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 南通“元新蓝” 四代人非遗传承故事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时间:2025-01-18 浏览量:11
2024年1月16日午间11点58分,央视CCTV3“文化十分”栏目播出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四代传承人吴元新、吴灵姝、倪沈键等传承保护蓝印花布的故事,这是近五年来第十六次亮相央视平台。

长期以来,元新蓝团队抢救保护各类传统印染实物遗存六万件,整理纹样二十万个。坚持传承蓝印花布的各项工艺,以非遗走进人们现代生活为宗旨,“用”字当先,活态传承,不断融入新的技艺理念,拓宽传统印染工艺适用面,设计了蓝印花布服装、包袋、壁挂、工艺品、鞋帽等系列近千件蓝印花布作品,获152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研究专著与创新作品五度荣获国家级文艺大奖“山花奖”。


设计的蓝印花布系列作品“凤戏牡丹”台布、“年年有余”挂饰、“喜相逢”桌旗系列等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遗馆、韩美林艺术馆等机构捐赠了一千多件传统印染作品,为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

在技艺传承中,吴元新通过染坊中带徒、家族式传承、院校教学传承、社会培训等立体式的传承方式传承蓝印花布技艺,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立传统染织工作室,在中央美术学院、苏州大学服装学院等开设全院的手工艺选修课程,在天津大学成立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分馆,在苏州大学为研究生开设传统印染课程。

至今,在文化部非遗司及江苏省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吴元新在南通大学负责承办了文化部教育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传统印染技艺培训班”十二届,培养了四百余名传统印染技艺人才,创办了苏州蓝印花布艺术馆、启东吴元新蓝印花布艺术馆、南通元新纺织印染博物馆等机构,在海内外举办展览与文化交流,为非遗传承工作付出了诸多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南通发布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