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杭间:在主持“手工艺50人论坛”2024智库年会主题论坛“融汇时尚、彰显文化力量”的综述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1-13 浏览量:14
2024年11月16日—17日,“手工艺50人论坛”2024智库年会在温州隆重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主持主题论坛“融汇时尚、彰显文化力量”。本文是杭间主持该主题论坛的综述。
杭间讲到:各位领导、各位手工艺术家,各位嘉宾,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和世界工艺美术的系列问题。昨天的演讲的嘉宾,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工艺美术要跟当代生活和当代设计加强联系的重要性。我想各位老师们,听了会有很多的感受。今天同样有重要的嘉宾发言。先由北京服装学院的副院长邹游教授做一个开题,接下来有台湾旺旺集团的董事长周锡玮先生、文旅部的孙若风先生,还有瑞星博品牌的创始人凯瑟琳.冯.瑞星博女士以及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著名公共艺术家王中先生,上午最后一位发言的是著名的主持人、文化学者刘芳菲女士。
开题演讲的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邹游教授,论述了时尚这个词,时尚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日常通过具身来感受那样,就是时髦就好,跟上潮流就好,或者是有钱人买他它就好。刚才邹教授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令人沉思的问题,这是一个现代性问题。我给邹教授这个宏大深刻的开题做一个通俗的注脚。大家可能都关注到李子柒在四年以后的“归来”,到昨天为止,她的粉丝已经超过2,000万。李子柒的重新复归,迅速走热。甚至连人民网也关注了李子柒新的短视频引起大家的热烈追捧的这种现象。四年前和四年后,我想李子柒作品受到的关注是不一样的。各位去看一看,李子柒最近一个视频里面,从养蚕开始,通过一个个朴素的很诚实的过程镜头,用一种非常简洁的、很自然的手法,从抽丝,织造、中间还有染色,用植物染色,同时又介绍了一些新的设计手法——用植物染染过的丝,以一种现代的组合做出花瓣的形象,再整体组合成一件盛装的过程,包括像我们这样的学院里的人做过这么多年的传统工艺研究,看李子柒这个视频依然是非常感动。这种诚实的、干净的劳动美学,看上去非常舒服,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当代的表达和礼赞。李子柒现在还有很多老外的粉丝,一个传统文化的项目,中外都喜欢,这是耐人寻味的。这就是今天的观点——“现代性”,包含着邹院长说的复杂的现代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喜欢她,是因为她站在今天对传统的智慧进行了新的价值挖掘,我建议才理事长,下次我们可以请李子柒来。
北京服装学院和东华大学是中国两所以纺织服装工程和设计著名的大学,国家的一些重大赛事、活动的服装以及庆典活动的服装,很多都是这两个学校师生设计的,他们不仅涉及时尚,同时也涉及功能性的服装,包括宇航服等等,也因此他们对于当代的科技以及传统问题有关的解决,有全面的体会,也因为要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的形象,因此这两个学校站在传统和时尚的最前沿。邹教授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那些探索、创意,这对于中国的工艺美术界、手工艺术家们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案例。
台湾周创设计董事长,中华永续城市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旺旺集团副董事长周锡玮先生,带来的演讲主题是“合壁:中华文化传承与艺术发展”,周先生与大陆专家一起的演讲,在今天这个场合本身就是一个合璧,让我们能够充分了解来自祖国宝岛的文化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发展大的形势下,如何能够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如何能够融会贯通。他刚才讲到了西方的一些博物馆,反映了文化界对我们中国文化的误解和误读。我相信今天在场的各位艺术家们也都有体会。比如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和日本馆的展陈设计,体现了博物馆对于作品的态度,真的是非常不一样。很长时间以来,西方人对中国文物还是抱着一种古玩的、古董的、猎奇的态度去做展陈。而日本文物在西方博物馆的展陈为什么做的那么好?是因为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时候,就已经有意识的出资支持这些西方的博物馆来改进日本文化的展陈。也因此我们现在经常会在西方碰到的关于东方文化的代表性认识,他们动不动就认为以为那是日本的东西,实际上这都是一个误解,不过我想没关系,时间还有,历史很长,随着中国的国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的正面形象,真正的中国文化的优秀内涵,一定能够通过沟通交流,会让全世界能够更多的了解。
中国人民大学的文化产业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员孙若风先生,是一位有名的学者型的领导,我经常在孙若风司长的朋友圈里面看到了他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关于文化走入普通人的生活的新的美学思考。他演讲的题目是手工艺时尚化的三个关键。最近几年中宣部、文旅部出台了很多保护发展传统文化,促进工艺美术发展、从文旅融合的角度的相关文件法规政策,这些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实际上都是今天像孙若风先生,王晨阳先生他们这样的学者型的领导,参与促进的结果。从孙先生的充满着感情热情的演讲中,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学者型的领导来推动民族传统工艺而感到庆幸。
来自德国的凯瑟琳女士,是设计界很有影响的设计师,她在巴黎上学时候知道了中国的香云纱技艺,作为一个具有严谨的德国文化精神的在法国受过教育的艺术家,她用当代的视野来阐释中国这种传统的非遗技艺,我们从凯瑟琳女士的作品可以看到,她作为来自包豪斯故乡的艺术家,是现代主义的信奉者。她刚才说她反对装饰,大家听了可能会吃惊,实际上很好理解,就像刚才邹游老师举了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那句话,少就是多,都是反对装饰的。在现代主义的批评家手里眼里,其实曾经这句话的出处就是比利时的设计师卢斯的一个观点:装饰是罪恶的。我们今天在场的绝大多数手工艺术家都是做跟装饰有关的,这句话大家听了不要吃惊,这只是现代主义的一个观点,是相对来看的。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多就是少,装饰是崇高的,装饰过度或为装饰而装饰是“罪恶的”,卢斯当时也有特殊的原因,他反对装饰是对于那些没有原则的无病呻吟的往上堆砌的装饰是罪恶的,因为浪费材料,也浪费人的感情。但是恰到好处的装饰,卢斯也承认是好的。
另外我还请大家重视凯瑟琳的另一个观点:手工艺是一种奢侈品。我觉得这句话也值得全体手工艺术家来深思。手工艺为什么能够成为奢侈品?其实凯瑟琳在中国发现香云纱并通过香云纱来做设计,就是一个最非常典型的例子。看看香云纱的工艺过程,这种薯莨的植物染,工作起来是很艰苦的,气味也不太好闻,但你要有创造,就必须亲身参与劳动,不能减少工序,因为每一道工序都与创新有关。这就给中国的手工艺术家有很重要的提醒,也就我刚才前面说过的如何诚实对待技术与材料。以浙江为例,我们都会面临这样的材料问题,比如说黄杨木雕,黄杨木越来越少,用别的木头代替,但是要说清楚,黄杨木的材质来做雕刻和其他的材料来做雕刻,风格和表现一定是不一样的,艺术家要诚实对待他。石头也是这样,青田石雕、寿山石雕原材料越来越少,大量的老挝石进入中国,虽然很像,有的时候在市场上马虎一下也能卖高价,但是仍然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一块石头是一样的,我们要诚实地对待他,找到获得它善待它的途径,这是一个手工艺作品奢侈的非常重要的前提。
第二个奢侈就是凯瑟琳女士这个题目:用当代的观念来雕琢。她的服装,邹游院长应该最有体会。中国的传统服装是披挂式的平面裁剪,所以中国传统服装要靠人的身体来撑住,如果身体不健美,穿上很难看的。也因此汉服需要通过领边的装饰来拯救。今天的中式服装吸收了西方服装立体裁剪,早已经是一个常识了。立体裁剪在凯瑟琳的眼里就像是一件雕塑,可以重新塑造,尤其用香云纱独特的材料,重新塑造现代品格的东方美学,这是雕琢,不是缝制,更不是裁缝。我想唯有这样,传统手工艺才能成为奢侈。当然这个奢侈是加引号的。感谢凯瑟琳女士把一种东方的古老的工艺带到世界,带到现在的全球化的一个新的东方美学的语境里面去。
王中教授虽然来自学院,但他也是工艺美术出身,作为中央美院的著名的公共艺术家,二级教授,王中老师这几年在全国的当代艺术和设计和传统工艺的三者结合上,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整个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王中教授刚才的演讲,将他多年来对文化和设计在公共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中的作用,做了一个全面整体的阐述,大家都能感觉到,王中教授是一个充满当代感,与时俱进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去向前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位学者、教授、艺术家。
在今天的讲者里面,有两个方向都可以抵达“当代”,一个是像凯瑟琳这样的一个艺术家,从传统的角度认真诚实用观念切入,使传统的东西转换,她抵达了“当代”;王中教授刚才说到的AI、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迭代”,来讲我们文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一“旧”一“新”,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代艺术的方向和角度。
刘芳菲女士是著名的主持人,也是文化学者,她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新媒体传播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她给大家分享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手工艺》的观点,我想大家昨天在听才会长介绍实验室成立理由时说的话,就有很深的体会,现在像央视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标王这种广告形式了,原因是公共媒体多样化了,新媒介、新媒体,在今天芳菲老师的演讲里,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在前面的评点中也提到了李子柒现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今天在场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都有自己关注的短视频,都有一些短视频博主的收藏,我有些时候刷到一些讲历史知识或者是哲学思想,真觉得比我们一些教授讲得好,生动全面,而且深入。很感谢学会这几年的学术推动,改革思维独特,我们工艺美术学会组织结构变得越来越丰富,而新媒体实验室的成立,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希望在芳菲老师主持下的学会新媒体艺术重点实验室,能够为中国的手工艺术家、工艺美术界,向国内外传播我们的艺术作品的形象,用总书记的话来说是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艺术形象。
责任编辑:孙 瑞
统筹核审: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