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西北大地上,一片看似荒芜却蕴藏着无尽生命力的戈壁滩上,旅人们从五湖四海带着各自的故事,不远千里奔赴而来。他们静静地站在在巨大的雕塑前,轻拂去心间的思绪与社交云端的牵挂,感受着浪漫与柔情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弥漫。酒泉瓜州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景区,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文化内涵,于近日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这片戈壁滩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书兵,一位在雕塑领域深耕多年的艺术家,用其作品《大地之子》《无界》《风语者》《非垂直立方》,在广袤的荒野中构筑了一个传统与创新、艺术与科技交融的艺术坐标轴,尽显其一贯坚持的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的创作理念。这些作品不仅跨越了雕塑与装置艺术的边界,更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形成独特的场域,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冲击力,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视觉上的震撼触动千万人的心灵共振,承载着观者的心理锚点,助推着西北文旅繁荣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天与地的和谐对话。
雕塑语言的美,不仅在于视觉所见,更在于人们在特定场域中与雕塑作品互动的即时感受。董书兵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与大西北的广袤环境高度契合,源于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他善于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将雕塑作品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氛围。在董书兵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雕塑本身的美感,更能体会到作品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婴儿恬然入睡的憨态可掬与苍茫戈壁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情感共鸣。董书兵授饱含对生命之源与自然之美的深情致敬与崇高礼赞,通过三维扫描与3D雕刻技术精心打造了这座长15米、高4.3米、宽9米,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的巨型婴儿雕塑《大地之子》。大地之子静卧在大地母亲的怀抱,接受着大自然最温柔的抚慰与历史最深沉与炙热的滋养。董书兵在创作《大地之子》时,融入了中国传统美学中人与自然亲和融洽的理念。红砂岩的粗犷质感与婴儿的纯真形象,加上戈壁滩的自然景观,呈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共生,仿佛《大地之子》就是这片土地的一部分,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展现了生命与自然之间那份最纯粹、最深刻的联系。在《大地之子》面前,艺术的力量与自然的伟大使人们不禁会陷入沉思: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如沧海一粟的我们,该如何与自然互惠共生。作品:《大地之子》作者:董书兵尺寸:1500×900×430cm材质:红砂岩地点:甘肃省瓜州县时间:2016年
简洁的钢管在焦黄的大漠与湛蓝的天空映衬下,与天地共存,冲破想象的桎梏,超越了色彩带来的愉悦和对盛大、繁华的执着。一座串联古今,主体结构达60米长,宽40米,高21米的雕塑,以其简约而不失庄重的造型,诉说着千年的丝路故事。《无界》,是董书兵以丝路文明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榆林窟盛唐经变画中的建筑神韵与现代构成主义的简洁美学创作的雕塑作品。每一根钢材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律动,勾勒出一个超脱于现实世界的梦幻之境。董书兵在创作过程中,坚持现场制作,强调艺术家的在场性,让作品与瓜州这片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钢材构筑的线型结构,展现了现代建筑的科技感,并在大风肆虐的戈壁环境中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实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晨曦初露与暮色降临的光影流转中,《无界》如同一座桥梁,连接天地、古今,引领每一位踏入这片艺术圣地的旅人,打破时空的壁垒,感受来自灵魂深处的那份震撼与启迪,置身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之中。作品:《无界》作者:董书兵尺寸:6000×4000×2100cm材质:钢管、卡扣地点:甘肃省瓜州县时间:2018年
在瓜州戈壁那片浩瀚无垠的金色画卷里,董书兵的《风语者》,这座占地30米见方的宏伟雕塑,宛如大地之上的巨型竖琴,傲然屹立于天地间,唱诵着自然力量的壮阔。128组钢管随风摇曳,发出悦耳旋律,悠扬地飘荡在广袤的天地间,在这里,艺术与自然达成一次次完美的唱和。《风语者》以地域气候为灵感,以钢管为构件,在风力作用下相互碰撞发出声响,将声音的维度融入雕塑的表现空间,拓宽了雕塑的表现范围。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董书兵对自然的深刻洞察,更体现了他对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积极探索。作品:《风语者》作者:董书兵尺寸:3000×3000×900cm材质:钢管、卡扣地点:甘肃省瓜州县时间:2020年
匠心独运的外方内圆设计,呼应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智慧,如同穿越时空的印记,彰显艺术的超凡力量和坚韧精神。《风语者》不仅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深情礼赞,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深刻探寻。它仿佛一位智慧的老者,静静地伫立,邀请每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放慢脚步,倾听那来自大地深处与风的神秘低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韵律,体验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祁连山脚下,《非垂直立方》宛若一座荒野地表生长的神秘建筑,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旅客的目光与思考。作品以祁连山为背景,与周围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和谐统一。董书兵在《非垂直立方》中展现了他对空间与形态的探索。作品以非垂直的形态嵌立在戈壁之上,打破了传统的视觉观念,引领旅人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作品:《非垂直坐标》作者:董书兵尺寸:2060×2020×1560cm材质:耐候钢、不锈钢地点:甘肃省瓜州县时间:2023年
这件作品展示了董书兵的艺术创新力和他对生命、自然、时空的深刻思考。它打破了传统立方体的垂直形态,突破了传统的空间观念,象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极致的方式挑战视觉惯性。其金属表面细腻且质感丰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连接天地、现实与未知的桥梁。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在此被深刻诠释。它如沉默的守望者,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邀请每一个途径的心灵暂缓脚步,去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震撼与感动。艺术文化需要恰到好处的承载体与表达形式,而董书兵于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所创作的雕塑作品正是这样的载体。它让艺术在寂静无声中蓬勃生长,在大漠荒野中生根发芽。旅人们在这里驻足、凝视、思考时,他们不仅是在欣赏作品本身,更是在与这片土地、这段历史、这份文化进行深刻的对话。在艺术创作之余,董书兵还非常注重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自1995年开设以来,《专业考察》历经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早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像是一个连接古今的文化穿梭器。董书兵亲自带队,以他的艺术视野和人文关怀,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融的大门。他鼓励学生们在实地考察中感受时光交错下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的奥秘与魅力。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思考和创作,更学会了如何以雕塑艺术为载体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瓜州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继续吸引着无数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董书兵等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也可以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俨然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旅行风格新风尚。灿然星辰,日月光华,弘于一隅,在瓜州戈壁雕塑艺术长廊中,董书兵的作品迸发着绵长与强劲的信号,触达旅人的内心深处,引发共鸣与思考。它们让古今对话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可能;它们让艺术与自然、人与天地的和谐共生成为现实。在这片看似荒芜却充满生命力的戈壁滩上,董书兵用他的作品书写了一部关于艺术、自然、人文的壮丽诗篇,助推瓜州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为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董书兵的艺术之旅仍在继续。他将继续以艺术创作和教育实践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与感动,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过去与未来的交织辉映、中国与世界的紧密相连完美联动,共同书写着属于瓜州、西北乃至中国的文旅新篇章。董书兵,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从教31年,曾获2023年度教学优秀奖,《雕塑》杂志2018年度公共艺术奖,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特别荣誉奖,2008年度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日本亚洲大分国际雕塑展优秀奖等。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