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展览资讯 > 专业展览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展览 | 彭立彪:中国(惠安)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3-05-22 浏览量:
99
石刻与营造——中国(惠安)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是一场“石刻思想”与“营造观念”讨论的实验性展览。它刚起步,或许可能代表着石刻未来的新气象。惠安雕艺文创园通过对国内青年艺术家创作的观察与梳理,邀请15位青年艺术家18组作品参展。展览规模不大,但涵盖的媒介极其丰富,涉及石雕、木雕、玉雕、陶艺、影像、油画、装置、金属、雕塑行为实验、造型创作研究等。这种注重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的展览形式在惠安属首次,在国内亦不多见。
惠安雕艺文创园期望通过对参展青年艺术家的深入研究与梳理,构建“观念之石”、“媒介互通”、“再构经典”三个角度各异又密切相连的叙事语境,从而构成展览的研讨与实践。
彭立彪
艺术家,生于1987年,200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于深圳。致力于探索雕塑本体语言与材料观念性的更多可能。个展和曾参与的展览包括:对抗与消解——一个人的空间象征学(木星美术馆,2022);未知地带:思变——第四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2021);虫二(万一空间,深圳,2021);速度//时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二届文艺季(2020);第五届深圳公共雕塑展(深圳,2019);临时现场(美成空间,深圳,2018)。
参展作品
《不可描述的再分解和在构建》系列
▼
《不可描述的再分解和在构建(一)》,彭立彪,2021
香樟木、非洲花梨,110×90×80cm
《不可描述的再分解和在构建(二)》,彭立彪,2021
香樟木、非洲花梨,120×90×70cm
这组作品用了具有300百年以上建筑构件支撑的香樟木树根雕刻而成的复杂形体和符号。
《不可描述的再分解和在构建(三)》,彭立彪,2021
香樟木、非洲花梨,70×55×55cm
《不可描述的再分解和在构建(三)》作品细节
这些树根形体的复杂程度让雕塑家着迷,在自然的生长下所产生的,不可预设的形体被雕塑家赋予了某种指向的文化符号。这是对材料、时间、空间的分解,重新塑造和当代的构建。
《不可描述的再分解和在构建(四)》,彭立彪,2021
香樟木、非洲花梨,75×70×50cm
《不可描述的再分解和在构建(五)》,彭立彪,2021
香樟木、非洲花梨,45×45×45cm
其他作品
《不可描述的和客观的体力劳动》
▼
《不可描述的和客观的体力劳动》,彭立彪,2021
香樟木,85×40×40cm
彭立彪时常穿梭于深圳、江西两地之间,徘徊于当下和记忆之间,现实的冲突让他内心形成了自然的对抗与消解。
——陈观亨
《对抗与消解》
▼
《对抗与消解》,彭立彪,2019
香樟木、铜,260×60×60cm
《疑似银河落九天》系列
▼
《疑似银河落九天》(一),彭立彪,2022
香樟木、镀铬漆,85×20×20cm
《疑似银河落九天》(二),彭立彪,2022
香樟木、镀铬漆,86×30×25cm
他致力于综合地处理和平衡各种形象资源,游走于传统和当代之间。
《疑似银河落九天》(六),彭立彪,2022
香樟木、镀铬漆,100×34×33cm
彭立彪通过对建筑空间的暗示展示了当代中国人在剧烈的现代化、都市化下、在古今和中西文化的激烈冲撞中的迷失和挣扎。
《不可描述的和客观的物质》
▼
《不可描述的和客观的物质》,彭立彪,2020
香樟木根,82×70×70cm
残缺建筑构件仿佛是被从城市化废墟中抢救出来的遗物,而其背后的整个建筑空间早已荡然无存。
《龙肉》系列
▼
《龙肉》,彭立彪,2020
香樟木,92×30×30cm
他选择木头作为雕塑创作的材料,这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古镇的木构空间一直存在在身体的记忆之中,充满了温度。
《龙肉三》,彭立彪,2020
香樟木,120×40×40cm
《龙肉三》作品细节
彭立彪巧妙地使用建筑构件的“局部性”,来暗示整个不在场的传统人居空间,指涉着在激进的现代化下断裂的“乡土”和破碎的“家园”。
—— 姜俊
《大地惊雷》
▼
《大地惊雷》,彭立彪,2020
不锈钢 ,LED,控制器,声音系统,直径200cm
彭立彪将镜面不锈钢材质通过工业手段的加工塑造成球体,球体被“五条闪电”所包围。这是一件充满“力量感”与“速度感”的装置作品。艺术家用切身的观察、感受和心境,表达了一个不那么“自我”的深圳景观。
指导单位: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惠安县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惠安县雕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惠安县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惠安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
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
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
福建省手工艺协会
福建省雕塑学会
惠安雕刻艺术研究会
惠安县石雕石材协会
惠安县建筑业协会
惠安县玉石雕刻行业协会
惠安县民间艺术家协会
惠安县观赏石协会
承办单位:
惠安雕艺文创园
惠安县雕艺博物馆
执行单位:
北京叙述空间公共艺术事务所
策展人:
卢远良、王梦佳
策展助理:
许畅、丁佳奇
来源:
惠安雕艺文创园 公众号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上一篇:展览 | “豫见·大理”国家级非遗鹤庆银器锻造技艺展
下一篇:展览|中国白向世界——德化白瓷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