、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等国,从而塑造了繁荣的亚洲漆文化圈。在17、18世纪,中国漆艺更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欧洲各国,从而推动了欧洲“中国风格”的形成。历史上,中国漆艺的传播不仅重新塑造了世界范围内的物质文化,更是弘扬了东方的造物精神和设计审美,从而树立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新中国成立之后,工艺美术产业成为外汇创收的主要途径,漆艺作为工艺美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随着工艺美术产业的整体性衰落,漆艺也随之步入了边缘,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日常生活。
近年以来,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和文创产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漆艺在社会产业和院校教学中又逐渐获得了重视,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当代转型和产业发展方面,漆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设计的当代性、技艺的传承性等等。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当代漆艺如何发展和转型,重新塑造辉煌,成为我们今天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传统漆艺的生产性保护和当代振兴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传统漆艺要弘扬其与时代相应的内在价值,激发其当代的活力,在“日用之道”的理念下融入现代生活方式。本次漆器设计与制作赛项分为理论考试、现场设计、现场制作、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四个模块,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强调当代设计与传统技艺的结合,其次是技艺的产品导向,最后是孵化人才和提供平台。以上三个方面的重点正是在于深化对传统漆艺价值的认识,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使漆艺充分融入当代生活方式,从而为当代的文创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历史上,漆艺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经验和智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当代的发展需要政策、宣传、教育、产业等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成功。从上述角度而言,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的漆器设计与制作版块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

金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文化艺术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亚洲漆艺交流项目委员会委员。研究范围包括传统手工技艺、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当代工艺美术创作与理论等领域,主要聚焦于漆文化研究。曾主持策划多项国际性展览作品先后在西班牙中国文化中心、英国剑桥大学、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韩国世宗会馆等机构展出,并被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