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才大颖:弘扬工艺美术新时代精神 创建工艺美术批评新生态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12-02 浏览量:25
2024年11月30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论坛“中国好手艺——手工艺高质量发展”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应邀出席,并以“弘扬工艺美术新时代精神、创建工艺美术批评新生态”为题,作主题发言。
才大颖理事长讲到: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约,让我有机会在这样的平台上讲几句,谈不上致辞,只能算是做个开题发言。从论坛的主题看,有个提法很值得关注,就是“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我个人的感受这个提法寓意很深,想必也是耗费了不少主办方的心思。这一主题不仅仅扩大了工艺美术批评原有的约定成俗框架,至少从理论层面已然走向了现实。这为工艺美术批评从学术的视角走向行业,进而拓展到产业去解决一些现实中的困惑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也让工艺美术批评的引领作用具有了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我非常欣赏这个命题并愿意以此谈点个人看法:
党的“二十大”是时代的分水岭,也就是说,时至今日我们步入新时代整整两年了。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本质要求如同为工艺美术量身定做一样,每一个要求都能为中国工艺美术的未来开拓一片新的疆土,把新时代的工艺美术推上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新高度: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激活了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增加了人们对“生活美学”的普世认同;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极大刺激并丰富了“文化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手工艺提供了新的价值机遇;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创造了产业发展的利好环境。这就让工艺美术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相生相伴的时代机缘。也就是说,新时代让工艺美术继八十年代出口创汇的荣光之后再次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彰显其经济属性的发展机遇期。“两个结合”的提出,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不仅让工艺美术的文化属性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而且也让新时代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贯穿于新时代的始终,那么,新思想一定成就新时代,新时代也一定需要新目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这样的命题,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极有可能成为新时代工艺美术深度转型新的内生动力。屈指算来,党的“二十大”闭幕整整两年了,这期间又经历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进一步明确,可以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所有的内涵都已宣贯到位,剩下的就是知行合一的问题。两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算短,这期间,我大概有一大半的时间奔波在调研的路上。感受最深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固有的惯性非常大,尽管相关层级的各类机构做了很多工作,场面不能说不壮观,成效不能说不显著,总体感觉似乎缺少点什么,总是感觉与新时代的节拍有那麽一点点的钝挫,场面越大感觉越不踏实。环视左右,仅就传统工艺而言,工艺美术也好,非遗也罢,在新时代之下,工信系统的工艺美术大师体系与文旅系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体系,这两架各自奔跑的战车依然在原有的赛道上劳作,牵动着整个传统工艺体系各级相关组织的神经,消耗着本就不富裕的资源。越是狂奔,越是使人担忧,这种狂奔与新时代工艺美术的目标如何协调一致已然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命题。亟需从工艺美术批评的视角,以“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去正本清源。
记得去年学会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年轻学者的文章,题目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现代化转化的再认识》,文章开篇讲到:“中国手工艺自上世纪50年代恢复以来并没有真正进入日常生活”,接着又讲到:“当代中国传统手工艺一度被置于脱离生活的小环境之中,既不同于常规工业制造业,也不完全属于文化艺术行业,传统手工艺成了隔离在外的另类”,最后又讲到:“现阶段,无论是技艺保护与创承,还是产品创意与设计,中国传统手工艺依然徘徊在消费社会的边缘,大多数还游离于现代生活之外”等等。非常尖刻,却一语道破,不管你认同不认同,这就是现实。现在,亟需一种精神,我们暂且称之为“工艺美术新时代精神”来唤醒那些依然沉浸于自我陶醉之中的同仁们。激励具有这种精神的同仁们,从工艺美术批评的视角,去激活新时代工艺美术的生态链。
非常庆幸,我在不同场合感受到过各有风格的“工艺美术时代精神”的再现,既有潘鲁生主席那种温柔而不失钢骨,把工艺美术批评展示得淋漓尽致,正视以古论今,重在学术研究对未来引领的风格;也有方晓风教授那种犀利而不失真诚,把工艺美术批评诠释得顶天立地,敢于针砭时弊,重在学术研究实证纠偏的风格。今天,当我们面对年轻一辈的疑惑或质问的场景时,恰恰就需要以”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激励我们敢于践行,无关哪种风格,让工艺美术批评落地有声。工艺美术如果再踏不上新时代发展的节拍,找不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链接点,我们错过的不只是一次机遇,更重要的是有负于这个时代而抱憾。我的认知,新时代的工艺美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工艺美术深度转型,以此,实现工艺美术在新时代从“消费社会“的边缘,主动而积极地融入“消费社会”之中,进而成为“消费社会”的主流。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方有现实意义并与高质量发展形成相互奔赴。
如果说,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站起来”解决了国人“有没有”的问题,那么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富起来”,则是解决了“好不好”的问题。面向未来,我们正处在一个即将“强起来”的新时代,“美不美”的有效供给就成为新时代能否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地对美好生活期许目标的关键之关键。打通工艺美术的“艺术生活化”之路恰恰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艺术化”的需求,恰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同频一脉,恰恰应该是“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所弘扬的时代主旋律。
今天,当我们秉持“好手艺”的理念相约于此,以作品表达时代创意的时侯,极力展现出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融合所呈现出的材料之美、技艺之美、文化之美、造型之美的协同与个性。如果说这是一种以传承向经典致敬,那么着眼于新时代,“为生活而艺术,为民生而设计”一直环绕耳边在提醒着我们,“传统技艺”的“当代表达”或许能够成为新时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的有效载体,并以此完成工艺美术从“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1.0时代,迈向“融入生活、引领生活”的2.0时代,那就是以创新向未来致敬。而这个“创新”一定是“生活工美”,只有,也只有“生活工美”更能够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所表达的新时代内涵。
最近,“人民性”这个词在工艺美术界很火,我也在不同的场合聆听过一些专家学者对“人民性”的深刻解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研讨趋势,尽管视角与维度不同,共识是一致的。我的认知,“人民性”一定要成为新时代“工艺美术深度转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不仅如此,“人民性”也一定要置于时代之中,并与时代同行,伴随着时代而“创造创新”,这样的“人民性”与“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相生相伴方有现实意义。以新时代“创造创新”所成就的有效供给向经典致敬,并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彰显由第二个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在新时代的力量,满足人们的时代需求,让“人民性”与时代共振,这就是我理解的“工艺美术新时代精神”的核心内涵。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没有今天的工艺美术批评,就不会有未来的工艺美术,这对于新时代尤为重要。如果工艺美术批评只局限在理论层面,只局限于学术研究,只局限于高墙之内,这样的工艺美术批评对于推动工艺美术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的认知,工艺美术批评应该直面社会,直面行业,直面热点。至少应该象民艺那样,以田野调查之名让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尽最大可能地去解决行业与社会关注的问题,那怕是以微弱的发声激起一些涟漪。庆幸的是非遗走进了教育的学科体系,担忧的是工艺美术被弱化、边缘化、甚至被肢解的状况却一直在进行。我们不能目视工艺美术沦落到需要保护的境地,而是要在“工艺美术的时代精神”激励下,主动进取、主动作为、奋力破圈,这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呼唤,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新时代的工艺美术批评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