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中国传统植物染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委会举行2023年科普教育周活动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3-06-22  浏览量:76

20236142023中国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周活动“手艺·守艺——坚定文化自信、点亮精神火炬——中国传统植物染传承与创新发展”系列讲座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圆满举办。这次活动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委会主办,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承办。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其中参加线下讲座的有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尼跃红教授、秘书长洪兴宇教授、副秘书长史文莉副教授、岳嵩副教授、张一璠助理研究员及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线上活动的有全国各地学会的会员、包括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中华女子学院等各大高校的师生百余人。

会议由尼跃红教授主持。他指出,传统植物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地方的传统植物染被列为国家非遗项目。本次系列讲座得到了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并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委会向参与讲座的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王越平教授、王然副教授,以及山东临沂的工艺美术大师张继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了十分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植物染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少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王越平老师主讲的题目是《传统植物染色技术研究》,她介绍了天然染料的定义与分类、植物染料的染色工艺、传统五色染制以及植物染色存在的问题,以大量的实验研究数据为依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延展到其他植物染料的应用,例如对于北服服饰博物馆藏隋唐时期的小团花纹锦的仿制等内容。


王越平教授的讲座引人入胜,数据分析、对比严谨详实,每一个案例有理有据,论证充分。演讲中通过PPT展示了大量实验图片,让参会者能以视觉的方式直观的感受不同植物的性状、不同植物染颜色区间的对比,介绍了由她负责研制的色牢度评价国家标准。植物染色不仅可以应用与现代染织产品,也可以用于仿制中国传统织物图案,其产品的颜色由于原料的特殊性,呈现初出一种自然流露的色泽,更好的将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

王然老师主讲的题目是《合成染料制备方法与当代发展趋势》,他分别阐述了合成染料的发展简史、合成染料的分类与染色方法、合成染料的染色要求以及发展趋势。王然教授在最后总结了合成染料朝着环保、节能、低碳这三个方面发展,并提出了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王然老师的演讲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将复杂的合成染料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他用大量的数据和图片进行举例,不仅分析了合成染料的优缺点,还对于其形成该现象的原因和评价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彩印花布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非遗项目。作为东天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彩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张继胜老师在讲座中向听众分享了彩印花布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以及运用传统工艺开发设计文创产品。传统彩印花布缤纷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和特殊的制版印刷工艺深深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在短短的30分钟里,参会者欣赏了传统彩印花布的色彩之美、图样之美,似乎是一场色彩缤纷的文化盛宴。彩印花布需要保护和传承,它反映了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讲座结束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洪兴宇教授作了总结,他表示此次科普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围绕传统植物染传承与创新这个主题,由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就植物染的发展历史、染料的制备、染色工艺的种类、方法、化学染料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彩印花布传统印染工艺等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专业化的科普教育,每一位参会人员都从中受益。向所有讲课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师生、广大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为本次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的传统植物染历史悠久,遗存丰厚,从古至今,延绵不断,是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中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发扬这个遗产始终是我们每一代工艺美术从业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为传承发展好我国工艺美术事业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委会


撰稿人:张瑷麟


审核:尼跃红、张一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