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姚建萍力作《林则徐》在苏州亮相发布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6-29  浏览量:0

2025年6月26日第38个国际禁毒日当天,由苏州市反恐怖和禁毒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苏州市“6·26国际禁毒日”大型全媒体禁毒集中宣传活动——“苏城善治·禁毒先锋”暨“苏州林则徐纪念馆”开馆仪式举行。

一场盛事不仅点亮了禁毒精神,更闪耀着千年苏绣的璀璨光华。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级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率领姚绣团队倾力创作的《林则徐》主题苏绣肖像作品,作为“苏州林则徐纪念馆”开馆的核心亮点与文化成果,全球首“绣”发布

图片

江苏省苏州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黄爱军、林则徐六世长房长孙,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林鸿汉、林则徐六世嫡孙女林岷、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吴晓东、江苏省苏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苏州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督察长(兼)周达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李铭、林则徐后人,林则徐基金会副秘书长林冬旎等嘉宾出席活动。

图片

《林则徐》苏绣发布并收藏于苏州林则徐纪念馆

当晚即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央视镜头精准捕捉了苏绣的细腻神韵与磅礴气度,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了这份以针线铸就的民族精神。

苏州林则徐纪念馆通过苏绣、昆曲、御窑金砖、木刻年画等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活化林则徐主题文化,集中展示“宦海清风”“雷霆禁烟”“以民为本”“育才举贤”等内容,再现林则徐在苏州首次禁烟的故事,记录他在苏为官利民、舍身报国的历史,接续补全了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一生的历史画卷和全国拼图。

图片

央视新闻聚焦《林则徐》苏绣


作品外框采用台屏装裱,形制庄重典雅,背后镌刻林则徐经典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既彰显胸襟气度,又传递非遗温度,在纪念馆中筑起禁毒先驱与非遗传承的精神坐标,映照历史烟云,诠释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自信底色。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传承人,您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想到要创作一幅民族英雄林则徐肖像的苏绣作品?

大概在2002年左右,我去虎门销烟纪念馆参观,当时就被林则徐的民族大义所感动,内心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通过我们的苏绣技艺为林公创作一副画像。但当时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林公肖像,这个事情就搁置下来了。一晃20多年过去了,林公画像这件事一直埋在心底。

今年春节前后,苏州禁毒办同志找到我,说和名城集团筹建苏州林则徐纪念馆,并提出创作苏绣林公像的想法,这不就是我多年一直想做的事。但当时正值全国两会前夕,我全部精力都在准备提案和进京参会,而且时间太紧,怕做不好也耽误他们。他们三次登门,讲了三年筹备很多故事和艰辛。策划确实很棒,最后他们的用心和真诚,打动我了。我也想在眼睛还能看得清时,了却这份心愿,既是在有生之年,为禁毒事业和家乡建设做点贡献,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文化与禁毒精神融合的魅力,更加坚定我们文化自信。

创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在创作这幅苏绣林则徐肖像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与专业坚守:

首先是时间的紧迫性。按苏绣人物肖像创作的常规周期,从构思到完成至少需要十个月,而本次合作自禁毒办首次接洽至今仅五个月,若以获取海外寻回的油画像高清画稿为起点,实际创作周期更不足四个月。为确保在纪念馆筹建关键节点前交付作品,团队开启“四班三运转”工作模式,24小时不间断作业。工作室昼夜灯火通明,团队轮班坚守绣架,以分秒必争的状态推进创作,力求将每一寸光阴都转化为作品的精细呈现。

其次是肖像资料的获取难题。长期以来,林则徐形象的清晰史料匮乏,这也是早年创作计划搁置的主因。此次禁毒办团队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执着:历时数月,通过跨国联络海外博物馆、历史研究机构及民间收藏渠道,最终成功寻获目前已知唯一存世的林则徐油画像高清资料。当这幅珍贵的历史影像呈现于眼前时,画中人物浓眉微蹙、目光如炬的神态,与我们心目中“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民族英雄形象高度契合——其眉宇间的忧思与锋芒,恰是我们试图通过苏绣技艺传递的精神内核。

最后,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是人物神韵的精准捕捉。“形易绘,神难传”,为使作品中的林则徐“气韵生动”,团队经历了多轮颠覆性调整:核心创作团队先后打底稿推翻重绘5次,直至融合油画写实风格与传统肖像画“传神”理念,才确立创作方向。服饰细节的打磨一丝不苟,我带领刺绣创作团队历经7次修正,既遵循清代文官常服规制,又通过针法调整赋予其“凌云之势”;官帽顶珠以朱红丝线调整方案绣制4次,力求呈现温润庄重的光泽质感,胸前朝珠先后调整穿珠“线路”设计5次,最终沿人物胸腔弧度绣制,与顶珠的庄重光泽形成呼应,共同勾勒出林则徐作为封疆大吏的威仪与深沉气度;人物神态的刻画更是重中之重——眉头皱纹以深灰、棕褐丝线交叉绣制,模拟岁月沧桑;眼神处理尤为考究,先以浅褐丝线铺陈眼窝阴影,再以棕色系丝线勾勒虹膜,瞳仁以黑色丝线形成视觉焦点,眼白部分混入米白细绒,使目光既具“虎门销烟”的刚毅果决,又蕴含对家国命运的深沉忧虑。当最终成功完成眼神刺绣时,我禁不住感叹:“双目如炬,似穿越历史烟云,凝视着今时今日的禁毒事业与文化传承。”

202年前,林则徐正是在此办公、生活,开启了他治理苏州、力主禁烟的壮阔篇章。据悉,该馆正式揭牌启用后,将对社会免费开放。

一针一线,绣的是民族脊梁的精气神;

一砖一瓦,筑的是禁毒精神的传承塔。

苏绣《林则徐》肖像,以其无言的震撼力,将禁毒的使命与文化的自信,绣进了城市的记忆,也绣进了民族的血脉。千年苏绣,不仅能绣花鸟虫鱼的灵动,更能以千针万线绣出民族脊梁的铮铮铁骨与磅礴气概!图片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姚建萍刺绣艺术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