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范卫东率工作组赴海南省调研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08-31  浏览量:56

2024年8月18日—20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卫东一行前往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市和三亚市,进行非遗研培学员回访调研工作。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秦怀宇,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教师党支部书记赵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罗振春,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助理钟瑷,手工艺术学院教务助理郑蓉蓉、手工艺术学院织绣艺术系教师郁江,研培班班主任钱锦华等陪同回访。

8月18日,调研组深入了解保亭县槟榔谷发展有限公司的非遗工作情况,并进行了座谈交流。槟榔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不仅在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通过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成功打造了文化旅游新IP。座谈会上,调研组与槟榔谷负责人李晶和学员李宝华等人深入探讨了槟榔谷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经验和创新举措,探讨了文创产品的创新可能性,特别是彝族和苗族文化的融合,以及数字化技术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应用。李晶在交流中分享了她对非遗消费传承的见解,并提到当前海南文创产品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她表达了希望能与高校展开更多合作,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对此,范卫东书记分享了苏州工艺美术与江苏农垦南通公司的合作案例,展示了通过设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创新包装形式的成功经验,并强调了高校在服务社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在产学融合和高校师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参观槟榔谷非遗展示街

随后调研组抵达了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承基地,该基地由学员董亚风、董崇玉等人共同运营。基地位于天涯海角的一个原始黎族村落——布曲村,这里的妇女族人自幼便承袭了黎族祖辈的制陶技艺,个个都是“捏泥”用“烈火”烧陶的能手。在三亚市布曲村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习所,调研工作组不仅参观了学员董亚风和董崇玉的工作室,欣赏了他们最新的产品陈列,而且深入了解了黎族制陶工艺的精髓。黎族制陶技艺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这项技艺已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组对黎族制陶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建议。

参观制陶烧制现场

19日,调研工作组在五指山市受到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陈佩和五指山市文化馆馆长刘丽婷等人的热情接待,参观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陈列展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包括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多个品种。黎族妇女利用丰富的木棉、野麻等原料,经过浸泡、漂洗、染色等一系列工艺,织出精美华丽的图案。其中,龙被作为黎锦中的珍品,集多种技艺于一体,色彩鲜艳、图案典雅,是海南地区历代进贡的珍品。

在研培学员陈孟丽的工作室,看到她在传统黎锦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开发了符合现代审美的时尚单品及生活用品,如黎锦围巾、鼠标垫、电脑包等,这些产品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非遗产品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五指山市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传习所,调研组调研了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情况。研培学员、传习所骨干成员黄慧灵、梁月珠、王艳梅、黄雪英,介绍了生产经营情况和技艺传承保护利用的现状。他们所建设的五指山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遗工坊依托黎锦技艺,开展技能培训、产品设计、提供订单式就业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年均销售额80余万元。

观摩黎锦技艺

在毛纳村,调研工作组重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之路,毛纳村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山区热带雨林深处,是一个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民族文化的黎族村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毛纳村积极培养了一批非遗技艺传承人,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村里的非遗工坊为传承人和文创人员提供了展示展销平台,黎族打柴舞、黎族竹木器乐等非遗项目在这里得以展示,同时,村民们通过制作黎锦、藤编等手工艺品,既传承了文化,也增加了收入。

交流场景

20日,工作组在三亚市文化馆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三亚市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局副局长钟凤毛及相关科室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三亚市非遗馆,了解了馆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工作组专门考察了黄丽琼、周玉英、刘丽梅等学员的非遗工坊,进行了座谈交流,共同探讨了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考察和座谈,工作组对三亚市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15年以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海南省文化馆等单位合作,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目标,不仅提升了海南省非遗传承人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而且促进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通过举办7期海南省非遗研培班,学院累计培训了200余位黎族纺染织绣、制陶、雕刻传承人及相关基层管理人员。此外,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还主持了《海南省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及文创产品指导办法》的制定,并参与了海南省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发展论坛等项目。深度参与了促进非遗项目的高质量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使海南的传统工艺与时尚潮流元素结合,焕发了新生。

在本次调研中,调研组深入了解了海南省在非遗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显著成果,以及传承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需求,海南非遗项目仍然面临着传承人队伍老化、青年力量不足、设计创新能力不强、新的应用场景开发不够等诸多问题。调研团队与当地文化机构进行了广泛的沟通,探讨了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为非遗研培学员提供持续的支持与服务。此次回访调研加强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南省非遗机构和传承人的联系,并为完善培养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未来,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将凝聚全国资源,尤其是把该项目做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继续深化与海南省非遗机构的合作,探索更多创新的研培模式,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培训。同时,也将积极总结经验,不断优化研培课程设置,以期达到更高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传统工艺青年论坛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