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景学会
学会简介
章程条例
理事会
专家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
纹样研发中心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实验室
AIGC创意与表现重点实验室
文物活化保护重点实验室
教育研究重点实验室
新媒体艺术传播重点实验室
资讯中心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论坛研究
青年沙龙
科研课题
专家名师
专家智库
作品欣赏
名家论著
基地建设
基地名录
大师工作站
研学基地
游学基地
科普基地
产业基地
生活方式示范基地
分支机构
理论专业委员会
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雕塑专业委员会
书画专业委员会
织锦专业委员会
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玉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石艺术专业委员会
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
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
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竹工艺专业委员会
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藤铁艺术专业委员会
微缩艺术专业委员会
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
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
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
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
宫廷艺术专业委员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会展工作委员会
线上新经济工作委员会
行业大赛
技能大赛
技艺大赛
证书查询
人才培训
党校培训
专业培训
展览资讯
学术展览
专业展览
会员中心
会员名录
入会申请
会费标准与缴纳方式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学会新闻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党建活动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两会 | 姚建萍:关于推进中国刺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3-07 浏览量:
547
姚建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刺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历史积淀和民族艺术精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中国刺绣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多项政策措施,刺绣产业在传承中焕发新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1-11月,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以上)企业529 家,主营业务收入约 359.4 亿元,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含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70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超百万,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纺织、设计、文旅等)就业近千万人。刺绣产品主要涵盖服饰、家居、艺术品三大领域,其中高端定制服饰和艺术品市场增速显著(年均增长15%以上)。随着刺绣产业的不断发展,刺绣行业内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占比超90%。中国刺绣纺织品出口虽居世界首位,但是其市场份额却在逐渐减少。2024 年1-11月,抽纱刺绣工艺品(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约 71.8 亿元,主要面向欧美、日韩及东南亚市场,但因刺绣品牌国际影响力不足,多以代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占比不足10%,缺乏话语权、定价权和国际影响力。此外,传统的中国刺绣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投入较大,在国际市场上却常常遭到各种压价,导致利润空间有限,盈利能力不足。
二、当前中国刺绣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稳步推进中国刺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刺绣产业缺乏国家层面战略部署、同质化产品竞争严重、产品文化附加值低、刺绣品牌国际影响力较弱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顶层设计不够,缺乏行业产业战略规划、全面统筹和部署,各自为战的“小散落”困局;二是缺乏将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的设计人才,过于依赖传统题材、传统纹样、传统材料和传统色彩,从而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盲目跟风、竞争激烈、产业分散、质量参差不齐;三是缺乏系统性打造国际刺绣品牌和机制保障,缺少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建议方案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刺绣这一传统手工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以刺绣为媒介,讲好“指尖上的国粹”故事,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建议由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扶持中国刺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5——2030)》,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实施,配套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保护资金,制定刺绣产业国家标准,支持设立国家级刺绣产业集团,整合刺绣产业,汇聚各地刺绣产业优势,打造“中国绣”品牌,形成合力,抱团出海,建立集生产、研发、销售、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外向型企业平台,全面规划、统筹、部署刺绣产业发展,促进刺绣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一)配套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保护资金。一是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刺绣给予专项保护和传承资金支持,提供税收优惠、贷款贴息、技术支持等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刺绣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贸易洽谈会等活动,促进刺绣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推动刺绣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将刺绣纳入旅游发展规划,发展刺绣特色旅游线路,作为城市旅游特色产品整体包装和宣传。二是将刺绣纳入中小学教育“美育”课程,开设刺绣选修课;建立刺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设计人才和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出台相关人才扶持政策,解决留住人才的政策,为刺绣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立国家刺绣研究院,加强对刺绣历史、文化、市场、产品、行业等整体性研究与指导;开展刺绣社会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展览、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公众对刺绣文化的认知度。三是加强刺绣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刺绣传承人和匠人申请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对获得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与经济奖励,对其原创设计、工艺技术和品牌进行有效保护,防止侵权和假冒;建立刺绣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依法惩处侵权行为,维护刺绣传承人和匠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刺绣知识产权保护宣传,使公众了解和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刺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二)制定刺绣产业国家标准。为了推动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促进产业升级与市场规范,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品牌价值,建议由国家部委推进制定刺绣产业的国家标准。中国刺绣产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应基于功能性及价值定位,建议将刺绣产品划分为艺术品、工艺品和商品三大类别,并建立差异化标准体系。艺术品需突出独创性与收藏价值,要求采用传统手工技法(如四大名绣核心针法),限定天然材质(如真丝、蚕丝线),且需经专家委员会鉴定其艺术性;工艺品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如畲绣、彝绣等非遗工艺),同时制定文化符号、纹样寓意等传承标准;普通商品则侧重实用性,允许工业化生产,明确色牢度、甲醛含量等安全指标,规范机绣精度标准(如针距误差≤0.5mm)。三类产品可建立独立认证标识系统,并配套差异化的定价机制与流通渠道规范,推动刺绣产业实现文化传承、工艺创新与市场拓展的有机统一。这样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识别能力,减少无序竞争,促进刺绣产业发展以及非遗传承活力,促进刺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支持设立刺绣产业集团,打造“中国绣”品牌。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推动成立“中国联合绣业(集团)公司”,由国内刺绣企业集团化外向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刺绣文化龙头企业,宣传“女红”、“手绣”等文化标识,系统性打造“中国绣”品牌。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的联名、联创、联动,共同开发刺绣产品或以“刺绣”为元素的时尚单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其文化附加值,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刺绣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刺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 以“产业集团”为抓手,推动刺绣行业积极引入新技术,寻求跨界合作。鼓励支持刺绣企业充分利用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等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数控刺绣机等实现自动化生产,并积极探索智能刺绣、光纤刺绣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以提升刺绣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品质;多渠道合作营销平台,加强政策支持与引领,兼顾艺术与产业相融合发展,开拓出创新性、突破性的刺绣文化企业新模式。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刺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底蕴深厚,从国家层面推动中国刺绣产业高质量
发展,更好更强走向国际市场,以刺绣为媒介,向世界讲好“针尖上的中华国粹”故事,让世界人民更多的了解了中国刺绣艺术,对推动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姚建萍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上一篇:两会 | 成新湘:关于将刺绣等国家级非遗产品纳入一般纳税人简易征收范围的建议
下一篇:标准 | 郑州窑——中国青瓷唯一把“四如”作为制作工艺的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