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2-02-24  浏览量:67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35届年会“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征稿通知发出后,得到会员们的积极响应,共收到145位会员提交的作品资料。这些作品类型丰富、材质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会员们的艺术个性和审美创意。

本期作品选登汇集会员们近年来的新作,包括竹编彩绘、麦秸画、木偶雕刻、剪贴画、烙画、金属工艺等,展示了民间工艺美术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林泽鹏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潮安区非遗(潮安龙舟彩绘)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领衔“林家班”油漆、漆画、彩绘团队,作品多次获国、省级大奖。

 




《潮州花篮》 2020年  高48厘米 直径30厘米  竹编


竹编彩绘花篮是潮州婚嫁用品,在农村至今仍在使用。结婚时由女方中的小舅子提着花篮,里面放油灯、油瓶作为女方代表带到男方家中,谐意为加油添丁。花篮经精做细制成工艺品,最小尺寸的可做车饰。

 

 



《龙腾盛世》2018年 长210厘米、宽16厘米、高20厘米  杉木


龙舟身鳞片需画上吉祥图案:前三仓位置画赛龙夺锦、鲤鱼跃龙门、独占鳌头,龙门画三山六海一分地,中间位置(锣仓)画一只有翅膀的马,尾部即驶舵位置画凤凰即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之意。龙舟桡画龙、凤、马,掌舵画龙凤。

 

 



《喜庆春盛》2015年  高79厘米 直径43厘米 扁担长126厘米   竹编


春盛用于传统民俗结婚挑聘礼、小孩满月等。共有三层篓,其盖画八宝(暗八仙)谐意吉祥避邪,上层画蔬果谐意瓜果飘香即农家富有,下层画锦鸡、花和白头翁鸟谐意白头偕老、锦上添花,扁担画成潮州祠堂的栋梁形式谐意成家后要成为家里的栋梁,中间画麒麟谐意早生贵子、吉祥如意。







 

史仁杰

 

1942年出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华东师大。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及中国民协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首作新型麦秸画于上海,并独创加工方法和制作工艺。作品曾在国内外屡次展览、获奖。

 


《百合花》   2018年   80厘米×80厘米  麦秸



《郁金香》  2018年   80厘米×80厘米  麦秸

 

作品选用天然麦秸,运用独创工艺,巧用光彩机理,妙用点线面组合,画情意融合,精工细作,精准求精。






 

张景林


西安临川寺人。教育部民族传统技艺行指委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景谷艺术创始人。中国景谷艺术馆馆长,咸阳职院民族文化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风化五谷板·百子迎春图》  2018年  175厘米×80厘米  

木板、五谷


选材:黄谷子(临川寺)、黄相仔(秦岭)、菟丝子(古亭山)、红大米(洋县)、绿大米(海口)、白糜子(悬空寺)、 白谷子(百谷山)、红谷子(稷山)、椒仔(九嵕山)、白芝麻、灰芝麻(教稼台)【注:括号地名为选材产地】状态:风化樟木五谷板







 

朱晓君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贵州省陶瓷协会会员,六盘水市农民画协会会员;主持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项目2项。


 

《贵州水城新农村建设》 2021年  69厘米×69厘米  宣纸


这是一幅反映贵州水城“小花苗”乡村生活的农民画,以贵州少数民族六盘水苗族的小花苗支系的现代生活为创作主题,运用当地民族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艺术语言,把人物和新农村风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土中见雅、拙中见美的风格,体现了少数民族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刘书琴


1942年出生,大专学历,毕业于辽宁省教育学院美术系。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客座教授,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辽宁省民间艺术家,辽宁省女子优秀工艺美术工作者。2012年8月由北京金盾出版社出版《纸贴画技法与作品》。


 

《六童放飞》 2020年  57厘米×62厘米  废弃画报


春天来了,天空晴朗,儿童在兴高采烈地把一个大的风筝放到天空里,体现集体力量。

 

 

《雪情》 2020年 57厘米×62厘米  废弃画报


利用废弃的画报儿和废弃挂历通过剪刀来完成的作品。表现雪后天晴,乡村里老夫妻外出散步的情景。

 

 

《迎春花》 2020年  57厘米×62厘米  废弃画报


利用了黑白灰三种颜色的明灰暗的调子来创作的作品。







高云


星承文化创始人,晋派全形拓非遗传承人,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

 

《何尊》  2021  四尺  宣纸


这幅晋派全形拓作品,选用特制全形拓专用纸张,专用墨汁,通过特殊的晋派全形拓技法,表现了这件镇馆之宝的全貌,使得其纹理、铭文更加清晰可辨。


 

《晋侯鸟尊》  2021年  四尺  宣纸


西周晋侯鸟尊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幅晋派全形拓作品,选用特制全形拓专用纸张,专用墨汁,通过特殊的晋派全形拓技法,表现了这件镇馆之宝的全貌,使得其纹理、铭文更加清晰可辨

 

 

《奇石》  2021年  四尺  宣纸


该件奇石形似中国地图,亦像是一只雄鸡,纹理清晰、美轮美奂。这幅晋派全形拓作品,选用特制全形拓专用纸张,专用墨汁,通过特殊的晋派全形拓技法,表现了这件奇石的全貌。







王洪军


历经40余年传习梅花篆字艺术,创作近5千个梅花篆字艺术字。

 

 

《梅花篆字艺术“刺绣”十二生肖图》  2016年  

50厘米×30厘米  丝帛


将“梅花篆字”与工艺美术相融合。






 

兰宁


教授,195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多篇论文及作品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山川人家》 2012年  117厘米×21厘米  纸板木板


作品以油墨为材质,描画居住在美丽自然风光里的人家,溪水潺潺、幽谷仙境。画面采用了中国国画的散点透视和中国画竖幅的画面效果。

 

 





蔡勤荣


师承鲍宁,现为江苏省东台市烙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烙画专项展并获奖。

 


《马》 2020年 30厘米×30厘米 木板


作品以写实的手法,用烙铁在木板上烫出来的艺术作品,背景全部满烙,以突出马的厚重感,同时又细细勾烙出棕毛的飘逸及层次,纯烙,不着色。

 


《祥龙献瑞》2021年  40厘米×60厘米  木板


本作品为木板烙画,以传统的烙画手法画龙,再以写意的手法画行云,个别部位着淡彩。


 




刘西省


1970年生,陕西宝鸡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市商业美术设计促进会设计专业副主任。

 


《赶集日》  2019年  90厘米×180厘米  椴木合成木板


彝族人保留着传统的民俗生活,赶集日是彝族人民主要的节庆生活之一,他们将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水果等带到市场买卖,还有牛、羊、马、猪、鸡的牲畜进行市场交易。采购服装、鞋祙和生活日常用品。本作品采用传统木刻技法、画面人物造型严谨写实,表现了国家在脱贫攻坚之后彝族少数民族人民幸福的生活景象。

 





丰 博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青岛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临沂大学美术学院特聘工艺美术导师、临沂大学美术学院理事会理事、临沂职业学院特聘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

 

 





《文明密码系列——青铜时代》2021年  75厘米×26厘米  葫芦


作品采用金文与古老图腾相结合,饱满的外观、虚实相间的造型、苍古的色彩,洗炼的雕刻手法相结合。






 

张冰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济南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雕刻传承人。作品《千福》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百寿》  2002年  19厘米×9厘米  葫芦


《百寿》在一个天然亚腰葫芦上,通体镂空雕刻一百个不同的篆体“寿”字,葫芦谐音福禄,在民间是福的吉祥物,该作品将天然葫芦造型与福禄主题融为一体,具有自然质朴、玲珑剔透的审美特点。

 

 


《蟹篓》  2005年  53厘米×26厘米   葫芦


在一个天然大号亚腰葫芦上,通体镂空雕刻了竹编蟹篓,上部雕刻出三只大小不同的螃蟹,巧妙生动,浑然天成,作品具有自然质朴、玲珑剔透的审美特点。

 





 

徐竹初


1938年出生于漳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2006年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木偶头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漳州木偶头雕刻70多年,在继承祖辈木偶头雕刻艺人优秀雕刻手法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俗称“北派木偶”,其技法源自北方汉剧的风格模式,强调表情化与性格化,并注重内在神情性格的表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韵味十足。他设计的戏剧人物造型多达600多种,个个脸谱不同,率真、精致、优美,神态各异,生动传神,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其画册《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活在尫仔的世界里》《偶人世界》《匠心传承》、情雕木偶•意刻人生》《中国木偶雕刻》业已出版。他还长期执教于大学、高职、中职及中小学校。

 



《大名府·城门官》 1960年  长32cm宽×高52cm  樟木


《大名府》门官,出自《水浒传》第六十回《吴用智赠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到六十二回《宋江兵打名城,关胜议取梁山泊》。剧中的城门官钱如命头部被设计成上窄下阔的葫芦形,暗喻其有头无脑,好吃贪财的性格特点,嘴唇上的两撮短胡须是其贪得无厌、自以为是的生动表现。


 




 

徐强


1965年出生,徐氏木偶雕刻第七代传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木偶雕刻设计师,6岁起随父学习传统木偶雕刻及制作工艺,从事木偶创作40多年,不仅继承了父亲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以形写神”的精髓,还在国内外木偶同行的交流中博采众长,发展出装饰性强、更具艺术冲击力的新造型。徐强以制作花脸、天神、鬼怪等神话角色见长,根据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等对传统神仙鬼怪的造型进行艺术再加工,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形象进行夸张重构,塑造出的木偶形象异彩纷呈、变化万千。他的代表作有“霸王项羽”“四海龙王”“包拯”“千里眼”“顺风耳”“雷神”“电母”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大剧院、故宫以及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日本、比利时、俄罗斯、瑞典等国家的博物馆广泛收藏。

 

 



《周瑜》 1985年  长70cm×宽27cm×高52cm  樟木



周瑜的造型采用的是头戴雉翎金冠,身披白龙箭衣,外罩白蟒玉带的武生造型,徐强将其五官刻画为剑眉、凤眼、宽鼻及“弓”形嘴,颇具神采,十分潇洒。

 





 

徐翌昕


1993年出生于漳州,是徐氏木偶头雕刻第八代传人,自幼一边读书一边学艺,对“闽台”民俗民间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研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和和美美》 2016年  长55厘米×宽27厘米×高52厘米  樟木


古人祝愿的是“才子配佳人”“独占鳌头”,状元和状元夫人指的是闽南民俗“博状元”的造型,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贾亦臻

北京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玩具协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天桥民俗文化协会会员。蜡果作品多次入选参展


 


《早富早贵》  2020年  配方蜡


枣谐音早,寓意很多,有收获早、早生贵子、早富早贵之意。枣树是北京的“乡土植物”。


 





孙立生


1970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唐山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唐山市丰南区收藏家鉴赏协会理事等职务。

 



《龙擎》 2015年  高11厘米 直径18.5厘米  白银


器型取材于传统曲艺项目京韵大鼓。盖顶饰龙纹周围用百花不露地手法錾饰,将传统曲艺文化与金工錾刻技艺相融合,取各门艺术所长,艺长相远。

 



《玉品殊格》2019年  高13厘米 直径13.5厘米 白银


金眸玉爪目悬星,群兽闻知尽骇惊。无声胜有声地雕饰着虚怀若谷的空心,茶道煮着禅意融进生活。


 


 《樱花梳妆盒》 2016年  高9.3厘米 直接:8.5厘米  白银


满庭芳华,闻莺啼婉转,祈望人生多如意。







于奇志


山东省济南市人,从事锔瓷工作十多年,作品在山东省各类工艺美术展获奖。

 

 


作品一

 

作品二

 





孙月阳


博士就读于拉夫堡大学。师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进、周怡,首饰艺术家 Dr. Roberta Bernabei,平面师 Dr. Robert Harland,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鹏。

  


《坤·温》  2021年  高:13.5厘米 直径:1.3厘米  银


作品灵感来源为“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故圆柱构件的切面的圆体现“天圆地方”中的天,作品的制作均通过数字建模,3D打印成型。

 



《坤·雅》 2021年  总长247厘米 直径50厘米 厚度0.1厘米  银


根据当代首饰的佩戴习惯,设计者借鉴了步摇的设计理念,采用传统的卷云纹为主要的装饰元素,并结合3D打印技术打印最初的模型,目的是在传统技艺领域引入新的制作方式。

 






王真


1970年出生于江西修水,汉族,大学学历,国家工艺品雕刻工一级技师,九江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祈福工艺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修水县巨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星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西省赣商联合会副会长。九江市十四届政协委员,九江市工商联副主席。

 

 

《和谐鹤》 2018年  17厘米×9厘米 高21.5厘米  

锌合金、红木


和谐鹤采用贵金属打造,更显不凡质感,纯手工珐琅彩绘,颜色艳丽而又不失优雅,鹤身镶嵌水晶钻,处处体现精致与奢华,是居家收藏的精品之作。以白鹤为媒,展示绿色生态江西,为江西旅游产业增光添彩。

 

 





吴二强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教师、当代首饰艺术工作室负责人,上海首饰设计协会理事/设计与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吾尔强当代首饰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

 

 



《静夜思》系列  2021年  20厘米×20厘米×5厘米

925银、黑檀、漆


作品《静夜思》作者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思想认知而创作的乡愁题材作品。

 

 



《乡恋》系列  2018年—2021年  尺寸不等  

925银、多种木、漆


作品《乡恋》系列表达了作者身处在大都市的日常生活中,却对小时候的乡村生活的无限眷恋与向往通过作品,想挽留的不仅是那一道道风景,更是那一份纯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