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博物馆里的迎春大展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2-02-12  浏览量:2

01

瑞虎佑安·2022新春展

国家博物馆

1.19



展览从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展示与虎有关的历史、文化和节俗信仰,营造欢庆虎年新春的祥和氛围,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


展出的馆藏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纪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细作的贵胄用器,亦有粗陶灰瓦、朴拙可爱的市井遗存,品类丰富,从文化的各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虎文化。

错金银虎形带钩

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青铜器。“鎣”是“盉”的一种异称,在当时主要是用于祭祀、宴飨等典仪中“沃盥礼”的实用水器。由于器盖、流部有虎形纹饰,因此得名。虎鎣原属清宫旧藏,陈设于圆明园,后被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军官哈里·埃文斯劫掠回国,一直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虎鎣追索返还工作。2018年12月1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虎鎣”正式入藏的移交仪式。



02

何以中国

故宫博物院

1.26-5.4



展览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阐发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概括而鲜明地呈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除了主展览以外,文华殿西配殿同步展出《国家宝藏·展演季》衍生联展,展品皆是用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地方民俗为本次创演的国宝打造的12件“国宝身份证”。





03

钟鸣盛世

故宫博物院

1.26-5.8




本展览遴选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钟表收藏,合璧展出,其中故宫博物院参展钟表40件,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参展钟表20件。这些钟表的制作年代从18世纪延续至20世纪初,不仅涵盖了英国、法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的名家之作,更包括清宫做钟处、广州、苏州等地的国产精品。




04

岁朝三余·齐白石作品新春特展

北京画院美术馆

1.21-4.5



展览重点选取了齐白石为新春佳节及美好生活祈愿而绘制的作品,题材更是涵盖了水族、花鸟、蔬果、人物、杂画、书法等多种类型。

十二属图之三 虎图
69.5cm×34.5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岁朝图
118.5cm×55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05

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

上海博物馆 

1.18-2.27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虎的栖息地和文化故乡,同时也留下了与虎相关的丰富考古遗存、文献记录和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中,中国虎文化也传播至日本。2022年新春在即,为迎接壬寅虎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上海博物馆联袂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

金 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 
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大致有白地和黄地两种,主要产地在山西、河南一带。

西汉 鎏金虎镇
全器重3600克,虎体内灌有铅以使其更加稳重。在秦汉及之前,人们主要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为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或牵挂衣饰,从而影响仪态,便出现了席镇,即压席四角的重物。

19世纪 青花虎竹纹大盘
日本志田窑,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
阿形邦三先生捐赠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早就有崇虎习俗,但其境内并不产虎,因此文物中的虎形象往往充满着别样的想象异趣。



06

日月光华·明代王妃首饰精品展

上海奉贤区博物馆 

1.25-4.15



展览精选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136件(套),其种类涵盖了发饰、耳饰、项饰、腕饰、指饰、服饰等日常全套装饰。展出的饰品绝大多数为宁王系、益王系及其家族成员墓葬出土,为当时的藩王妃所佩戴和拥有,在彰显浓厚的宫廷氛围之余,折射出明王朝的兴盛与辉煌。




07

上海中国画院2022迎春画展

中华艺术宫 

2.1-3.4



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展览中展出的书画作品门类繁多,面貌多样,集结来自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师的近作,既彰显出各自独特的艺术个性,又弘扬和发展了海派书画艺术。

杨正新《虎运来》180×97厘米 2022年

林曦明 《大吉》53×116厘米 2022年



08

万水千山·历代山水画迎春特展

南京博物院

1.20



展览精心拣选馆藏历代山水画佳作近百件,简明勾勒宋元以来跌宕的山水画发展之路。让您在领略祖国山水意境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朱耷  山水图册  纸本  墨笔 

夏珪  灞桥风雪图轴 绢本 设色 



09

虎跃春来·壬寅虎年贺岁展

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

1.18



本次展览精选了来自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等博物馆珍藏的与虎有关的文物、非遗工艺品、现代工艺品120余件(套)。展览分四个单元,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华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南宋 母子虎形玉饰件

明 虎面纹瓦当



10

云想衣裳·丝路服饰文化特展

成都博物馆

1.25-5.5



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中国服饰文化在民族文化的熔炉中,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折射出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包容和美的民族性格,新新不停、生生相续的文化精神。展览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服饰文化发展、变迁的解读,探讨中国传统服饰在民族融合中的不断发展,彰显中华民族作为“衣冠王国”的艺术成就。

唐 宝花纹锦袍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晋 龙形金项饰 内蒙古博物院藏

魏晋 剪布图画像砖  高台县博物馆藏



11

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

成都博物馆

2021.12.28-2022.3.20



展览以中国财富文化为主题,以110余件/套文物精品和光影交错的展陈空间,为观众解读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的嬗变和发展,传递仁中取利、义内求财的财富道德内核,映照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盛世风景,亦送上新年花开富贵、来年山河锦绣的美好祝愿。

汉 西王母陶座铜摇钱树   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藏 

金 金红绿彩“富贵长春”碗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12

千载一瞬·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

江西省博物馆

2021.12.19-2022.3.19



谈及王安石,欧阳修盛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苏轼称其“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代;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黄庭坚称其“一世之伟人也”,朱熹评价他“文章节行高一世”。展览以王安石8个重要人生节点展开,以其社会影响、历史地位为主线,融入最新学术成果,众多国宝级文物首次集结巨献,集中展现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这是王安石撰曾母墓志。曾巩生母吴氏,抚州金溪人。王安石与曾巩友情甚笃,故为其母撰写墓志铭。王、曾、吴三家皆为宋代江西望族,世代通婚。曾巩母亲吴氏为王安石母亲吴氏之姑,即曾巩为王安石表舅。后王安国娶曾巩、曾布之妹,王安石之女又嫁与曾布之子曾纡。


北宋 御仙花纹排方金带具 



13

虎佑神州·新春文化系列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1.11-3.20



虎,威武、勇猛、雄健,让人记忆深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从“山中之君”到图腾虎、白虎、伏虎、镇宅虎,人们谈虎、崇虎、刻虎、画虎、剪虎……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虎文化。  

新石器时期 虎牙 重庆巫山大溪出土

战国 文字虎纹铜戈 一级 重庆云阳李家坝出土
20世纪20年代,在河南渑池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的古中华虎化石,目前被认为是虎的起源。


民国 上海彩印武财神年画  



14

灵羽衔春·北京画院藏王雪涛作品展

苏州博物馆

1.25-3.13



王雪涛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家。自幼喜好绘画,青年时期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师从陈师曾、王梦白、萧谦中、柯罗多等人,接受了西方绘画的造型训练。后又拜入齐白石门下,潜心传统,上溯宋元、涉猎明清,被白石老人誉为“蓝已青矣”。

同栖秋荫

百花齐放



15

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1.19-4.18



吴文化博物馆携手山西博物院、运城博物馆、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遴选百余件文物展品。跨越唐宋金元明,以墓葬壁画与砖雕、寺观壁画与水陆画为着眼点,探究中国基层民众信仰体系结构、发展与嬗变。


金 郝匠金墓 山西博物院藏

2013年山西晋城市区郝匠村出土

金 仕途青云壁画 山西博物院藏
2007年繁峙南关村金代壁画墓出土




16

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

安徽博物院

1.20-4.17



本展览展品类型多样,有琴器、琴画、琴拓、琴谱,和装饰有“琴”元素的瓷器、漆器、文房用具等。展览以文物筑空间,以空间见活动,以活动感精神,从物、人、活动和精神等方面多层次展示中国古琴文化,传递一种平和优雅的生活方式,也为观众在世俗喧嚣中打造一个精致优美的心灵栖息地。





17

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

贵州省博物馆

1.21-4.10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是一件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也是北宋名臣韩琦现今传世的唯一法书。展览以该卷为中心,展现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特质。展品共有150余件,包含宋代瓷器、石刻、铜镜,以及后世反映宋代文化的名人书画、碑刻拓片、古籍版本等几大类。


宋 青白釉划花碗


18

发现良渚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26-5.20



展览共展出296件(套)精美文物,通过“文明之邦”“神王之国”“古今之路”三个单元,与观众一起继续发现中华文明之美,漫游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

良渚神徽的微雕工艺

玉冠状器  反山遗址M22出土

良渚古城出土炭化稻米




19

仰之弥高·珍贵书画文物特展

泰州市博物馆

2.1-3.31



泰州地处长江之尾、淮河之畔、黄海之滨。历史上诞生了一大批书画名家、书画理论家和收藏家,这使得泰州博物馆书画藏品颇丰。这批展品绝大部分都是泰州博物馆建馆70余年来首次向公众开放,其中不乏八大山人、吕纪、刘墉等名家难得一见的珍品。

吕纪《寒梅双雉图轴》

黄慎《八仙图轴》



20

虎虎生威·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展

辽宁省博物馆 

1.25-4.24



辽宁省博物馆遴选与虎有关的文物百余件,展品包含了从商代到现代的虎文化题材的绘画、铜器、玉器、陶瓷器、金银器、织绣、货币等多个类别,与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的相关展品一同为观众呈现本展览,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虎的威严与勇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战国 安国侯铜虎符

清  寿山石雕伏虎罗汉像

来源:D9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