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道•守艺——中国民艺人文纪实影像展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17-08-04  浏览量:54

展览主题:看道•守艺——中国民艺人文纪实影像展

展览时间:2017年6月11日--8月27日

展览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临展厅

展览简介:


【一】前言

工业与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改变。古老的手工艺乃至“手艺”似乎都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顺应改变,还是逆流前行;去,还是留;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或是选择。

这里,有这么一批选择留下的人们:无论是言语间流露的无奈,还是自豪,享受着,还是迷茫着……却都透露出那么些许“逆流前行”的勇气。

今天,我们有幸见证和记录,我们希望单纯做个旁观者,将他们呈现给不了解他们的你们。

因为,不论如何,也许,在我们继续前行的路上,至少可以稍稍放缓脚步,给思考留下点时间,给选择留出点空间。

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二】金属

金属是一种有光泽而不透明,具有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独特性质的物质,一般在经过滚、压、锤击等处理后可制作加工成具有各种艺术造型的器物。自古以来,金属器皿都是人类生活用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炉、壶、碗、盘、杯等数不胜数,而雕塑、摆件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和青睐。

 【三】陶瓷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人们把一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一件陶瓷器的制作,它的原料主要来自黏土、长石、石英或是瓷石,如果使用现代条件来分工,就要经过采选矿石、淘洗瓷土、配制釉料、制坯成型、干燥挂釉、装饰书画、入窑烧造,以及控制火度和气氛变化等一系列的制作过程。总之,需要经过地质、矿物、化学、物理与工艺、美术的相互配合作用,才能制成一件完好无缺、美观实用的陶瓷器物。

【四】竹木

以竹子或木材为原材料的制作工艺自古有之。学术、考古界一直认为,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前,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竹木上刻字记事。据古代文献上的记载,中国竹木艺术的源头,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现。流传至今,竹编、竹刻和木雕等工艺,最为引人注目。

竹木工艺品不仅仅是装饰品,在具备观赏性的同时也有着实用性,如竹骨油纸伞、竹窗帘、木屏风、竹垫等。竹木工艺品设计独特、工艺精湛、色泽高雅,具有不变形、不虫蛀、手感爽滑等特。

 【五】布艺

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如头巾、香袋、扇带、荷包、手帕等)、玩具等,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强了布料的强度和耐磨能力。

到了今天,布艺有了另一种含义,指以布为主料,经过艺术加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制品。当然,传统布艺手工和现代布艺之间设有严格的界限,传统布艺也可以自然地融入现代装饰中。

【六】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渗入20多种其他原料,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

宣纸因质地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为最大特色,有“千年寿纸”之称。

歙砚因取石于古歙州(今歙县)的龙尾山,故称“歙砚”。其石质坚韧,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特点,其中“坚润”二字体现了歙砚的特色。

【七】声音和选择

关于传统:延续还是改变?

关于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技艺价值、情感价值?

图/文来源: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