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吕品田:立足乡土生活的学术考察——《剪花:黔南民族剪纸文化生态与手工艺研究》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4-07-22  浏览量:79

读书,不仅是心的缓释,更是滋养。作为活态文化的民间艺术,书只能载其一斑,难概全貌,但对多元、浩瀚的民艺之海而言,书,或可导航。在书中,可以获取知识,体察思想,感知仁慧。这也正是“荐书”栏目的朴素愿心,我们愿与您一起获知、成长。

本文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吕品田为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丁文涛著作《剪花》所撰写的书评,特与大家分享。

文化是具有极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有机整体。其基本构成中既有绵延累积的传统因素又有现实创造的当下成分,既有静态固化的物质形态又有动态流变的非物质形态。这些不同性质、状态和面貌的构成因素,都是文化有机整体按规律运行演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以时间或空间方面的不同存在方式及功能意义,构成彼此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无论传统文化保护还是当代文化建设,都不能不关注和重视文化生态问题。


作为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剪纸质朴而绚烂,老百姓乐于以之表达自己的意愿、思想和情感。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基于深切的文化认同和审美共鸣,剪纸被人们作为认知、教化、表意、抒情、交往或装饰等丰富功用的载体。它也因此深深地交融于祈晴祷雨、招魂逐疫、迎祥纳福、婚丧嫁娶等风俗化的社会生活,与之形成鱼水一般的文化生态关系。在多民族杂居的贵州黔南州域,剪纸同样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造就了黔南民族剪纸艺术富于鲜明地域特色的五彩缤纷的面貌,而每个剪纸能手也会有自己擅长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聚居于黔南地区的各民族,都有体现自身发展历史、反映自身需要的相沿成习的风尚、习惯和礼仪。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依俗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按照岁时节令周而复始地举行祭祀、祈禳、庆祝、婚丧、迎送、游乐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这些活动的不同语境中,剪纸往往担任不同的功能角色,表现出族群的文化精神状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万物有灵等传统观念,是依存于特定聚落空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呈现。而诸多民俗活动场合,包括日常或节庆期间的乡场,也往往是人们欣赏、交流或交换剪纸艺术的空间场所。总之,剪纸作为黔南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当地自然地理和社会生活是水乳交融的。充分地认识这种接地气的生态关系并深切把握其文化生态特点,对于黔南民族剪纸以至其它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丁文涛出生于黔南,现为绵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1994 年调来绵阳之前一直在黔南州生活和工作。受父亲影响,他热爱乡土艺术,长期关注并研究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并在学院领导支持下成立了民族手工艺研究中心。文涛的父亲丁朝北,是黔南州文化局的基层文化干部。他在当地最早提出并展开民间美术调查,积极倡议和组织开办本地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讲习会,进行相关教学培训工作,也因地方民间美术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而被文化部社文局授予“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称号。早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文涛就随父亲深入黔南乡村基层进行田野考察,毕业后分配到黔南教育学院工作期间也一直做着搜集整理乡土艺术的工作。调到绵阳后,他没有放下对黔南民间美术的关注,每每利用寒暑假返乡的机会陆陆续续地走村串寨,足迹遍及全州13 个县的村村寨寨。他的这部著作,便是以经年累月的田野考察材料为研究依据的一份可观学术成果,汇集其中的剪纸作品出于他和父亲的共同搜集,凝结着两代人的心血。


凭借沉浸于乡土生活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作者着力于黔南民族剪纸文化生态的研究,紧扣关系民间艺术认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关键问题。在书中,他着重考察了与黔南民族剪纸紧密关联的服饰、用品及其设计制作过程,从应用角度梳理、论述了依存于日常生活的剪纸形态及其原生环境;通过分析由田野考察所收集到的剪纸图案,并结合当地民俗和生产生活,论述了黔南民族剪纸艺术所关涉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剖析了它的产生、流变以及它应用于生活的符号意义和审美价值。基于黔南剪纸文化生态的研究,他还探讨了以剪纸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未来取向及价值意义。本书发表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四百多幅剪纸作品,也颇有学术和艺术价值。这些作品创作年份所跨三十多年时间,正是社会生活变化剧烈的时代。因为每幅作品都有收集年代、使用材料和实物尺寸的详细记录,以至为了解和研究黔南州民族剪纸艺术以及地域文化的流变,提供了颇有实证意义和参照价值的原始文本。本书首次公开的三幅水族马尾绣背带剪纸底稿,或许可以纠正时下流行的认为传统马尾绣无须剪纸底样的观点,显示了田野考察对于民间艺术研究的必要性。生活是学术研究的对象,也是学术研究的根基。文涛经年累月地沉浸于乡土生活,有着做好民间艺术研究的骄人资本。愿他有更多更好的学术产出。


作者简介

吕品田 | 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艺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委员。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等职。

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出版了《中国民间美术观念》《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和《社火卷》《中国传统工艺》《现代构形艺术——新手工艺术与中国当代创作》《新生代艺术:漫游的存在》《中国当代油画精神景观:回忆与忘却》《民间灯彩》《东方美术欣赏》《自由空间的向往——西方现代雕塑》《动手有功》等著作。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