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8日“手艺·守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科普教育日”活动纪实之二(北京篇)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1-12-11 浏览量:51
6月8日上午十点钟北京石景山区承恩寺院子里干净整洁,来自北方工业大学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都已到达各自工作岗位。一进院大殿挂着横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科普教育日”,二进院内苍松翠柏的树荫下摆十几个八仙桌和座椅,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展示台。三进院设立了主席台,主席台前摆着近百个白色的座椅,主席台上设立大幅蓝色背板上面写着“手艺 • 守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科普教育日,“非遗生动实践、文化渲染生活”活动的主题字。
11点参加活动的主角来自北京的剪纸、中国结艺、核雕、北京兔爷、京剧脸谱、掐丝珐琅画、草编、北京绢花、团扇绘制、北京绢人、北京玉雕、京绣等15项传统工艺和非遗技艺。15位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陆续到达安排的工作台前,开始做下午的准备工作。团扇绘制传人梁季兰年纪已经76岁了,自己驾车带着工具材料,早早地到达了活动现场,很多人见到她向她伸出拇指点赞。柏群总经理带领燕京八绝艺术馆的工作人员为活动做好服务,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驻会领导和学会全体人员提前到活动现场参加整个活动组织工作。
下午两点活动启动艺术正式开始,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小溪主持仪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马佩、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詹炳宏、北京市科协科普部调研员姚仪鸾、北京市科协学会部副部长杜扬、北京石景山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姚茂文等领导作了致辞。最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马佩宣布“手艺 • 守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科普教育日活动启动。
活动一开始,现场观众都围到了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台。大师们进行现场表演和授艺教学,对技艺的历史和要领进行普及性的讲解。北京绢花传承人徐汶静从制作的材质开始为观众做讲解,“绢花之所以看起来逼真传神,不仅工艺精细,材质使用上要求也高”,她还说绢花不仅中国人喜欢,而且很受欧洲人的喜欢,它去欧洲国家参展,她所创作的绢花作品都被售光。参与过2008年奥运奖牌设计制作的北京工艺美术师、玉雕传承人王建为观众讲解玉的软硬度以及奥运金镶玉奖牌背后设计的困难度。多次参与下乡扶贫支教的中国结艺传人周巧仪,一对一教授孩子们中国结的12种组成变化。非遗传承人胡鹏飞指导中小学生画兔爷。来自石景山爱乐实验小学的张宸嘉小朋友正在画骑在老虎身上一只兔儿爷,认真地问大师:“老师,我画的还行吗?”。
鹏飞传人是80后,他认为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他这次不仅带来传统兔儿爷,还带来他最新创作深受小朋友们欢迎的作品,他说,我们必须创新,要创作更多的小朋友和社会上人们喜欢的作品,只有他们喜欢,我们传承人才尽到责任了。
掐丝珐琅画工艺展示台点蓝润色,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整个活动持续了一下午,15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授艺让社会民众亲身感受了传统工艺美术非遗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传统工艺和非遗技艺正以千姿百态融入到当前人们的生活之中,同时也实现了北京工艺美术学会搭建北京工艺美术非遗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服务平台,围绕着工艺美术非遗“进校园、近社会、进企业、进乡村”开展文化和社会教育科普服务。
开展工艺美术非遗文化的传承,技艺的传授的科普教育活动,是行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文化教育的需要,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应该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