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郭爱和:关于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和关于支持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建议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3-12 浏览量:21
一、关于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强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目前洛阳市共有龙门石窟、丝绸之路、大运河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
(一)基本情况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以该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其文化遗存年代距今3 800年至3 500年。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的关键性遗址。
二里头遗址见证了从“古国时代”向“王国时代”的新跨越。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历史及国家发展历程的重要证据,对于研究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大意义。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性文化符号和宝贵资源。2018年5月28日举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指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引领者和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细数重要考古成果,充分肯定了二里头遗址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工作进展
近年来,洛阳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二里头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和夏文化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一是加强考古发掘。截至2024年年底,二里头遗址发掘总面积达5.95万平方米。2024年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古城村遗址考古新发现,为夏商文明考古研究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物证据支撑。2021年10月,二里头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3年2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是创新保护展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自2019年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超600万人次,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夏商文明研究工作等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二里头遗址被列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推进项目。2022年12月,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3年8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目前,省、市文物部门完成了二里头遗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申请表》等申报材料上报工作。2024年5月18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三是深化价值研究。修订后的《洛阳市二里头遗址保护条例》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二里头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已完成修编初稿。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于2024年9月开工建设,将为二里头遗址申遗工作及后续的考古研究提供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四是营造舆论氛围。积极对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河南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推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等一系列新闻报道。用好新媒体手段,掀起二里头遗址和夏文化宣传热潮,促进二里头遗址保护和夏文化研究成果进一步传播。2024年12月,二里头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建议
一是国家加强申遗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建议中央层面牵头成立申遗领导小组,推动国家文物局加强对于二里头遗址列入国家提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资格的支持力度,在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等方面给予二里头遗址更多指导。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接,确保二里头遗址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申遗相关工作。
二是深入挖掘申遗优势。进一步做好二里头遗址申遗相关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对照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突出普遍价值标准,从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华文明多元包容精神特质的早期见证、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基础、开启以“礼”为核心的中国古代都城及宫室营建理念,对促进中国考古学学术研究和公共传播的重要意义等方面深入挖掘和阐释,彰显二里头遗址在申遗工作的突出优势。
三是推动考古发掘和文明研究工作。建议国家和省政府继续支持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建设。在人才引进、央地协作、学术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推动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和夏商文明研究工作。
四是探索建立大遗址保护补偿制度。推动建立文物补偿制度,统筹发改委及文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的相关政策,针对二里头遗址等大遗址的征迁安置、环境整治、产业布局、民生福祉等制定专项工作机制及补偿政策,联手解决大遗址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郭爱和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